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话”改造我们的课堂

时间:2022-06-17 04:17:47

用“对话”改造我们的课堂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潜心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多年,他推崇语文课堂应该由“驯化型”“训练型”课堂走向“对话型”课堂;他推崇课堂应该是教师启迪学生心智,引领学生不断探究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的对话空间。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堂上自由平等的对话,对于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反之,教师对学生的个人见解随意横加阻断,势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思维的惰性。纵观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占据强势地位、学生处于“失语”状态由来已久。由于受传统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支配和制约,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那么,要创建“对话型”课堂,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教师要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舞台,营造和谐的氛围

课堂平等是什么?就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和辨析的时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保持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激发并呵护学生开放性的思维。

《少年王冕》一文中,母亲让王冕辍学,去给人家放牛,他却回答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向学生追问了一句:“王冕为什么这么说?他是不是不想读书了?”全班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可能是因为家庭困难,王冕没有心思读书,所以闷得慌;有的则认定是王冕觉得自己和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起读书,感觉很不自在,所以闷得慌;还有的说,王冕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用这句话来开导母亲,让母亲不要难过……面对如此情形,我没有对学生的各种回答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适当等待,为学生思维的活跃创造一个契机:“你为什么这样认为,道理在哪儿?大家观点各不相同,这没有关系,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书,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学生思路被打开了,纷纷“挖空心思”在课文中寻找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合理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不动声色地倾听,适时地点拨:“其实,在课文中有多处提示……”

二、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绽放学生的个性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本无定势,亦无唯一答案,每个人都在读“自己的”文本,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见解,鼓励思维驰骋,个性绽放。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诚实与信任》一文,学完课文,解读为什么用“诚实与信任”为课文题目时,我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诚实、谁信任谁。按照我最初的理解,本文作者通过主动承担碰坏小红车车灯的责任而赢得了小红车主人的信任这件事,告诉我们诚实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一位学生却说:“我有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小红车主人也是个诚实的人。作者的车碰坏了小红车的反光镜,本来就是因为小红车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所以,作者留下字条主动要求赔偿的时候,小红车主人明白自己也有过错,才没有要求作者赔偿。”

多么独特的回答,多么富有创意的解读!此时,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深入探讨:诚实和信任是单方面的吗?

学生的发言越来越精彩了:“课文用‘诚实与信任’作为题目,不仅仅讲的是一个人的诚实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课文中的作者和小红车主人都很诚实,他们都用自己的诚实赢得了对方的信任……”

在课堂上这样精彩的生成过程中,师生一起对课文、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感悟。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时候,诚实和信任本来就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只有诚实的人才能使得别人对你诚实,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而学会去信任别人,别人才会信任你自己。

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个性解读和独特体验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给一些真诚的微笑,多给孩子绽放个性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到发散思维、成功表达的快乐。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据理力争的勇气,让课堂充满灵性

《金子》一文,主要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的时候,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来种花,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课文虽短小精悍,但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这篇课文,教参是这样解读的:本文的主旨在于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必须通过辛勤的劳动,课文讲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课堂上,正当我如此解读时,却有学生突然提出:“我有不同见解,彼得找金子也很勤劳啊,为什么却一无所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言下之意,“勤劳”未必“致富”。面对这个令我始料未及的问题,细想一下,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个道理究竟在哪儿?学生一时间又表达不出。此时,我不是简单地对这个学生的回答下结论,而是趁势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你们看,彼得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有观点还要有理由才会有说服力哦!”学生的思维被点燃了。有的说:“勤劳才能致富,没有彼得辛勤地种花,就不会有他后来的成功。”有的说:“不是勤劳就一定成功,彼得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却一无所获。”有的说:“我觉得彼得很聪明,他及时发现了淘金不成可以种花,才会有后来的成功。”还有人说:“勤劳和智慧这二者缺一不可,智慧+勤劳=成功。”

教完这篇课文,我和彼得一样收获了“真金”: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迷信教材和教参,不能迷信权威。我们更要教给孩子“不唯书,不唯上”的思想,我们要鼓励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体验,有大胆怀疑、勇敢质疑的精神,并能据理力争,学会表达和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这,比学一篇课文或会一个知识更重要。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先生造就学生,学生也造就先生。”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能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路更开阔,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机智被激发,课堂生成不断涌现,不断向纵深发展,能让师生共同收获别样的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初中英语“有效合作学习六步法”教学模式的探... 下一篇:点燃思想火花,传递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