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诺24天猝死

时间:2022-06-16 02:50:49

所有拥有上市梦的中国企业家,都应该铭记这个公司,它给中国企业界上了一堂关于优质猎人和残疾猎物的课。

这应该是浑水公司觉得最轻松的一次围猎,一枪即中,让身为猎人的浑水研究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都惊呼:怎么那么快!2010年11月10日,浑水公司了一份质疑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诺)的研究报告,将绿诺科技评级为强力卖出,目标价为2.45美元。

相对于后来做空其他中国公司所出具的长达80页的报告,浑水公司这份才30页的报告显得很“迷你”,报告的套路也十分简单――财务质疑。报告中提出了几点质疑:第一,绿诺2009年实际营收仅1100万美元,而非宣称的1.93亿美元。第二,绿诺公布的烟气脱硫装置销售额占总营收60%-75%,此数据比实际情况低很多。第三,绿诺的合同存在造假。第四,绿诺用低质量资产来填补不明收益。第五,绿诺并非自称的行业老大,其技术低于行业标准水平,毛利率虚报了2-3倍。第六,高层挪用IPO募集的资金购置豪宅。

绿诺对危机的反应可谓迟钝,在遭停牌之后,绿诺一位离职部长才称:“绿诺在2009年的实际收入不可能只有1100万美元,仅一单首钢京唐钢厂的烟气脱硫装置合同金额就达到8亿人民币。”而在遭浑水公司枪口抵胸的20几天里,绿诺却连抱怨都未发出多少,相反的是表现出的是一种“做贼心虚”的焦虑:不及时回应、不敢面对媒体、算不清楚公司账务、逃避不及后最终公开承认造假行为。

2010年11月10日,绿诺股价由15.52美元下跌至13.18美元,但公司却像个耳目不聪的老头毫无反应。第二日,绿诺就质疑作出回应,表示已作出内部审查。不过由于财务审查需要时间,因此当日股价继续暴跌至11.10美元。

2010年11月17日,做空连环戏的第二幕上演了。美国律师事务所Sohmer & Stark对绿诺发起了集体诉讼。美国媒体上大版面报道着对绿诺的不利言论,当日绿诺在盘中突然宣布停止交易,同时未做出任何回应。

201011月19日和20日,绿诺CEO邹德军做了一个自杀性举动。他先是承认公司有20%到40%的造假合同,紧接着又表示2008年和2009年的财务数据有误。12月3日,绿诺因无法自我澄清而收到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退市通知,此时距离绿诺科技成功上市还不到一年半。

面对质疑时,绿诺为何无话可说?事实上,在上市之前,绿诺的财务不存在任何作假信息,上市是个无奈之举。2006年,绿诺因扩张而引起资金链断裂,多项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这让根本不懂资本规则的邹德军有了上市融资的意愿。

2007年10月,绿诺在致富资本的引导下通过反向收购在OTCBB市场借壳上市,同时还完成了2500万美元的定向融资,这笔资金让绿诺的业务量暴增。但是绿诺为了图省事省钱,牵头顾问为了挣得更多,选用的审计所和律所都是小而无名、不那么让人放心的机构。

很快,邹德军发现自己上当了。尽管上市费用便宜,但OTCBB市场的交易量极小,随即他把目标定在了纳斯达克。然而这次转版,却成为了绿诺踏入死亡深渊的转折点。

据悉,其中逻辑为,由于纳斯达克上市标准相对较高,多数投行与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通过缩股方式变相提高公司股价,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国企业积极进行并购,以提高短期经营业绩。此外,再找一些对冲基金充当临时股东,这样就可以制造所谓的业绩神话而实现转板的财务要求。但这在后来恰恰成为了浑水公司的攻击目标。

绿诺并非孤例,在今天,越来越多急于上市的互联网机构或许正在步其后尘。如果是一个优秀的玩家,那就在进入美国股市这个新水域之前,先弄清楚游戏规则吧。

上一篇:希尔威 惊心动魄54日 下一篇:电商行业格局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