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向你忏悔,我的孩子

时间:2022-06-17 05:33:1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367-01

一九九二年秋季,我调回故乡学校任教。或许因为父辈们都在这里上过学,而我的少年时光也大多在这里度过。因此,我对这所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学生的要求也格外高。比如,我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不交作业,该背的课文一课也不许落下,听写、默写必须人人过关,考试不及格必须补考等。但农村孩子,哪能事事都如我愿,何况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家长们不是忙农活就是忙于做点小本生意,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吃饱穿暖已算不错。

该校一向以教学严厉著称。从校长到老师,对待违纪学生的一大法宝就是一个字――“打”。我还记得那时校长也任课,常常看见校长从教室里拖出一个男生,飞起一脚踹到地上,再一手抓起来用力往身后的墙上撞,像推沙包一样来回推挡,接着就是啪啪啪几记耳光,打得人晕头转向。那阵势,旁观者也会感到一股森森寒气。但奇怪的是,围观的老师竟没有一点同情之心,有的只是一种痛打顽固不化者的解气,更别说劝阻了。那时候,家长维权意识淡泊,朴实的乡亲们一向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并告诉老师:不听话就只管打,打死了不要你负责。

受这种风气影响,老师之间也形成了攻守同盟:哪位女教师班上有学生不听话,或者敢于和老师顶撞的,一律交给男教师处理。这在初中部犹为普遍。所以要是初中部新调来一位女教师,担心学生捣乱无法上课的话,年轻的男教师们会拍着胸脯说:你只管上课,纪律交给我们。

我不知道是那时的学生的确顽劣,还是老师们太过小题大做,反正每天都会有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肉一顿。而大家也都觉得再平常不过。即使学生带伤回家,也从未见家长到学校来闹过。不知这些家长是真的不心疼孩子呢,还是碍于 “打死了不要你负责”的豪言而只好作罢。我曾看见一位女教师惩罚学生的场景:在旧教学楼顶楼,她逼着两名男生手握红籽刺(一种带刺的荆棘植物)使劲抽打自己的胳膊。两名男生扭过头,咬着牙,忍着痛一下又一下抽打着自己还很稚嫩的肌肤,直到抽得鲜血淋漓。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老师,难道非得这样吗?那些可怜的孩子,多年以后,他们会怎么想?在他们心中,可敬的人民教师到底是刽子手还是怎样的形象?我们的光荣的人民教师,当他们回忆这一段经历的时候,是否会感到隐隐的忏悔或不安?

那时的我,受这种风气影响,也曾出手打过好几个学生,而更多的,则是变相体罚。并因此差点酿成大错。

那是初冬的一个下午。故乡的初冬已经有了些许寒意。几个一向不爱交作业的家伙直到放学后还没完成任务。按照规定,得接受双倍惩罚:即重作两次。放学以后,几个小子被我关在教室里补作业,而我竟把这事给忘了。直到晚上,家长找上门来说学生没回家,我才想起来,走到教室才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去哪了呢?我们把学校里里外外找了个遍也不见孩子的踪影。家长说可能去亲戚家了吧,就匆匆打着手电离开了学校,也没有半句怨言。我提出要和家长一起寻找,他们也拒绝了。多么朴实的乡亲啊!那时候,通讯不发达,黑灯瞎火的去哪里找啊。那晚,我一直在惴惴不安中度过。天亮了,我去厨房打饭,发觉教室里有动静,探头一看,几个小子竟然在教室里打闹正欢。经寻问:才知他们昨晚在教室里过了一夜,只是在我们寻找的时候,他们早就钻到桌子底下隐藏起来,粗心的我们居然没发现。初冬的夜晚啊,农村的孩子都穿得单薄。我不敢想象他们怎么熬过了这一夜。也顾不得责骂他们了,什么作业啊,惩罚啊全抛之脑后,心中涌起的只有深深的自责和歉疚。我赶紧去厨房打来热腾腾的饭菜让他们吃下。看着一个个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心底竟泛起一丝爱怜: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

多年以后,当我在故乡的集市上遇到那些年轻的“乡亲”们,当年的顽劣小子已经变成了中规中矩的农民,他们身上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影子,有的只是朴实憨厚,甚至带着几分卑怯。看到这些,我的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痛。其实,让我心疼的不是他们最终成为了农民,而是那些早已丧失殆尽的自信与率真。谁能否认这与当年我们的教育方式完全没有关系?可是,除了忏悔,谁能重塑他们的人生?

蒙田说;“我反对教育上的一切体罚。”体罚不仅伤害学生的身体,而且侮辱学生的人格,摧残学生的精神。对于肉体遭遇的痛楚,寄居其中的灵魂也会因此而战栗。对于来自身体之外的强力,学生或者坚持错误,变得乖戾顽劣;或者屈从,变得温顺驯服。但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健全的人格。

这些年来,我一再叩问自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让学生成其为真正的人,有独立人格,有自信有尊严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的自信心从小受到打压,身心遭受摧残,他会活得很憋屈、很畏缩。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上接第366页)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这既是医学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是社会的需求。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更侧重于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技能和人文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4、进一步提升医学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高等教育,兼有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医学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打破了传统高校的概念,从一定程度上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医学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到医院慰问患者、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义诊、三下乡等形式已成为社会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发挥了医学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孟国芳.思政课第二课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4.(32).

[2] 覃秉金,黄海峰,周颖.关于高职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的思考[J].学园,2012.(5).

[3] 王新华,刘永志.以特色主题活动为载体 创设思政第二课堂[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利弊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