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想象力 彰显新活力

时间:2022-06-17 01:11:12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合理想象,激活学生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可以把学生带进想象的广阔天地中,使课堂彰显全新活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想象力 活力

想象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条件。学生的想象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智力水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还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意境,激发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某一点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意境,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学习课文《二泉映月》时,通过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加上教师沉重深情的朗读,创设一个悲伤痛楚的意境,学生的思想置于课文的意境之中,自然会联想到阿炳的悲惨命运和苦难人生。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想象活动显得尤为生动,想象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二、联系语句,引导扩想

课文中许多的词和句子虽然写得比较简略,但是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学中联系这些句子进行扩展性想象,就会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还能丰富课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孔子游春》时,联系课文语句“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引导学生扩想:“大自然母亲仅仅造就了大地、森林、太阳、轻风吗?”学生思维迸发:巍峨的山脉是她强健的骨骼,连绵的细雨是她辛勤的汗水,奔腾的江河是她沸腾的血液……

三、紧扣空白,启发补想

小语教材中的许多课文精炼含蓄,对故事的情节没有作巨细无遗的描写,给学生留下了可以想象与补充的空间,在教学中,紧扣课文空白,让学生补充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牛郎织女》一文中,对牛郎如何细心照看老牛的情节,以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景都没做详细描写,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补想:牛郎是如何细心照看老牛的呢?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结合诗句“漫卷诗书喜欲狂”,让学生补想:杜甫这时候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呢?在补充想象中培养想象力与深化课文主题一举双赢。

四、合理设疑,丰富假想

假想并不是胡思乱想,要想的有理有据。通过合理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假想,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学习了课文《小草和大树》,可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假想:夏洛蒂三姐妹的小说相继出版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假如她们遇见了曾经用傲慢口吻训诫她们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那时的场景会是怎样的呢?学习了课文《神奇的克隆》后,引导学生假想:假如我们的身边有了克隆人,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这种假想的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五、抓住结尾,拓展续想

小语教材中有的课文往往在结尾处意犹未尽,余味甚浓,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拓展续想,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课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结合结尾:“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让学生拓展续想:人类怎样保护海洋呢?《草原》一课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启发学生想象汉族客人和蒙古族主人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再具体写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想象与练写相结合,使想象思维训练落实到实处。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合理想象,激活学生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可以把学生带进想象的广阔天地中,使课堂彰显全新活力。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