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意见

时间:2022-06-17 10:57:29

科技局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工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国务院、省、市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文件精神,根据我县产业提升年和建设生态县的要求,现就加快我县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工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与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简称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工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战略任务。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小县,人均资源占有量水平较低。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严重不足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压力加大,生产成本上升和利润空间压缩的三大矛盾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我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难循环、粗放型向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加快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县建设,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节材与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深入开展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工作,努力缓解能源与资源紧张矛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完善政策措施,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我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与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相结合,提高制造业资源的总体利用水平,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层次提升相结合,依靠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走集约化、循环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措施,建立约束激励机制,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力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三)主要目标:通过5年努力,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重要特征的循环型工业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水资源、重要原材料和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有新提高,工业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更趋合理。到2010年末,全县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与创新体系、政策配套支持体系和有效的考核约束激励机制;制定全县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资源能源利用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重点污染源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逐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自愿性审核;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功能区和示范企业;初步建立起我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经济体系和循环经济型社会。

三、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环节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工业功能区和社会各个层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突出抓好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节材和综合利用五个方面重点工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工业功能区为平台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一)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主体,一方面重点组织实施工业循环经济“35”工程。即抓好医化、电镀、家具、铸造、橡塑等5个重点行业,50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试点,5家企业列入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示范企业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工业企业采用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降低产品能耗、物耗、水耗,逐步达到或基本达到工业“三废”零排放,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二)建设循环经济型工业功能区。工业功能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平台。要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完善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整合功能区各种要素,最终实现功能区内废物零排放目标。要规划设计好五门工业功能区、漩门二期工业城等新建功能区,调整完善已建工业功能区,合理规划功能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研究入园企业的产业链关系,促进功能区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使功能区内上游企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区内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循环化。

(三)促进循环经济型城市建设。在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功能区的基础上,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实现城市内外物流的循环,促进循环经济型城市建设。

四、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要成立县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机构,把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经贸局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制定实施计划,扎实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县发展和改革局、环保局、财政局、科技局、建设规划局、统计局、工商局和质监局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二要建立工业循环经济主要指标体系统计和考核制度。三要积极推动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用,共同推动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四要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和公众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要性的认识,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五要加强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坚决淘汰污染大、消耗高、效益低的企业。

(二)编制丰富规划。将工业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工业“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当中,统筹我县工业循环经济发展。通过规划引导,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形成一批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绿色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三)推进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要以落实工业性投资导向目录为重点,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加强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建立工业循环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改造步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加大扶持力度。每年从县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工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项目和节电节水改造项目的补助和奖励。对通过省级和市级清洁生产审核试点验收的企业分别补助3万元和2万元,对获得“浙江省绿色企业”和“台州市绿色企业”称号的企业分别奖励2万元和1万元;对具有推广示范带动作用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带动作用的高费项目、工业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与节电改造和工业节水重大示范项目予以一定补助;企业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以及节电节水改造的费用予以税前列支。切实落实国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保产业和技术改造购买国产设备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帮助企业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并从供地、供水、供电、信贷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力支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五)依法规范发展。加强对试点企业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实施情况的督查,以及对重点用能、用水单位的监管和服务,建立资源节约技术和产品信息制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我县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以及产业发展的现状,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耗电)、高耗水等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耗能(耗电)、耗水标准,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达不到能效标准的用能(用电)用水产品。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企业,必须限期治理改造,改造后仍未达到要求的或逾期不治理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坚决予以依法处理。

上一篇:论我国网上银行证券投资 下一篇:科技局信息服务建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