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问题的再思考

时间:2022-06-17 11:41:18

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问题的再思考

摘 要:教学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如果“重研轻教”,会对教师、学生和科研本身产生消极影响。需要从评价体系、科研团队和交流平台几个方面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困境。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37-02 100192)

教学研究型大学从教学型大学转化而来,与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教学型大学相比,其科研实力要薄弱得多,高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学和科研的竞争,教学研究型大学对所有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学和科研结合的需求更加迫切,因为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双重属性,不仅决定学生会“干什么”,而且决定学生“为谁干”的关键性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学为科研提供丰富的资源,科研为教学引领正确的方向,互为因果,彼此互馈,实现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意义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其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道:“现代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与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对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可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增强科研能力,促进成果转化,增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竞争实力。

首先,有助于教师科研和教学互馈作用的增强。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与其给予学生“鱼”,不如教会学生“渔”,基于这一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传授方法其实更加重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提出更高要求。以科研促进教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三个转变:从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转变,从归纳型向演绎型转变,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把教学成果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转化为科研成果,和更多的教师分享,实现科研——教学——科研的彼此回馈和良性循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性和学术性的双重功能。

其次,有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可以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之中。它使学生从单纯的社会科学知识的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它与接受性学习一起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我国教育部2005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研究性的教”和“研究性的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有助于加快科研成果向社会成功转化。

19世纪洪堡在德国柏林大学开始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洪堡认为:科研使大学为社会服务成为可能。教学研究型大学不仅要传授和发展学问,而且要担负起为公众服务的职能。美国智库主要是由全美各个大学顶尖级的专家学者组成,对中国的研究成果通过公开发表文章、提交政府报告、利用舆论宣传和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等多种途径影响美国对华决策。中国正处于全球化时代,现代性危机日益彰显,后现代性前景亦不乐观,特别是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蜂拥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意识形态和学术的双重使命,如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快向社会转化,形成社会影响力和推动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研轻教”的消极影响

从整体而言,科研不仅是评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个方法,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体,也是教师的“生命”。岗位、职称、收入和荣誉评定体系中对科研的偏重极易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入“重研轻教”的误区,甚至出现教师受控于科研的异化现象,对教师、学生和科研本身均产生消极影响,参看李嘉瑶老师《教学与研究关系的困惑与思考》一文中教学与科研对比分析表:

教学与科研的对比分析表

首先,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良性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在现有评定体系中分身乏术,陷入两难境地。教育部明文规定高校教师的科研时间应占教师工作时间的10%—30%,但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为了完成科研指标,只能挤占备课或休息时间,有一些教师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教学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不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不探讨教学方法,为了科研而科研,科研课题既不是从教学出发,也不是从学生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中产生,既没有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也不能享受教学和科研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闭门造车,疲于奔命,长此以往,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其次,影响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评价体系中对科研的偏重容易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边倒”,把过多的精力到科研上,有的教师为了评职称甚至用自己50%—100%的精力和时间搞科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科研的热情,更无法实现品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等功能,不仅丧失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和学术性的双重功效,而且教师急功近利的工作态度还会误导学生,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再次,影响学校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从理论及实践的角度看,当我们把一个不宜量化考核的事物用一个量化指标体系分解之后,实际的考核内容与我们原来要考核的事情性质大相径庭。事实证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必须同步进行,否则会给高校的发展造成阻碍。如果评聘的制度设计不合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不能尽全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而是把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低水平、重复性、脱离教学实际的科研论文上,研究成果缺乏创造性和实用性,无法真正提升教学研究型大学整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解决教学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困境的对策

第一,建立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兼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任机制。

社会科学需要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灵感不能以时为限,以数为量,如果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灵感能够提前预见,并且以精确的数字计量,那是件多么荒谬的事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纯追求科研的数量,势必保证不了科研的质量,而且会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数量和质量、敷衍和良心之间的两难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承担的意识形态功能,更多地应当体现在教学上,所以应当适度降低科研比重,加大教学比重,并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成果的验收周期适度加长,以便保质保量。

第二,建立一支师生同心、团结高效的科研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研究型课题或教学型课题,深度挖掘,作出相应的科研成果。学生寒暑假是调研的大好时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选题,学生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

第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和教学的交流平台。

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如果能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比如,定期沙龙、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或网络互动,便于大家了解学术前沿,交流教学方法,可以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彼此教学、科研和情感的互馈。教师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一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削减了人际交往,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但却解决不了自己工在作和生活中的困惑,所以搭建科研和教学的交流平台,增进彼此的了解,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健康快乐地活跃在科研和教学的双重舞台之上。

总之,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宗旨应当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和学术性的双重属性亟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需要相互平衡、有效兼顾,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嘉瑶.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1,(6):23.

[2]申花.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及其消解[J].宿州学院学报,2007,(1):146.

[3]姚松.科学研究促进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2):260.

上一篇: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冲突的原因分析及化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