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瘾》下架到被误解的耽美剧

时间:2022-06-17 12:44:06

耽美剧《上瘾》火了没多久就被下架,虽然如此,却还是捧红了两个新人,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耽美作品,甚至有传言,很多影视公司已经买下了很多经典耽美的版权。火热成这样,让很多人惊呼耽美文化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但很显然,这个观点,目前还是个误解。

先来说几个概念,“耽美”一词的概念最先来源于日文,它是20世纪日本文学中“唯美主义”的对应词。最先体现在文学上就是希望能最大限度表达“唯美,浪漫”,最开始“耽美”并无特定的表现内容,但现在人们谈及它,一般是指BL小说(boy’s love)。时至今日,“耽美”小说的题材以及风格都极为庞杂。在国内还将之当做逐渐被重视起来的小众文化的时候,在国外,耽美文化的研究已经超过了三十多年。

与BG(boy and girl)言情作品影视化不同的是,耽美作品的影视化是受非耽美影视作品的同人创作影响。所谓同人创作是指把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当成自己原创故事的主人公来衍生创作。由此产生的耽美同人受众群体被影视工作者发现,从而又产生了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特色的耽美影视作品。可谓是影视作品激发原创群体,从而再反哺影视。早在上世纪60年代,《Star Trek》和《Star War》引发腐女创作影视同人文第一波高潮的时候,Constance Penley就在其《star trek》同人文本分析作品中,介绍了《星际迷航》的粉丝圈和同人小说,尤其是耽美影视同人。她将这种在欧美腐女读者中流行的衍生出来的耽美同人解读为对当时性别权利壁垒和性别等级制度的反抗。她认为科幻作品的耽美同人连接了两种文类的乌托邦语境,耽美小说中情侣间的平等的地位也正反映了女性对性别平等的渴望。

但事实是,原本女性表达欲望诉求,表达性别意识觉醒的耽美发展到现在,有一部分已经脱离了原本被称为“女性意识”文本的初衷。《上瘾》的火爆并非是基于耽美作品最初表达女性意识觉醒的诉求,它的火爆只不过是在以传统男女纯爱作为默认背景,在此基础上突出“耽美”特殊性。与其说《上瘾》贩卖的是“耽美”的概念,不如说是契合了耽美鼓励观者认同于的旁观者角色。这不仅适合腐女对群体性的需求,比如在尺度较大的情节面前没有过度认同带来的不适感。也适合大众路人对耽美的“误读”,比如所谓的情节“甜”。在目前还是比较向女性倾斜性压抑倾向的大环境下,耽美原创影视化小范围的高潮不过是替女性找到这样一个边缘化的出口,此处的“耽美”流行不过是另一种男色文化的消费罢了。

上一篇:邓紫棋“恨嫁”的90后少女 下一篇:华晨宇邓紫棋京城擦肩过海外疑再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