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课中培养学生“说”的策略

时间:2022-06-17 10:32:53

低段数学课中培养学生“说”的策略

摘 要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小学数学要帮助学生培养愿说、敢说、会说、善说的能力。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表达能力 兴趣 能力 水平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激发学生“愿说”的兴趣

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表达。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应该以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如:如果你再讲得具体些就会更好了;你再仔细想想,等会儿老师再叫你好吗?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老师是在鼓励自己的,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学生营造“敢表达”的氛围。

让学生体会说的乐趣。例如:有27人去乘电梯,每次只能乘8人,至少乘几次?创设这样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结果出现了两种答案:3次和4次。学生还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坚持4次的学生说“3次只能乘24人,还有3人也要乘1次,不能让剩下3人饿着肚子回家吧!”这样的回答让所有的人心服口服,同时也展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说的乐趣,越说越想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训练学生“敢说”的能力

2.1 说清计算类的算理

学生对于这类计算题的算理往往似懂非懂,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类的算理,只有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说出8加3的算理:因为8加2等于10,所以把3分成2和1,8加2等于10,10再加1就等于11。充分让学生说算理,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方法。通过这样不断地训练,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个特殊的数学语言资源,把自已的思维条理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就会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思维进程。

2.2 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低年级的解决问题都是以图画形式或表格形式出现的,学生首先接触的解决问题“图画式的解决问题”。如:先让学生观察小绵羊图,再说出图意:草地上一共有8只小绵羊,走了3只小绵羊,求还剩下几只小绵羊?通过学生反复口头练习,学生在头脑中已有了一个大体的数量关系:草地上一共有8只小绵羊,走了3只小绵羊。再提问: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减法?(因为要求还剩下几只小绵羊,要用总的8只小绵羊减去走了3只小绵羊。)通过口述想法,使数量关系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要求还剩下多少,就要用总数减去少了的部分,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8、3、5”各表示什么意思。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会把整个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

2.3 说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及联系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我课前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课堂上进行交流,再让学生闭起眼睛,在脑子里想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形状,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说出它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形且相等;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四条边都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就变成了正方形等。再组织学生自由说、同桌说、小组说,这样人人都有“说”的机会,从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及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4 描述概念类时注重语言的科学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使他们能运用数学语言的标准进行概括和表达。例如,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教学时,就要理解这个“只”字,也就是说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如果去掉这个“只”字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然后用语言描述梯形概念时就不会掉了“只”字,否则就可能变成了别的图形了。通过这类概念类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又发展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会说”水平

3.1 提供“表达”的内容

数学中很多知识的获得,有着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我们教师的教学除了多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讲算理、讲思路外,还要从多个方面创设表达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大组交流、说小结。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提高说的能力。

小组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也能使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向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大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各组有各组的见解,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大组交流,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的平台,也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一次质的飞跃。大组交流时,先由组长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最后形成共识。

让学生小结。“说小结”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有限,但只需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

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都有模仿的机会,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

3.2 提供“表达“的示范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规范的讲解,学生必将会像一位小老师一样讲解给你听。除了教师的规范化数学语言的示范,我们还要重视数学化的阅读。提到阅读两个字,我们就很容易跟语文联系起来,其实数学也是跟语文一样,也要阅读数学相关的信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对主题图的数学化阅读。对于同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向性和灵活性。

阅读数学相关的课外书,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如低年级学生看一些《数学小常识》《数学小灵通》《数学报(注音版)》等,通过对这些相对专业的数学课外读物的阅读,能更好地净化学生数学语言的外在环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更进一步强化运用数学语言的内在动机。

3.3 剖析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缺陷或错误

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语言表达上的缺陷或错误,我们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引导学生辨明陈述中的错误,找出原因,及时纠正,但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或代替学生做正确的陈述,要对其错误进行认真的剖析,引导他们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源,否则同类型的缺陷或错误,往往在他们陈述有关数学事实时继续发生。

3.4 写个性化的数学日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本身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需要用数学日记把它记录下来,可让学生从买东西、玩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晓婷.低段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中外教育研究,2009(11).

上一篇:刍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物联网技术在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