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建设

时间:2022-06-17 08:55:20

探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建设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防控难度不断增加,动物疫病成为影响和制约畜牧业生产的最大障碍。针对目前广西玉林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就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畜牧业;防控;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1)09-0015-03

广西玉林市是畜牧业大市,2010年全市年出栏生猪568万头、家禽2.18亿羽,养殖业产值达150亿元,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对于加快全市畜牧养殖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形势依然严峻,为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必须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长效机制。现就玉林市建立长效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制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强防疫责任体系建设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动物防疫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免疫工作责任制、疫情报告责任制、监督执法责任制、应急处置责任制、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整体构建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体系。实行动物防疫工作“三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即市、县、乡三级政府之间、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规模养殖企业之间签订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多层次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完善动物防疫工作业绩考核奖惩机制,实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领导落实不到位、机构落实不到位、人员落实不到位、经费落实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强制免疫体系建设,实现常年免疫

(1)实施“常年免疫”制度。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做到乡(街)不漏村、村不漏组(屯)、组(屯)不漏户、户不漏畜禽,努力确保重大动物疫病100%免疫密度。

(2)推行动物免疫公开承诺服务制度。乡镇、村要将免疫对象、免疫项目、免疫责任人,服务电话、监督电话等予以公布。村级要把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动物防疫的责任义务,提高动物免疫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自觉免疫意识、监督意识。

(3)做好免疫抗体监测。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的免疫抗体监测,对抗体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及时加强免疫,努力确保应免畜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县(市、区)的免疫抗体水平定期抽检,以利于提高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建立完善免疫台账和档案制度。以乡(镇)为实施主体,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健全畜禽户口档案,做到一村一册、一户一页的动态管理制度。每个村由村防疫员具体负责,对村内农户和养殖场畜禽的出栏、补栏、免疫、死亡、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建立台账。规模养殖场由该场防疫人员负责建立免疫台账和档案。

(5)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培训、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进一步强化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一岗三责制”,即:村级动物防疫员既承担防疫职责,又承担疫情信息报告职责,还承担养殖业信息统计职责,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和早处置”。落实好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助经费,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稳定。

3加强疫情监测体系建设,实现科学预警

(1)健全疫情测报网络。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动物疫情测报网络,确定每个村由村动防疫员兼任疫情报告员,确保每个村和每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有一名疫情报告员。

(2)坚持疫情监测制度。充分发挥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加大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范围,对县、乡镇牲畜屠宰场、活禽经营市场、中小规模养殖场等重点地区的畜禽实行定点定时监测制度。及时统计监测结果,分析疫情动态科学预警预报。

(3)掌握疫情动态。密切关注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动态,及时消除疫情传入隐患。

4加强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实现规范执法

(1)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与检疫监管责任制。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防疫责任告知书、签订责任状、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管理者的责任管理。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与检疫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监管责任和工作职责,落实任务,责任到人,严格执行谁检疫谁负责,谁监督谁负责的工作纪律,对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2)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实现强制免疫监管到位,畜禽交易市场监管到位,防疫条件审核到位,饲养产地检疫到位,屠宰环节同步检疫到位,防疫证章标志管理到位以及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督到位,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3)提高监督执法整体能力。进一步完善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制度,加强执法人员培训,严格考核,督促执法人员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明晰执法规程,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学习。配套完善监督执法用车、执法办案取证等设施设备,保障执法经费,提高监督执法体系的整体能力。

(4)探索建立部门联合办案机制。针对行政处罚难以对违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违法分子构成有效震慑的实际情况,可探索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联防联动机制,邀请公安、检察、法院以及卫生等部门进行专题研讨。对重大案件,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初步立案调查,卫生部门进行卫生学评价,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可加强自治区、市、县联动和县级间联动,强化沟通协作,提高执法效果。

5加强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实现有序应急

(1)完善应急预案。根据防疫形势发展需要,市及各县(市、区)不断完善本级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牲畜口蹄疫防治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应急预案》、《人畜共患病防治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并制订好各种应急预案的具体工作方案。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市及各县(市、区)建立健全应急预备队,落实具体人员名单,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

(3)提高应急效率。强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健全应急指挥机构,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处置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4)做好防疫物资储备。按照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消毒药、消毒器械、防护服、动物尸体袋、应急灯、口罩、手套、水鞋、诊断试剂等防疫物资储备,落实防疫专项储备金,确保应急所需。

(5)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交流信息,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6加强防疫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程监管

(1)抓好动物标识佩戴工作。全面推进猪、牛、羊二维码耳标佩戴工作,耳标佩戴率达到100%,开展牲畜二维码耳标信息录入、识读、传输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动物及其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防疫监管和疫病追溯。

(2)加强追溯体系建设档案管理。建立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是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疫病可追溯管理的基本手段。建立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的畜禽防疫档案,要确保防疫档案、养殖档案和牲畜耳标信息的有效衔接,提高养殖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实现全程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3)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做好规模养殖场信息、兽医实验室信息、疫情信息、免疫工作进展等动物防疫信息的报送、分析和管理。建立市、县、镇三级动物防疫专用网络,实现动物防疫信息的动态化、网络化管理。

7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现能力提升

(1)加强动物防疫冷链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冷链体系,确保疫苗保存运输条件和疫苗质量。各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有相应的工作用车、冷库、冰箱、冰柜、冷藏包等冷链体系设施;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应配备有冷藏柜和相应的冷藏包;村防疫员要每人配一个冷藏包。

(2)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体系,特别是要健全村一级疫情报告员队伍建设管理。建设好市、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监测实验室,更新补充仪器设备,配备专业人员,使其具备常见疫病的诊断、科研能力,能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动物疫情调查,指导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计划的实施。

(3)强化检疫监督执法装备。为真正起到以检促免和打击各种逃检行为的职能作用,市、县二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配执法装备:监督执法车、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执法取证工具,二维码耳标信息录入和识读设备,配备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消毒和人员防护设备等。

(4)推进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推进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每个乡镇站应有:办公用房,配备冷藏设备(2~8℃冷藏柜、-20℃冰柜、冷藏包等)、计算机及打印设备、取证设备、传真机、普通显微镜以及必要的采样、消毒和防护等仪器设备,并建立有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

(5)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各县(市、区)要建立一个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场,各规模养殖场要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以便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继续传播。

上一篇:小尾寒羊焦虫病的诊治 下一篇:新洲区标准化养鸡与养鸡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