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妈”也是生活家:为女儿独创“古诗早餐”

时间:2022-06-16 06:08:04

“潮妈”也是生活家:为女儿独创“古诗早餐”

舌尖上除了美食,还能有什么?古诗!浙江的一位“潮妈”用各种食材拼绘出诗句的意境,创作出一系列国内独一无二的“古诗早餐”,让女儿每天早上在吃饭的同时感受诗情画意。

脑洞大开,早餐“混搭”古诗

张莺是浙江长兴县龙山中学的一位老师。和许多双职工家庭一样,他们一家的早餐常常是豆浆油条等诸如此类的外卖。2016年3月的一天,11岁的女儿一诺抱怨说:“一想到乏味的早餐,我都没劲头学习了。”

一旁的先生也插话道:“孩子正在生长发育,早餐既要吃饱还要保证营养。干脆,以后我们自己动手做好了!”其实张莺挺喜欢做饭的,只是早晨想多睡会儿而已。见父女俩对外面的早餐都挺有意见,索性决定“自找点麻烦”,每天早起一小时,让这爷俩吃得舒舒服服。

她的“搭配”挺有趣:比如,馄饨是牛肉猪肉素菜各种馅儿的。馒头花卷呢,也是纯手工的“妈妈牌”,还有白面、荞麦、玉米面的区别。看女儿吃得津津有味,张莺心里乐开了花。

但再好的东西也有吃腻的时候。几个月后的一天,女儿告诉张莺,她在网上看到一位重庆妈妈,太牛了,“为哄不爱吃饭的孩子好好吃饭,她为宝宝做了200多个卡通造型的早餐呢”。女儿还说,她也想要吃这样的早餐。

对心灵手巧的张莺来说,这算不上什么难事。不过,对生活一直很有想法的她,觉得卡通造型虽然可爱,可如果再加点实用性进去,不是更有意义吗?那天,张莺忽然想到女儿对学习生涩难懂的古诗词特别不感兴趣,有时一首诗背诵很久好不容易记住了,短短几天后又忘掉。她突发奇想:何不将早餐和古诗结合在一起呢?说不定通过舌尖上的美食,还能激发出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她决定大胆尝试一把。

美味又好看,女儿陶醉其中

工作中,从事语文教学的张莺,常在课后给学生布置背诵古诗的作业。但在孩子们眼里,这些古诗是枯燥乏味的。即便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背诵下来,隔一段时间就忘得差不多了。“古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学瑰宝,如何让孩子们牢牢记住这些经典佳作?”她一直在摸索尝试新的办法。

第二天,张莺一大早便在厨房忙活开了。圆形的红糖马拉糕像高高挂在天上的太阳,把腰果做成顺流而下的小舟,把苹果皮做成迎风飞舞的云帆,再摆上几块猕猴桃,做成一片青山的模样。一旁的卡片上抄录的是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静中有动,色彩丰富,情景相宜。潮妈对自己的第一份特色古诗早餐很满意,拿出手机拍了下来。张莺带着一点点小忐忑,将第一份个性早餐端上餐桌,然后偷偷观察了一下女儿的表情。没想到,她看了像画一样美的早点,惊得目瞪口呆,注视了好久,一直没舍得动筷子。直到将《望天门山》背诵下来,烂熟于心,才在妈妈的催促下大快朵颐。吃完后,女儿恳求妈妈继续做这种“漂亮+有趣的早餐”。

女儿如此喜欢古诗早餐,张莺的兴致更高了。庆幸当时正好赶上放暑假。随后,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做了一系列古诗早餐。

到底会有怎样意想不到的惊喜呢?长条形的盘子上,黝黑的蜜豆铺成肥沃的土壤,6个糯米粉做成的南瓜在一片翠绿丛中探出头来,这次,张莺做的古诗早餐展现出来这样一个画面,能猜出来什么诗句吗?潮妈很快揭晓谜底,没错,就是:“廊下阶前一片金”。描绘的是:房子前面有一块空地,空地前面就长满了南瓜。

还有南瓜粥搭配水糕饼,借用了司马光的“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蔬菜沙拉搭配果干,借用了杜甫的“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张莺每天早早起床,利用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食材,变着花样为女儿做出一份又一份古诗早餐。

诗情画意要有,营养搭配也不忘,张莺在早餐上用的食材全部亲自采购,专挑新鲜的时令果蔬。有时几个饺子加几片海苔,就能赢得女儿的一片欢心。她说,做一份早餐的时间大约在半小时左右,操作不难,就是构思比较花r间。

暑假期间整整一个月,女儿每天吃到的早餐竟然不重样:30份早餐,30首古诗,30幅美景――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这些以古诗命名的特色早餐,让小姑娘品尽美味。正如诗歌描述的那样,盘中的早餐就像一幅幅浪漫诗意的风景画。妈妈把古诗抄录在卡片上,放在盘子一旁。女儿在享受这些早餐的同时,顺便把一首首古诗铭记于心,可谓一举两得。尤其女儿背诗时的那种摇头晃脑的“陶醉”模样,让爸妈都忍俊不禁。

刷爆朋友圈。潮妈意外“走红”

暑假过后,一家三口都忙了起来,但张莺仍会选在周六和周日为孩子做古诗早餐。这样时间充分,可以有更好的构思和创意。其实,做出花样早餐的张莺并没有用多么复杂、多么昂贵的食材,都是家里现有的,她的任务就是把它们组合搭配好,绝不辜负每一种食材的特点。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早餐,都是由普通的水果、蔬菜、主食构成。

做早餐的过程中,女儿也会参与其中,同一句诗有不同的意境,有时候,女儿也会建议在早餐上添加一些自己的理解。久而久之,诗句的意思自然就心领神会了。张莺说,有一次她做“墙角数枝梅”主题的时候,以为是红梅,材料全部准备好了,女儿却说,“妈妈,这个不是红梅诶,因为最后有一句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她这才发现原来是“白梅”。

“自己动起来,孩子自然也会跟着动起来。”张莺说,“热爱生活,生活也会回报我们更多的乐趣”。后来女儿一诺索性参与到张莺的早餐设计构思和现场操作中――她最喜欢帮妈妈打打下手,还自封头衔“艺术大厨助理”。有时候,一诺会用牙签压南瓜饼,设计纹理;也会抓一把果干,将它们拼出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妈妈给了我很多的灵感和启发。”话语间,小朋友还不忘偷偷吃上一口自己拼出来的“画”。

2016年国庆节期间,有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偶然发现母女俩的作品后,在惊羡之余,又颇感有趣,于是,几个孩子就缠着妈妈到张老师家“取经”。“如果能结合孩子喜欢卡通、漫画的天性,把代表传统文化的古诗融入早餐,做成一系列古诗早餐,让孩子在享受早餐的同时,理解古诗的含义,岂不是更容易记忆?”张莺说。

几位家长翻看张莺手机里的照片,“潮妈”的点滴生活展现在眼前:黄瓜变身杨柳枝,水饺化身小鸭子,还有多种果干和杂粮拼出的风景画,不仅丰盛、营养均衡,摆盘也非常讲究,就连果干上都画上了眼睛。“想不到各种食材竟能拼绘出诗句的意境!”大家一看都乐坏了,称这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于是,就有人忍不住将其发给朋友和一些网站。

不料时间不长,张莺的“古诗早餐”就刷爆朋友圈。网友见到后都惊呼早餐的创意造型:“画面太美,不忍下嘴”“简直萌化了“诗情画意,生活如歌”……此后,张莺的朋友圈,每天会都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粉丝围观。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竟在网络走红!

春节过后,有出版社打来电话,表示要给张莺出一本关于“古诗早餐”的书,也有电视台邀请她参加综艺节目。但令张莺最欣慰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女儿如今已能流利背诵100多首古诗词,以及女儿在吃早餐时感受到的浓浓母爱和深情……

上一篇:“市场化取向改革”系列话题之三 下一篇:平静生活外的小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