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方路基堑顶测量放样的方法

时间:2022-06-16 04:55:29

挖方路基堑顶测量放样的方法

摘 要:全站仪放样路堑“开口线”,现场校正,消除实地点与设计图地形不符产生的放样错误。

关键词:路堑;坐标放样;高程比对;平移校正

在高填深挖地段放样,因现场地形的复杂性,如果用水准仪配合来放样,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显然不现实。故在此只讲述用全站仪放样的方法。

1 路堑开口线的具体放样方法

因现在设计单位提供的路基横断面图均是大比例绘制的,经常见到的比例为1∶200、1∶400两种。其实完全可以相信,在这样的横断面图上量取的相关放样尺寸,经过比例换算之后所得到的放样数据,是可以满足开口线(坡脚线)施工放样的精度需求,建议拷取电子版横断面设计图,因为在CAD上量取的尺寸远高于在纸质图纸上量取的精度。

利用“横断面图”量取出每个放样断面的中桩至堑口的平距,用卡西欧―4500等同类型计算器计算程序计算出堑顶x、y坐标值,录入全站仪备用。

如下图是某项目的路基设计横断面图。

为了计算E、F两点的坐标,先从图上量得A-E、A-F的平距,比例换算之后实际距离分别为D左设、D右设,之后分三步在实地放样出E左、E右堑顶点。

(1)根据换算后的D左设、D右设值,计算出E、F两点的x、y坐标,同样的方法,据图量取计算出E、F两点的设计高程值。断面堑顶坐标及高程计算完之后存入全站仪备用。

(2)现场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先确定出平面正确位置。

(3)由于各种原因,设计图上E、F两点的高程与实际平面放样出的点E1、F1的高程存着差别,因此所放样出的点并不准确,需要调整校正,计算如下:

D左实=【-(±H)】×M+B+L

式中:D左实――真实点的平距

±H――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时,平面坐标到达正确位置,z坐标显示的差值

M――设计断面的边坡比

注:【-(±H)】――放样过程中,全站仪显示±H为负值,说明实地点比设计图上该点高程值大,因此堑顶点要外移,增加路堑顶距中线的距离;反之,±H为正值,实地点高程小于图上点高程,需减少路堑顶距中线距离,因此取仪器显示高程差值的“反值”。(取“反值”只限用于堑顶放样,在填方坡脚线放样时,则相反,±H直接取用仪器放样过程中显示值)

计算出D左实之后,由D左实值与D左设进行比较计算:

D左实-D左设=±D左

当为正值时说明实际堑顶点距中线距离大于图纸中堑顶点距中线距离,需将放样点向远离中线方向移动;反之,向近中线方向移动,实地用钢尺量取移动,打木桩,标识出实际的堑顶点位置。

2 实际施工中放样步骤和校正

在山区地势变化复杂地段放样(如下图-例(1)),按上述方法,放样出E1点,计算出“±D1”值。因“±D1”是基与E1点高程基础上的平距,所以平移E1点之后的点是E’2。 但点E’2是空间点,实地只可得E2点,E2点的高程与E1点的高程发生较大变化,由图可见,移动后所得点E2并不是准确的点E实。因此需要校正。

校正步骤如下:

a.实际进行三维坐标放样时,放样E点得E1点时,可得两点Z坐标的差值(高差)±HE-E1

b.计算得E1点高程HE1

HE1 =-【±HE-E1】+HE

c.计算得±D1

±D1=±HE-E1×M

d. 由±D1平移E1 经E’2得E2点(正值移向中线方向;负值背向中线方向),并测得E2点高程HE2

e.计算得E1 、E2两点高差±HE1-E2即±HE’2-E2

±HE’2-E2=HE1-HE2

f.计算得±D2(同步骤c)

±D2=±HE’2-E2×M

计算得±D2之后,同移动E2点,经E’3点得E3点,(重复步骤c-e),最终得到精确的堑顶位置点。

实际施工放样时,可根据±D值的大小和需要的精度确定是否继续校正,因为真实的E实点就在校正移动±D值时的路径当中。

由此也可以对上述校正方法进一步改进,计算得±D之后,移动±D/2值,这样将大大提高校正效率(如图例――(2))

在高填方路基施工段,坡脚线的放样方法与堑项基本相同,同样是计算高差、计算D值、移动D值的距离,只是移动±D值时恰与路堑移动方向相反。

上一篇:浅谈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档案的利用 下一篇:浅谈高校的后勤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