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叶吹奏》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2-06-16 03:51:48

在《木叶吹奏》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摘 要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应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木叶吹奏》学习中,我们要注重教给学生基本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要让学生学会唱歌、吹奏,并能用吹出的歌声表情达意,从而在吹奏学习中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和感受,并能引起共鸣,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积极的使用乐器。

关键词 行为习惯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113-01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把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作为自己的任务,而更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音乐学习中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欣赏音乐时安静聆听的习惯、歌唱时坐姿端正的习惯、歌唱时轻声不喊叫的习惯等等。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才能逐步掌握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循序渐进的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并且这也是音乐教师更好地完成预定学习任务的有力保证。

一、在歌唱学习中,培养正确歌唱的坐姿

在歌唱的时候,我对学生的坐姿要求比较严格:上身及头部端正,不要前俯后仰,看书歌唱时,双手曲肘放在桌面上拿正音乐书,高度以不影响头部端正为准,两腿不可伸直,曲膝,两脚平放在地上,自然支撑坐姿。胸部微挺,让腰板立起来,但不可支撑坐姿。精神饱满、集中、表情自然。这样的坐姿对小学生来说,刚开始做可能有些困难,但只要坚持,学生还是可以做到的。值得注意积极的的是,教师要适当调剂,不要让学生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姿势,只能是在歌唱时要求他们这样。因为,学生平时已经放松着坐习惯了,一旦你要求他们这样坐,可能没多会儿他们就会感觉到疲劳。所以,一节音乐课的内容,教师要安排的丰富一些,对小学生来说,切记不要安排一整堂课的歌唱内容,不要一整堂课都让他们这样“端正”地坐,不要说孩子了,就是让一个大人这么坐一节课,这也很难做到。

二、在歌唱学习中,培养正确歌唱的习惯

对小学生轻声歌唱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生理上分析,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过程中,他们的很多生理器官的发育都不完善,包括娇嫩的声带。试想一下,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用到嗓音的地方是非常多的,比如:语文老师是经常会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英语老师也有同样的要求,还有课堂上、课间等等的交流,学生们的用嗓应该已经超负荷了。如果音乐课上大量的歌唱,在音量上不加以控制,再加上有时候歌曲又有一定音高的要求,学生的嗓音就更容易受到伤害。从音乐的不自然,没有和谐美,而且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歌曲的强弱变化及不同情绪。所以,我对学生的轻声歌唱一贯都是比较重视的,而且也有成效。

三、在歌唱学习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歌曲的习惯

首先,必须在歌唱学习中不断提高歌唱的艺术技巧。对中小学学生来说,对歌唱的艺术技巧要求的比较简单,比如有一定的气息控制能力、自然音色圆润和真确的口型等等。当然在教的过程中不能用专业述语来教,而要通俗易懂的话来表达出来,如: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第二课的W习活动《风儿的歌》中,我们会要求学生,风有大风有小风,有吹很长时间的,也有很短的风,你们怎样来用声音来表现呢,这样我们就让学生学到了气息的控制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我们作为音乐教师在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歌曲习惯的前提下,必须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比如,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拿到一首新歌时,我不会忙着教他们怎么唱而是让他们学会看,比如看歌曲的题目和内容表现了一个什么形象或者情感,看他的节拍、节奏、表情述语等,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理性上来了解这首歌曲,然后再让他们去听,听歌曲的整体感觉,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力”,这让学生从感性上去理解歌曲,看过听过后我们再进行下一步学,在学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学唱谱,从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来测试一下能唱对多少,然后在跟着老师的琴唱编谱,再进行填词,最后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通过这样的培养和训练后,才能有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才能养成良好的自学歌曲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何燕君.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再现历史情景,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