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与对策探析

时间:2022-06-16 10:52:52

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与对策探析

摘 要:由于我国水运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多水运企业与船舶公司的青睐,而水上交通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大力推动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保障水上航行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实现海事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严格、严谨的安全监管消除不安全因素,真正做到预防在先,从而使得水上交通减少或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上饶市 水上交通 安全监管 信息化建设

上饶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水网密布,水上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因此各地往来所需物资大部分通过水上内河运输,推动了上饶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当地的内需。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内河水上运输的繁荣,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 新的沿河港口、水工建筑物等开始增多,内河船舶流量加大,这给海事监管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大型船舶的对通航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内河通航条件矛盾突出加大。因此,加强上饶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为紧张的内河运输现状缓解压力,确保内河运输安全平稳。根据本人在上饶市多年的港航管理经验,通过分析当前上饶市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信息化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提出了若干改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对业界同仁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目前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问题得到了重视,但是水上监管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我们海事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有待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1.1现场检查内容不充足,监管深度不够

在现场检查的时候,检查内容的聚焦点往往是在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中出现问题的检查以及船舶、船员的文书检查等,而对于航行资料更新、船上货物积载、船的系固情况、船舶的安全状况以及船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等情况关注较少,检查内容不充足,这就会给水上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1.2专项整治较多,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首先,专项整治存在时效性,一般而言,专项整治是为了应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个问题有发生的趋势时所采取的临时性质的防范措施,这种措施治标不治本。其次,专项整治存在时间短。违章船舶在专项整治期间会采取相应的对策躲避检查,不能从根本上制止违章船舶的违章行为,也无法形成有效的长期监管。最后,专项整治存在周期性。专项整治很难长期有效对船舶的违章行为进行监控,开展第一次专项整治,情况好点,然后又死灰复燃,因此就不得不继续开展第二次、第三次,,这不仅影响海事监管的权威性与威慑性,最主要的是会影响到水上交通的安全。

1.3检查时间和范围局限,监管人力不足

水上交通的检查时间和范围有局限性,一般限于固定水域、固定时间段进行,未能对整个海域进行有效监控,这就给某些船舶的违章、非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非客运船舶载客、船舶超载、工程船舶违章作业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再者,水上现场监管人力不足。许多海事监管人员编制一般为5~6人,监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监管工作量,这就影响到了监管质量,同时部分监管人员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工作。

1.4监管设施相对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

水上交通监管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缺少大批先进的监控设施,很多设备已经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每个海事处管辖面积较广,执法车、海巡艇数量有限,甚至有部分基层海事处缺乏工作码头,工作船数量也较少。此外,水上监管设施陈旧,监控手段跟不上,就造成了应急处理能力、远距离搜救能力以及应对处理重大水域污染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不能为水上交通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2.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必须采取强硬的手段、扎实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各类水上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上饶市目前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现状,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2.1“海陆空”三位一体监控,提高快速反应及救助等能力

第一,做好内河海事监管。采用海巡艇对重点施工水域进行重点监管,确保施工水域安全施工。合理调配海上监管船舶,根据不同水域的水上监管要求,设计合理的船舶配备方式,使其能够符合应急反应的处理要求,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第二,做好空中监管。监管飞机具有搜救能力强、监视范围大等优点,空中机动力量要做好对上饶市水域的不定期巡航工作,适合用于水上险情应急处理和搜救,而且水上监管飞机也是目前国内外应急现场指挥处理以及监管搜救的常用设备和重要力量,其对于“海陆空”一体化监管具有决定性地位。第三,做好陆上监管。陆上监管力量的主要装备是海事监管车辆,根据具体情况,在施工桥段、重点施工水域及海事监管点配备适当的海事监管车辆,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准备工作,为海上及空中监管提供支持和保障,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总之,通过“水上交通安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航道上的摄像监控装置自动轮换跟踪船舶,一旦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接警人员可以通过系统信息,根据事故等级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使水上交通安全达到可控的监管目的。

2.2建立全方面交通信息网,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动态监控

建立全方面的水上交通信息网,实现水上交通信息化管理,水上交通信息系统,包括GPS、VTS、AIS、各种动态信息(台风、气象等)的接入。此外,我局还建立了通航要素数据库,提供包括偏航报警、碰撞预警、超速报警等在内的多种报警方式。加强对通航秩序的监管,首先对违法行为要严格、严肃、严谨处理,加强现场巡航检查,一经发现立刻查处;其次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发现违章、违法行为。最后,为了更好地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可以建立内河水上搜救中心,这将十分有利于开展水上安全通航,下一步将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改进集监管、应急及搜救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信息化系统,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动态无死角监控。

2.3加强施工重点水域信息化监管,实现“智能交通信息化”

加强施工重点水域信息化监管,实现“智能交通信息化”。我局现已采用CCTV 实时监控,还可使用 AIS 自动跟踪、用 VTS 雷达搜寻、用 VHF直接对话的形式,集“远近”为一体的动态监控监管方案,建立起“智能交通信息化”管理模式。此外,我们还要要针对交通安全监管要点、重点、难点,抓好预防监控,建立全面可行的监控体系,对安全控制点、关键点明确监控措施、监控要求、监控等级及监控责任,并配备专人进行监管看护,发挥好群防群治在安全监控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对事故隐患多发区的网络化、信息化及多点化监控。

2.4加大水上监管设施投入,实现安全监管信息化、现代化

第一,做好对船舶质量的监管。每年进入上饶市内河的有大量运输船舶,我们要确保其安全运行,在上饶市辖区沿线各海事处对船舶进出港签证严格审查,抓好现场检查,加大监管深度,做好全面、深入的监管工作。第二,引进先进监管检测设备,对船舶的违章、违法行为做到一查到底,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一经发现违法行为或者安全隐患,立即对其采取措施,确保航运通道安全运行。第三,做好通航环境的监管。上饶市内河航道沿线海事处要时常检查助航设施的可用性及完整性,确保航道的安全、正常通航,对未标明净空高度的桥梁督促有关部门执行,借助建立的“智能水上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当天的水温天气情况和各类预警信息,使过往船舶实时了解当地情况。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做好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实现安全监管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

3.结束语

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实现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基础监管设备的发展、资金的大量投入以及领导的重视。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实现水上监管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水上监管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有助于加强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缓解内河运输压力,确保内河交通安全平稳。

参考文献:

[1]黄健.南京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形势分析与对策[J].中国水运,2010(03).

[2]于钦民.“六个”着力大幅提升江西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水平[J].中国水运,2015(12).

上一篇: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结合研究 下一篇:质量检测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全面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