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注重实践活动

时间:2022-06-16 03:07:03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注重实践活动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门引导儿童接触、了解社会,培养儿童将来成为具有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参与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一、在实践中观察社会

观察是实践的开端,人类生存于社会,又创造社会。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和环境中的小学生,他们对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已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有较大的局限性,《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活动就必须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运用理性认识去观察社会环境,不断积累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经验。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时,除了学习课文内容外,应更多让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教室、校园环境、结合实地情况,力求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阅读简易平面图的方法,学会辨别方向,认识和使用路线示意图,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面对太阳,辨别东、西、南、北,认清校园建筑的方向,然后回到教室,想象出学校的简易平面图。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增添了学习兴趣,学会了正确观察社会环境,掌握了画简易图的基本方法。在教五年级上册《可爱的祖国》时,教会学生看中国地图,布置学生每晚认真看中央电视台和本省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由于时代差、地域差的有关历史、地理内容可引导他们观看影视片、阅读有关资料等等。让他们在观察中扩大视野,丰富社会知识,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社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学到的社会知识更加意识化、具体化和形象化。

二、在实践中认识社会

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他们直接接触的社会生活一般就是家庭、学校或周围社会的表面现象,对社会的认识较之肤浅,所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通过各种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表及里,逐步扩大范围去认识社会,而开展“周围社会生活小调查”是《品德与社会》课实践活动较佳方法之一。在教学《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时,学生通过识图、学文,对周围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后,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周围生活小调查活动。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成倍增长,基础设施大大改观,公路四通八达,高楼大厦比比皆是,崭新的教学楼气派壮观,老协会的老爷爷、老奶奶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通过这一调查活动,使学生对周围的社会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便油然而生。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购物的学问》时,学完文章内容后,教师在教室里摆放出各种商品:苹果、肉、罐头、饮料、瓜类、衣物等(有变质的,有过期的,有没标明生产日期的,有“三无”产品),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模拟买卖活动。然后发动学生评选活动中的优秀售货员和顾客,并说明理由。教师及时总结,引起共鸣。活动使学生辨明是非,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同时巩固了所学的商业知识,培养了购物能力,还学会了与人沟通,文明待人。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通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时,就布置学生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给同学或近友打几次电话。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为了正义与和谐》时,组织学生调查封建迷信害人、害人的典型事件。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做一名地球卫士》时布置学生调查周围环境受污染的情况等等,这样学生在调查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提高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社会事物的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三、在实践中服务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儿童正确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实践活动,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力所能及地做好服务于社会的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做一名地球卫士》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绿化美化校园,并要求学生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搞好环境卫生等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环保卫士,而且向全校同学发起“为保护身边环境做一件实事”的倡议。各班同学积极响应,学校成立了“环保小卫队”,校园卫生明显改善。又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交通和安全》一课后,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观看“警钟长鸣”的图片展览,请交警到学校做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参加少年警校活动,在学校门口指挥接送学生的家长,把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把揽生意的各种车辆疏通在道路两旁,用规范的动作,文明的语言维护交通安全,保证了放学时学校门口的畅通以及学生安全。同时还进一步走向社会,设计并分发交通安全宣传单,向社区居民和过往行人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养成了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达到了知行统一。

上一篇: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