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双慧眼――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时间:2022-06-16 01:45:57

借我一双慧眼――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口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如何加强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浅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低年级基础是关键

学生在低年级一定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小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那么将会影响后来复杂的运算和推理。如果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小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二、在算法中理解算理

在口算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因为算理是是一个比较数学抽象的过程。比如:口算12×3,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说出正确得数,还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的组成上,进而说出想的过程。12×3=36:先想10×3=30,2×3=6,再想30+6=36,即3个12就是3个10和3个2的和。若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还会说出12×3是3个12连加。即12+12+12=36,或是12×3,先用2×3=6,10×3=30,然后合起来得36。虽然他们的结果都相同,但却反映了口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思考方法不一定合理,但只要敢想就要鼓励。至于如何口算更合理,就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进而明确口算特点。口算教学要重视过程,要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三、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口算题

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不少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例如:如果学生个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不达标,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而乘法口诀训练不到位,就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乘除法的学习;同理,每一个内容口算能力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今后相关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如果连口算能力都得不到很好培养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这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采用了课堂5分钟口算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我感觉效果比较好。

四、培养学生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数字、符号,不错不漏。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使学生养成相互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组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意识,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总之,小学一至六年级,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借助口算能力的训练这双慧眼,使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口算不是单纯的口算,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在新课程改革中,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算能力的训练。

上一篇:幼儿涂鸦期的绘画指导策略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