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16 11:24:31

双低油菜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1.选种

根据茬口、土壤及栽培技术水平选择适宜的双低油菜优良品种,如中双4号、秦油7号、油研7号等。

2.播前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质地肥沃疏松、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块作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比例一般以1∶5~6为宜,一般苗床面积大,留苗稀,有利于培育壮苗。苗床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做到平、细、实。苗床一般做成厢宽1.5m左右,沟深20cm左右。苗床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尿素180~270kg/ha或碳铵750kg/ha,过磷酸钙600~750kg/ha。要做到种肥分离,以免造成肥害。播种前要晒种,晾晒2~3天,然后风选,除去瘪籽及杂草种子。

3.适期播种

掌握好油菜的适期播种,对油菜的增产增收十分重要。冬油菜由于冬前需要一段时期培育壮苗,若播种过早,温度较高,易旺长形成高脚苗,不利安全越冬;同时还易感染病虫害。播种过迟,温度低,冬前难以形成壮苗,也不利于安全越冬和春发。河湟谷地播种日期为9月20~25日,具体播种日期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

4.适时移栽

适宜移栽期为10月中下旬。移栽时要求苗高20cm、叶子6片、根颈粗0.6cm;同时要求无病虫,无高脚苗。应适时早栽,移栽过迟,气温低,活棵慢,冬前苗小、苗弱,难以安全越冬。移栽过早,冬前生长过旺,易受冻。坚持按拔大留小,剔除弱苗、杂苗的移栽原则,分级栽植。优质杂交油菜具有一次、二次分枝数多和个体发育优势强的特性,所以移栽要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搭好苗架。一般早茬、肥力高的田块,栽植密度16.5~22.5万株/ha为宜,一般为行距35cm,株距18~20cm。

5.田间管理

及时间苗、定苗是保证苗全苗壮的重要环节,只有及时间苗、定苗,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并结合间稠补稀,才能达到苗全苗壮,在2片真叶展开时第1次间苗,拥有3~4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并结合补苗进行定苗。如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田块应适当推迟定苗,本着留壮苗,间病虫苗、小苗;留大苗,间密苗;留匀苗,间杂苗,保纯苗的原则进行。中耕能松土保墒,灭草增温,促进肥料分解,有利于根系发育,结合间苗、定苗浅锄,促根保壮苗;中耕有利于保温保墒、防冻防旱和安全越冬。在冬前需进行2次中耕,一次在活棵后,一次在越冬前,结合进行壅根培土;返青后进行1~2次中耕,消灭杂草,促使春发。

6.水肥管理

有灌水条件的区域应适期灌水,在越冬期间,封冻前需进行灌水,封冻后也应及时灌水,可促进油菜根部与土壤结合,冬油菜喜水怕涝,耐肥,对磷肥反应敏感,苗期需要湿润的环境,以田间最大持水量为70%~80%为宜。现蕾开花后需水增多,应及时进行灌溉。一般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各灌水1次,其中以盛花期最为重要。有灌溉条件的可视土壤墒情进行冬灌,旱地主要通过中耕、加覆地膜等方法做好保墒工作。大田施肥一般分为补施基肥、普施腊肥、重施薹肥、巧施花肥。对基肥不足的田块,施尿素150~180kg/ha或碳铵450~525kg/ha,进行条施,施后覆土浇水。12月中下旬施肥,施尿素120~150kg/ha或碳铵375~450kg/ha。油菜现蕾后,施尿素150~225kg/ha或碳铵450~600kg/ha,施肥不宜太迟,量要适中。为了增花、增角、增粒重,防早衰、防病害可在初花期采用药肥混喷。用尿素15 kg/ha,磷酸二氢钾2.25kg/ha,加入多菌灵杀菌剂对水750 kg/ha喷施。

7.病虫草害防治

春季是油菜病虫害大发生时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常见的油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菜根蝇、菜青虫和蚜虫等。防治应采取合理轮作、深耕灭草、适期播种等措施,并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药剂防治上,可根据病虫害种类采取相应措施。当油菜霜霉病病株率达20%以上时,开始喷洒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油菜菌核病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75kg/ha对水600~750kg,在油菜初花期喷雾,间隔7~10天后再喷1次。在蚜虫达到1~2头/株时可用乐果、氧化乐果、速灭杀丁等进行防治。稻茬油菜田间(尤其是免耕直播油菜田)草害严重,要抓好移栽前灭茬处理和苗期除草工作。移栽后,杂草3~5叶期用12.5%的盖草能乳油600~750mL/ha对水600~750kg喷雾防治。

上一篇:早春大棚黄瓜种植技术 下一篇: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