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17 05:33:00

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该文为充分应对当前社会环保问题的出现,设计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并具体应用。融合无线通讯、数据交换以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形态,为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实现提供保障,并详细分析与探索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功能需求,进行具体设计与实现。应用结果表明,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符合现代环保的基础要求,对推动环保管理水平作用及价值显著。

关键词:环保;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066-02

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环保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级环保部门建立了一些信息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环保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压力已经逐渐增大,人们的环境意识在不断提高,环保管理却相对滞后,特别是环保类执法以及环境监测方面缺乏有效的辅助手段。基于此,提出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并对其进行设计与实现。

1 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应用目标及原则

1.1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应用目标

移动执法系统就是利用环境检查部门现有的硬件建设与信息化软件建设的基础,充分利用无线通讯、数据交换、数据库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术和软硬件设备,建设一个开放、可拓展、自适应的环保类移动执法管理系统,进而为环保执法提供便捷,加强监管范围以及监督体系的完善。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建设,需要满足移动化、全面化以及综合的执法平台,最终能够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监管、统一执法、统一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信息”的五个统一,一个分享的应用建设目标。进而为整个环保领域提供便捷,发挥出环保行政权力的公开性,是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具体目标如下:

第一,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建设完成之后,能够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的基本要求。

第二,系统建设完成之后,需要建立前端应用与后台管理的一体化发展,保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环保执法监管环境,强化整个执法能力与效率。

第三,系统的运行能够直接对执法设备以及污染源等因素进行信息的整合与处理,在能够实时查看企业的方案信息、环境信息以及对重点区域监控的实时与历史数据,能够将检查与执法的结果生成记录档案,发挥出传输功能。

第四,实现现场笔录制作、环境执法信息查询、档案调查取证等相关功能。

1.2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原则

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的基本原则,在上述的表述当中已经得以明确,包括五个统一的实现。当然,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之上,执法系统在具体执法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国际、国家以及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及标准,采取更加规范性的措施,增强与环保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与共享。

1.2.2扩展性原则

由于当前计算机和网络等领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环境、系统硬件软件都会随之更新。这使得系统所面临的环境具备可拓展性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应用系统用户需求与发展功能的提升。基于此,本次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适应调整、扩充与删减。充分借鉴接口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1.2.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的原则,则主要是针对环保类执法系统的实用性而言。系统的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强调技术指导。将具备普遍意义的核心价值系统功能,发挥出可靠性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而发挥出更好的连贯性与平滑性的基本原则。

1.2.4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的基本原则,则强调系统的严格保密措施,发挥出安全认证的基本价值。还能够充分运用数字证书技术来确保系统的用户身份真实性。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采用高可靠性的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策略和机制,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良好的恢复能力,保障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在安全设计要全面考虑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安全。

2 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框架及建设内容

2.1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框架

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框架,依据《2012年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申报指南》、《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等基础标准,强调内在的价值与关联性[1]。本次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市、区二级架构设计。在整个框架体系当中,包括市级监察移动执法平台、区级检查移动执法平台、市级环境监察支队以及区级环境检查大队等。进而实现双向的信息传递以及市级对区级的指挥调度信息。同时,系统建设需要秉承“五统一,一共享”的基本建设目标,发挥出信息传递的价值与优势。

2.2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内容

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建设内容当中,通常需要在全方面进行执法系统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出环保执法力度,优化环保执法环境。

2.2.1执法系统基本构成

包括环保类数据库、现场执法业务管理软件、后台业务管理支撑软件、基础设施建设。

2.2.2环保类执法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存储与应用环保所涉及的各项基础信息,为数据交换、数据管理、数据查询以及数据展现等基本功能进行展现,更好地将执法业务及管理软件进行处理,完成各项基础的执法业务。数据库的设计,分为标准层、采集层、数据库层以及服务层。

标准层:基于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基础之上,确保数据输入能够标准化。采取标准编码,使得数据库的数据格式能够共享,真正意义上为整个系统的数据传输、数据集成形成标准[2]。

采集层:为应对当前环保监察的实际情况,采集层是数据的收集层。但依据收集的类别进行划分,能够被分为两组类别,一种为批量导入,而另一种则是手工输入。采集层对数据进行处理与校验,一旦验证合格之后归类到数据库当中。

数据库层:在不同的数据库当中存储环保信息[3]。

数据服务层:数据服务层主要是针对当前的数据服务提供具体的功能,实现接口与数据库的连接。为整个数据库提供服务内容,及时的针对指令做出数据的反馈。

2.2.3现场执法业务管理软件

现场执法业务管理软件的模块当中,涉及的主体模块内容较多。包括移动办公模块、信息查询模块、任务办理模块、现场执法模块、稽查考核模块以及环保手册模块等。该管理软件的应用,在登录环境中,需要输入相应的用户名与密码,经过身份验证之后,才能够进入到系统当中执行操作。

移动办公模块:集中显示个人待办以及已办公文、邮件、通知公告、新闻以及最近日程等信息。

信息查询模块:涉及的基本标准、企业信息、环保审批、排污收费、限期治理以及污染源信息等多项信息查询功能[4]。

任务办理模块:实现任务的集中管理及下派人物,执法人员可以通过便携移动终端进行相关任务的查询与管理。

现场执法模块:现场执法模块的应用,是整个移动执法系统的核心因素。该模块执行过程中,是对各项执法模块进行操作,使得执法价值与执法效果得到诠释。

稽查考核与环保手册模块,主要是针对其中的内在价值进行阐述,得出环保类的各项信息。

2.2.4后台业务管理支撑

后台业务管理支撑,为整个执法系统提供保障。其中主要包括电子地图、任务管理、综合查询、检查考核、统计分析模块、队伍管理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等。

电子地图:后台业务管理体系,电子地图能够为整个环保类执法系统提供执法便捷。当然,电子地图需要充分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详细划分。输入本地区的电子地图[5]。

任务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针对检查内容进行分模块的管理,得出其中的各项分配人物与执法情况,并将人物管理进行划分,以便于执法系统更好的执行。

综合查询模块:综合查询模块当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环保的法律法规、应急处置方法、科技标准以及相关制度文件等。

检查考核模块:该模块能够对执法人员巡查路线,了解与掌握执法人员的人物完成情况与实际的落实情况。进而在整个核对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建立评价制度,并未评价制度的落实与价值奠定基础[6]。

统计分析模块:在该模块当中,对环保类执法的相关人员、处理单位数量、处置状况以及责任人上报等基本数据与情况,分析执法的相关内容,进而健全任务类型与相关比重。

队伍管理及系统管理模块:对整个执法队伍与系统技能型管理,设置具体的权限,以便于确保管理的价值,实现授权。

2.2.5基础设施建设

为整个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提供便捷,包括后台支撑硬件、现场移动执法装备以及车载移动视频监控与传输设备等内容,保证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传达出内在价值。

3 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与测试

完成设计之后,将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进行应用与实现。环境执法类数据库当中的各项信息,在应用该系统过程中,反馈与信息处理的便捷度较高,在不同层级提供的数据支撑良好[7]。现场执法业务管理软件,针对执法系统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因素进行处理,进而更好地发挥出内在价值及作用,在系统测试与验证的过程中,得出的执法系统操作效用较好,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执法系统的高效性。后台业务管理支撑,是整个管理体系的基础核心因素,只有在执法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出后台支撑的重要性。在强有力的硬件与软件的支撑作用下,系统在测试及应用过程中,表现良好。不单单能够及时的反馈关于环保类的各项数据,还能够对整个执法环境进行确定与优化,实现队伍的管理与各个模块的管理,便于维护。增强执法人员的执法效率,考核机制更加健全。经过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与测试,验证环保类移动执法系统的实效性与便捷性,为营造良好的环保体系奠定基础[8]。

4结论

综上所述,应对当前的环保与污染问题,在新形势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针对换将检测移动执法系统的建立,进而实现快速信息查询与现场执法处理。有效的提高环境执法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推动完善环保管理体系,能够促进我国环保管理水平的提升。经过环保类执法系统的应用与测试,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价值,验证了移动执法系统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潘丽丽.卫星定位技术在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3,10(24):140-142.

[2] 姜涛.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10(5):182-187. (下转第71页)

(上接第67页)

[3] 郁蕾.应用于3G网络平台环保移动执法系统的构建[J].污染防治技术,2010,10(4):177-180.

[4] 闫莹莹.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与实现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2(20):35-37.

[5] 周聿泓.浅谈深圳市环境监督管理全覆盖移动执法系统的建设和应用[J].四川环境,2012,4(4):143-146.

[6] 张巍,冯涛,朱锐.智慧环保物联网监控应用与系统集成研究[J].北方环境,2012,5(5):194-197.

[7] 柯瑞荣.基于云平台的福建省环境移动执法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3):393-399.

[8] 张艳军.基于云平台的重庆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集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6):106-108.

上一篇:基于稀疏分解的纸浆流量软测量 下一篇:基于SSH2与JBPM架构的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