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6-17 10:43:29

关于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思考

摘 要:地理学科的特色就是区域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地理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高考中是一定会涉及的内容。论述了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区域地理;实施策略

一、以区域差异作为视角,指导学生理解区域的特征和概念

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就是区域,它具备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能够度量的实体。仅仅看这个概念,学生未必能够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区域。倘若教师着眼于区域之间的差异,那么学生就能够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区域。比如,根据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将我国大体上分成了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很显然,它们的自然环境是有差异的。从气候角度来讲,青藏高寒区属于高原性气候,风力大,光照强,气温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具有较大的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并且大风天气是比较多的;东部季风区属于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冬季温和(或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这样,通过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异,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认识区域的特征与概念,也就是在不相同区域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在区域内部存在相对的一致性。

二、通过地图对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进行培养

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地理观察能力是指对地理现象和事物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它是获得其他地理能力的前提条件,观察是学生思维的激发,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方式。倘若学生观察得更加全面和仔细,那么就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客观事物,思维也更加活跃。为此,在地理智力结构中,地理观察能力的作用是纽带性的。学生地理观察能力的强弱主要受到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地理感性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地图所涵盖的知识面远远超出了相同篇幅的文字记载,地图能够高度概括地理现象和事物的定型、定向、定位、定量和定性,还能够将地理现象和事物的变化规律、互相联系和空间分布加以呈现。由此可见,地图语言的知识是最为精炼的,表达也是最为直观的,能够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判断、辨认、记忆、理解。这是由于图像比文字更加直观和形象。事实证明,相同的地理信息使用语言进行传递,需要2.8秒的时间,使用素描图像进行传递,需要1.5秒的时间,而使用彩色图像进行传递,仅仅需要0.9秒的时间。鉴于此,在相同的时空下,人们对地理事物的反应与体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对鲜明、形象、清晰的图像系统兴趣浓厚,反应灵敏。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秦福来.Google Earth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2).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中学)

上一篇:寻找第七颗星 下一篇:特教学校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