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语言的语法及修辞问题

时间:2022-06-17 08:48:48

电视画面语言的语法及修辞问题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语法体系和修辞方法,那么,电视语言中的画面语言既然是一种语言,必然也同样具有一套属于它自己的语法体系和修辞方法,本文所论述的,就是笔者多年来对画面语言的语法与修辞问题的研究所见。

【关键词】画面语言;语法;修辞

电视语言中的画面语言既然是一种独立的语言,那么,它也必然会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语法和修辞体系,在运用上,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常使用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样,只有遵循其语法规则,才有可能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好;也只有遵循其修辞规则,才有可能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更富艺术。

画面语言的语法

画面语言的语法体系,也和现代汉语一样,有基本词汇,各种词汇又各具自己的某种词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合理地组合起来,可以构成句子,用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一定数量的句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段落,能把一些比较复杂的意思阐述清楚;而若干个段落恰当地组合在一起,则可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即一个完整的节目),记载一个完整的事件或一个完整的事态,从而能够实现对某一新闻或信息的传播。

(一)画面语言的基本词汇

在电视的画面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画面,其实也就是含义不同的各种词汇。

画面语言的词汇主要有远、中、近、全、特、俯、仰、平、侧、推、拉、摇、移、升、降、动、静、隐、显、迭、分、划、随、翻、滚、转、晃、虚、甩、定格、黑场、快慢动作等。

(二)各种词汇的词性

画面语言的每一个词汇,也有着它们各自的属性,甚至有的词汇还带有褒贬色彩。

词汇的属性。画面语言的词汇,属性类型比起现代汉语来要少得多,初步看来就只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介词等几种。

如属于名词的词汇,大致有全、特、平、中、近等几种。之所以说这些词是名词,是因为平摄的画面和中景、近景画面,都是以客观介绍的方式来将画面中的事物明白无误地告诉观众,让观众知道那是一件什么物品或什么人物等,就像我们口头语言中说出物品的名称或人物的姓名或身份来,就可以使人知道那是什么或那是谁一样,因而这种词汇,其属性是属于名词。

词汇的感彩。在画面语言中,有一些词汇也带有明显的感彩,有的具有褒义,有的具有贬义,也有的属于中性。

褒义词。属于褒义词的词汇是:仰、侧、移、升、降、转、广角、长焦、虚、快动作、慢动作等。之所以说它们是褒义词,是因为以这种方式来拍摄的画面,多能对被摄对象起到美化的作用。

贬义词。属于贬义词的词汇是:俯、正、晃、定格等。以这种方式来拍摄的画面,多能对被摄对象起到丑化的作用,因而说它们在感彩上属于贬义词。

中性词。属于中性词的词汇是:远、中、近、全、特、平、推、拉、摇、动、静、隐、显、迭、分、划、随、翻、滚、甩、定格、黑场等。由于这类词汇在对被摄对象的表现上常是客观表现而不带感彩,因而说它们属于中性词。

(三)画面语言的句式

和人们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样,影视语言中的画面语言也是用句子来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的,词汇仅仅是组成句子的元素而已。

画面语言的每一个句子,一般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来组成。

画面语言的句式,目前较常见的有前进句式、后退句式、环绕句式、蒙太奇句式和长镜头句式等5种:

前进句式。镜头由远而近,把观众的视线从整体引到局部乃至细节,即由远景画面起幅,继而推至中景到近景乃至一直推至特写。

后退句式。它与前进式正好相反,其镜头是由近而远,让观众先观看事物的细节或局部,然后才逐步看到其整体,即由近景或特写画面起幅,继而拉到中景、全景乃至一直拉到远景。

环绕句式。也叫复合句式,即前进句式和后退句式两种句式连在一起并用,或先前进再后退、或先后退再前进。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有时也可先进后退或先退后进连续进行重复运用,就像环绕着一个圈子来不停地走下去一样。

蒙太奇句式。蒙太奇句式是将拍摄到的连贯画面打乱,根据创作构思及作品主题表现的需要,把若干个或诸多从情节看来意思并不连贯的画面按创作风格之需连接起来,使这些孤立来看似毫无关联而从意义上看又有某种联系的画面连在一起构成一组片段,即构成一个句子,从而收到对比、联想、衬托或悬念等意境表达之效果。如当画面上出现一人端起盛着红色饮料的碗欲喝又止,接着出现一汪鲜血的画面,之后画面上出现的是这个人皱了皱眉,将盛着饮料的碗放下。这里,饮料与鲜血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之间又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即两者都是红色且都是液体,于是观众便会明白,这个人看见了红色饮料就联想到了鲜血,因而已无兴味将饮料喝下去。

常规的画面语句,在叙事上一般都是采用循序渐进的表现手法,而蒙太奇句式在叙事上用的则是跳跃式乃至大跨度跳跃或急转弯的表现手法。

蒙太奇句式除在画面剪接上常用外,近些年来在音乐或音响的剪接上也常有运用。

5.长镜头句式。它与蒙太奇句式恰好相反,是在画面剪辑中,对某一情节的画面完整保留或较多地保留而不剪断来与其他画面组接。使用长镜头来叙事,可使画面语言对某一事件过程的叙述保持完整和连贯,此种手法在传统的影视作品中较常使用。

(四)画面语言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在对内容和情感的表达上,有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几种形式,电视画面语言也同样具有这几种表达方式。

1.叙述

画面语言中的叙述,主要是以句子来叙述,但有时也有只用单词就可实现叙述的情况。

可用于叙述的词汇。可用于叙述的词汇有中、近、全、特、平、推、拉、摇、移、升、降、随、分镜头等。之所以说这类词汇可用于叙述,是因为这类画面可以将所要交代的现场情况向观众交代,因而说它们是可以用于叙述的词汇。

可用于叙述的句式。可用于叙述的句式有前进句式、后退句式、蒙太奇句式和长镜头句式。

在叙述中,不同的词汇和不同的句式,其叙述的手法也有所不同。

2.描写

画面语言中的描写,既有用单词来描写的,也有用句子来描写的。

可用于描写的词汇。可用于描写的词汇有远、特、动、静、随、晃、虚、快慢动作等。

之所以说这类词汇可以用于描写,是因为它们在对场景的展现中,不但能告诉观众现场上有什么事物,而且在对事物的表现中,还能将有关情景也细腻地“刻画”出来或能将所要体现的意境逼真地体现出来。

可用于描写的句式。可用于描写的句式,有长镜头句式。长镜头由于在对事物的交代上显得很有“耐心”,在对某一情况的交代上,舍得花相当长的时间来对其进行充分的交代,能把事物展现得较为详尽而让观众能够对其了解得更为细致,因而这种句子可以用于对事物的描写上。

3.议论

画面语言中的议论,目前只发现单词具有这方面的功用而尚未发现有可用于议论的句式。

具有议论功能的词汇有俯、仰、正、侧、动、静、转、晃、广角、长焦、定格、快慢动作等。

之所以说这些词汇能作议论用,是因为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或事物并非其固有的本来面目,而是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感彩。例如俯拍到的人物,就显得头大脚小,上下身比例很不协调且人也变得矮小了,而实际上被摄者并没有这么丑陋,其之所以让观众觉得丑陋,那是因为作者有意要将其表现为丑陋的,就像人们平时议论谁如何无礼或如何懒惰一样,在议论中,总免不了会夹带有议论者的感彩;又如仰和侧,可以起到美化被摄者的作用,也就是拍摄者要把被摄者表现为美的,即通过议论来让人觉得其是美的。由于这种能给观众以不同于实际情形的印象,全是拍摄者通过画面语言中的这类词汇来有意造成的,因而说这类词汇具有议论的功能。

4.抒情

画面语言中的抒情,有的是用单词来进行,也有的是以句子来进行。

具有抒情功能的词汇。具有抒情功能的词汇有远、摇、移、升、降、隐、转、虚、黑场、慢动作等。

之所以说这类词汇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它们不但能告诉观众现场上是一种什么情形,而且也营造出了一定的氛围和抒发出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如远景画面,由于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观众感觉到了世界的宽广博大,就很容易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也就抒发出了作者对世界之博大的赞叹之情。

具有抒情功能的句式。具有抒情功能的句式,目前所发现的只有环绕句式一种。

之所以说环绕句式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有的环绕句在对事物的表现上,通过将画面由远及近而后又由近及远,缓缓推近又徐徐拉开,不但营造出了一种悠扬绵长的意境,同时也抒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画面语言的修辞

画面语言的修辞,目前已发现的有借代、夸张、比喻、婉曲、层递、反复、对偶、排比、顶针等近十种,其中有的是由句子来实现,有的也可以只用词汇便可实现。

(一)由句子来实现的修辞

由句子来实现的修辞大致有比喻、婉曲、层递、反复、对偶、排比、顶针等几种。

在这些由句子来实现的修辞中,比喻、婉曲、层递都是由蒙太奇句式来实现的。如一些表现夫妻恩爱的画面,紧接着的是一对鸳鸯在水中嬉戏或一对鸟在空中比翼齐飞,这样的句子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比喻该夫妇的爱情像鸳鸯和像比翼齐飞的鸟一样情深意笃。

在电影《火红的年代》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当群众消除了对的误会之后,陆陆续续有人给送来粮食,接连出现了好几个群众把粮食倒进粮囤里的画面之后,往粮囤里倒着的大米却变成了瀑布,瀑布拉开,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河了,这一蒙太奇句子,既有比喻,也是一种层递,一种由“星星之火”到“可以燎原”的层递。

反复、对偶、排比、顶针等修辞,都是用环绕句式来实现的,环绕句式由于是对已表达过了的内容的重复或一再重复,因而也就显而易见可以构成反复、对偶或排比的修辞句式。而顶针指的是后一个句子的开头与前一个句子的结尾相同,即后一个句子用相同的词语去顶住前一个句子的结尾,在画面语言的环绕句式中,许多句子就是这种句式。

(二)只有词汇便可实现的修辞

只有词汇便可实现的修辞大致有借代、夸张等。

在一些警匪片中,有一种跟镜头:画面上只出现坏人在作案中投到地面上的影子,画面跟随着该影子很久,但就是不直接交代该人是谁,只有到了片末水落石出时才让观众看到该人的真面目,这样一种跟画面,从词的属性来说是属于代词,即用影子来代替人物本身;而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种跟镜头的词汇,就是一种具有“借代”修辞作用的词汇――借影子来代替人物本身。

能起到夸张这种修辞作用的词汇,大致有快慢镜头和广角、长焦镜头和俯、仰、转、晃、虚等。

因为快慢镜头对事物运动的表现,都比实际情形要快得多或慢得多,其在叙述该事物的运动怎样快或怎样慢时都明显是“言”过其实的,因而说这种词汇具有“夸张”的修辞作用;而广角和长焦镜头在表现事物时,由于改变了事物本身实际的透视关系,让观众看到的情景并不是实实在在的情景而是按照某种表现的需要来对事物间的透视关系做了夸大或缩小(即反向的夸张)的情景,因而说这种词汇也是具有“夸张”的修辞作用的。

至于俯、仰、转、晃、虚等词汇所能起到的夸张修辞作用,由于是显而易见的,故在此就不再赘述。

画面语言的运用也应当遵守其固有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谁在说话时用词不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不易为人所准确理解,其内心的真实情感更不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如果谁在说话时老是重复一句内容相同的话,人们就会说其讲话嗦,如果总是没完没了地重复相同的内容,人们就会厌烦其太唠叨。在影视画面语言的使用上也是一样,使用画面语言的各种词汇,同样也得讲求准确贴切,这样才能把所要叙述的情况叙述清楚、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准确表达,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不至于造成误解、曲解。

在一些基层台办的节目中,我们常可看到有些节目在画面语言的运用上显得很随意,如表现英雄模范人物,有的也用俯拍镜头,表现坏人坏事,也有用仰拍的,这样一种节目,由于在内容的表达上词不达意,其宣传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而在许多台的新闻节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这样一种会议报道:由于要等播音员把领导的讲话内容播报完,而现场上又没有很多可表现的画面,因而整个节目就老是出现一些“扫地式”和“打气式”的画面,即从头到尾都是让镜头在主席台上扫来扫去和推近拉出。这样的一种节目,由于过于“唠叨”,观众极易厌烦。

综上所述,在画面语言的应用上,绝不能不管内容而乱用词汇,也不能因现场场面内容单调就没完没了地唠唠叨叨。这也和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使用一样,若不看场合、不按规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就会显得词不达意、重复嗦或语无伦次。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编校:施 宇

上一篇:论新传播环境下摄影的发展 下一篇:试论新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