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与分析

时间:2022-06-17 08:30:47

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4-000-02

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风险控制是依照法律和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各部门的经济及医疗业务活动以及会计工作本身所实行经济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协调、控制监督,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各种风险。财务风险控制是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环节。

一、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刻

一直以来,医疗卫生机构都存在着重医疗轻管理的现象,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对医疗卫生机构经营活动的重要影响常常被忽视。我国医疗机构中多数“一把手”都是业务专家出身,缺乏财务管理经验,没有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性。高层管理人员不重视财务人员,视财务人员为后勤工作者,实际情况中财务人员编制基数不够、知识更新慢、工作效率低、素质整体不高,最终造成资产利用效率低下,成本与效益核算不科学、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束缚了现代医疗卫生机构体制的改革速度。另外,很多医疗卫生机构是将财务和会计合二为一,混淆财务管理职能与会计核算职能,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管理粗放,大量的人员和工作重心都集中到会计核算工作上,严重削弱了财务管理工作在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认为财务管理只是简单的收支,注重会计核算而轻视财务管理的现象严重。

二、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是结合单位管理水平现状,资金使用状况等,根据其阶段性管理目标,编制业务收支计划、投资计划等预算,并设定相关的考核指标,依此对该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的编制可以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的控制和约束功能。但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的预算编制却存在主观、粗糙、脱离实际等缺陷,领导管理意识淡薄,使得预算的执行缺乏刚性,没有按照预算项目控制经费,使经费开支缺乏法律依据,造成预算经费开支与实际开支差距过大。主要表现为:第一,对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具有绝对控制性,将预算管理程序简单的等同于对历史数据的推算,使得严肃的预算管理流程流于形式,只表现为简单的计划与控制,缺乏必要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过程,缺乏对经济行为的导向作用。第二,目前大部分中小型医疗卫生机构认为预算管理紧紧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对于如何确定预算模式,如何确定预算金额,考核指标等等都应该由财务部门完成,不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以至于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的控制监督,从而造成单一的财务管理,不能与实际情况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正是由于这些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过程不科学,预算编制基本上是由领导和财务部门依据上年决算数据推算而成,没有实际考虑到各部门的需要,也没有与资产的使用情况相结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大打折扣,失去了预算管理在经济活动中的导向作用。

2、资金投资不合理随意性较大。现代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有财政补投入、医疗服务收费收入和药品加价,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有限,日常运营只能靠医疗服务收费收入和药品加价部分维持。不少医疗卫生机构对筹集资金开展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及安排筹资的结构和筹资后的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尤其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更新时,单位的领导缺乏对投资项目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评价,设备购置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沟通,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更有个别部门,从采购中谋取个人私利,导致资产的盲目购置、投资效果差,从而造成资金浪费。

3、内部控制不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大的隐患。大多数未实行总会计师制度,财务人员很少介入单位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很少参与重大项目的决策、经济合同的签订等。医疗卫生机构没能建立严格的设备、药品、材料付款审核审批制度,在管理上财务部门常常不能发挥其有效的组织和督导作用,对各职能部门的制约性不强,使一些别具用心的人有了可乘之机,极易造成资金的流失。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内审工作仅仅停留在对财务账目的合法、合规性审计上,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

三、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措施

1、加强财务控制,完善成本核算。必须把财务控制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加强本单位领导的的财务管理认识,举办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知识培训,使他们深刻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实行科学有效的全成本核算等经济管理手段,才能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能力,从而抓住机遇,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稳步推进.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核算已成为新形势下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营运和服务成本。成本核算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办法,包括建立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规范核算的收入、费用项目,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建立责任制成本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借助一系列基础工作与原始记录,通过成本预测、成本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等工作环节,树立成本效益原则,改变粗放型经营方针,建立成本核算所需的各项基础工作体系,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实现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可根据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对材料消耗、公用支出、人员支出及设备购置等进行超前控制,达到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的目的,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项目成本核算,为医疗卫生机构价格竞争和价格决策提供支持,努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2、完善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应在科学预算各种因素对本单位收支影响的前提下,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全面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统筹安排各项资金,保证全年工作计划顺利完成。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计划分析,并结合资产的使用情况,对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必须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资金状况,对重点建设、发展的项目,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优先,对不合理的支出结构要进行调整,以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控制各项收支,不得擅自调整预算。对药品、设备等大宗物品的购买时,严格落实招标采购的相关规定,不搞私下交易,经费集中结算。同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要建立考核、报告制度,有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的分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根据进度进行中期、末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向预算执行部门通报。加强预算监督,保证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会计工作上的预算会计转向成本会计、记账会计转变管理会计,使会计从简单的预、决算管理走向有组织的经济型管理;管理好专项基金,对各种专项基金的提取和使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办法,不擅自提高或降低提取比例,不任意做出违反基金管理规定的行为,严格掌握各项基金进帐和消耗的比例,努力做到数据准确,专项专用。

3、完善投资管理。对投资的控制,重点规范投资的决策机制和程序,医疗卫生机构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应注意吸收相关的会计人员参加,必要时聘请投资咨询等中介机构,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效益的论证。尤其是大型医疗设施的购置,决策投入前应对其可能实现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由此展开的医疗业务占有的市场份额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投资分析、论证、报批制度,避免投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确保投资的安全和收益。而对于一些投资回收期短的医疗设备,应在对医疗市场风险及药品、卫生材料的价格走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单位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逐月分析资金流入流出项目和金额,衡量短期经费状况,作出投资决策。

4、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界定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确定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财会核算的组织形式等。要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注重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如物资设备、药品采购和基础项目建设进行招投标采购,注重责任牵制。实行不相容职务的岗位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要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等等。办理经济业务事项涉及许多人员,包括审批人、经办人、财物保管人以及记账人员等,利用内部分工而产生相互关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是预防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的必要手段,通过财务信息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可以对各项财务工作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防患于未然,保证财务日常工作整个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并将会计核算、监督、管理的原则具体化。保证内部财务监督控制职能的充分发挥,从根本上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行财务管理上的改革意识认识,努力提高财务全体会计的成本意识、自我监督、相互牵制意识。

上一篇:浅析医院预算管理 下一篇:搞好政工工作必须提高自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