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青少年从小学会追寻生命价值 养护心灵

时间:2022-06-16 10:30:54

要让青少年从小学会追寻生命价值 养护心灵

生命价值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价值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生命价值体系。我们必须提倡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命价值观。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战胜形形的个人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每一个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成才的途径也很多,要让青少年觉得,每一个人只要他努力了都会对社会有作用,自己会是一个有用的人。社会不应该歧视没有上大学但是靠自己的努力自谋职业的人,而且要多树立这样的榜样,要多树立青少年发挥自己各方面特点能力成才的榜样,尽量不给他们的堕落和犯罪找到开脱的理由。现在很多不正确的议论导向致使青少年堕落,进而犯罪,我们觉得很痛心,要正确引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近年来,在重点学校有大量学生,也有“优秀中学生”,他们心中时常都存在着自卑、失落等心理问题,也有不少人想到过自杀,越是重点学校的学生,问题越是严重。

学生们所受各方面的压力太大了,在学校里每天无休息时间,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这么久,但是升学要成绩,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各种科目逼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就是要成绩,除了成绩还是成绩;在家里父母还是逼成绩;在社会上亲戚朋友对孩子谈论的仍然是成绩,并且要把成绩进行比较。最终少数学生成绩好点有优遇感,大部分学生严重厌学,遇来遇差,甚至不学了,整天不思进取,生活无任何乐趣,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另外,从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还可以看到,大多数受害者都是杀人者的父母、同学、朋友,有的青少年杀完人后,还能正常上学,正常做事,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没有恐惧感,没有罪恶感,这实在让人惊心动魄。自杀、杀人固然属极端事件,暴力、偷盗、损坏公物等事件也频频发生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应该说,这些事件的背后,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在当前的青少年教育中,有五大核心价值观缺失:生命观、幸福观、仁爱观、义利观以及公德观教育。当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也不能说没有,但缺乏感召力,并且与实践严重脱节,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生伤害自己(自杀)和攻击他人(群体青少年抢劫、杀人)的案件时有发生,且有上升之势,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一些学生考试考不好,被老师和家长骂后,常常想到死,甚至有些女学生还常在一起讨论自杀的方式。

一些新生代孩子从小受到家长呵护有加,养成惟我独尊的自我中心倾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蔑视别人、漠视他人、自私自利成为左右其行为的一种力量。 而上学后,繁重的作业、应试教育的压力、家长高期望值的累积,使许多学生难以承受,导致一些青少年人格与心理的双重断裂。

从大环境上看,学校、社会对成绩独尊,对文凭、金钱的崇拜,暴力动画片、游戏电影中江湖杀伐镜头潜移默化的影响,情感电影中殉情者的执迷,使一些青少年从小就向往草莽英雄、杀人越货,甚至使自杀逃避成为时尚。

据统计,近几年来,在公安机关抓获的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青少年占到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几。从作案手段看,青少年犯罪手段呈现成人化、凶残化倾向。

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可能是多元的,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今天青少年成长的环境着实令人痛心:部分政府官员贪赃枉法;某些公检法人员知法、执法、犯法;一些媒体粗制滥造暴力影视作品;成人社会中肆无忌惮的金钱关系和裙带关系。这些精神鸦片,使青少年成长的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都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且现在这种教育环境,造成一些孩子只关注成绩,放松修身和人格塑造。

“生命观教育是人格和心理统一、同一的教育,是每个生命必须实现的教育”,这是今天中国青少年急需培养的教育。要教会孩子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是人最可贵的品质,任何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无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也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仁者爱人”,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最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而这些年来,还普遍存在的“重智轻德”的倾向,淡化和淡忘了对青少年“仁爱观”的教育培养。让青少年学会关注自己、关注他人、承担责任和使命,这是青少年“仁爱观”培养的最重要的课程。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城区的)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六点半到学校,上课学习做题,每天晚上九点过放学,十点钟洗漱完毕后,开始做各科老师留下的作业。每天迷迷糊糊地上学,迷迷糊糊地回家,不知道一天都干了些啥,只是机械地一天又一天地生活。 应试教育的高压,在一些学校往往异化为将生命的培育,集中到掌握知识工具、甚至狭隘到应试工具上。

一些青少年产生麻木、偏执、虚荣的心态,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广阔的成长空间,没有让孩子建立起幸福观。应该让每个孩子有生活的情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挫折的坚韧与困境突破的快乐,在能承受的挫折限度之内,每天去感受生活的新奇与成功的喜悦,让孩子爱生活、爱自己、爱他所爱的人,和被他人所爱,让幸福感在生命中荡漾,让幸福观成为他人生支持的一种力量,则真、善、美的教育才会实现。

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学生缺少正确的义气和正义价值取向的教育,一些孩子有好逸恶劳的恶习,贪小便宜、爱金钱不择手段,直接反映了当今教育中过分地重视成绩而忽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人格培养,其背后是青少年“义利观”缺失的直接反映。

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见利忘义”、“君子固穷”的气节是妇孺皆知的人伦道德。现在是迫切需要扭转只讲“成绩”不讲“正义”的教育做法了。

上一篇: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激趣法教学 下一篇:高中化学课题导入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