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安全教育对预防护理专业实习差错的影响

时间:2022-06-16 04:14:43

剖析安全教育对预防护理专业实习差错的影响

护理学生实习差错是指学生在护理实习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错误的护理操作,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由于学生初入临床,缺乏经验,所以发生差错的风险很高[1]。为避免学生实习差错的发生,应当防患于未然,因此,培养学生具有高度防范差错的意识与习惯是临床带教中的重点,我院自2009年加强了对学生的护理安全教育,并注重安全教育方法、方式、途径、内容等的选择,有效地减少了学生护理差错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7~2008年和2009~2010年在我院进行毕业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2009~2010年学生254名为观察组,其中,本科36名,大专218名。2007~2008年学生200名为对照组,其中,本科39名,大专161名。将两组学生的学历、年龄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与带教学生的56名带教教师年龄、学历、职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观察组

1.2.1.1安全教育方法

护理安全教育分为通识教育和专门教育,并从改进教育途径和方式上下功夫[2]。

(1)安全教育步骤:将安全教育贯彻于实习的各个阶段,首先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及护理应急预案教育,丰富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文化素质,让其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其次,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强化护理技能训练;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制度,工作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2)安全教育方式:统一授课,如学生在临床实习前,先集中培训;组织讨论,公布历届学生出现过的差错事故,结合实例总结教训,时刻敲响警钟;个别谈话,对不安心实习,缺乏工作责任心的个别学生进行个体支持与指导,一旦发生差错,教师、护士长不应只是简单地训斥,而要帮助其查找发生差错的根本原因,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3)安全教育途径:护理部,先集中学生岗前培训,强调学生的法律身份等。学生入科室实习前2周定为见习期,护士长给学生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等方面。带教教师给学生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摆放、护理工作难点重点、三查七对注意事项、医院感染知识、服务态度与沟通技巧等方面。双管齐下,使带教工作及学生的实习准备具有差错“免疫力”[3]。

1.2.1.2安全教育内容

(1)法律法规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明确学生的法律身份,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爱岗敬业,在思想、观念、行动上处处为患者着想,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

(2)“四严”“三知”教育:“四严”即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三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知识、沟通交流知识的教育,强调带教教师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技巧,在患者面前注意言行举止,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以免措辞不当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打击,使患者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失去对治疗的信心[4]。

(3)药品安全教育:检查药品有效期、是否变质、混浊等,规范特殊药物管理,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介绍高危药品使用方法,介绍麻醉管理,并特别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4)差错的防范措施与补救方法:当学生发生差错或有疑问时,应立即告知带教教师或护士长,以便针对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使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1.2.2对照组

学生到科室实习前,护理部先集中对临床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岗前教育,给学生介绍医院概况与环境,介绍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强调学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医院科室规章制度,遵守请假制度,按实纲要求认真实习等;要求临床护士长与带教教师对学生做好岗前教育培训工作,内容包括:科室环境及医务人员、科室主要病种及患者特点、常见及特色治疗与操作、在本科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实习安排等。

2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后,观察组学生254名,共发生差错2次(0.78%),即换错静脉输液液体2次;而在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前,对照组学生200名,共发生差错8次(4.00%),其中换错静脉输液液体5次,将氧气接到胃管1次,肝素钠稀释液封管错误1次,备输液药物错误1次。观察组学生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3讨论

护理安全一般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5]。在传统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规范护理安全教育,使学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依法护理,减少实习学生差错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3.1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学生走上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由于其对临床环境不熟悉,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角色转化的个体差异及我国护理教学课程设置中缺乏有关医疗安全方面的教学内容,为此,在临床教学中补上这一课显得十分迫切,使学生在实习之初即确立“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职业生涯与安全行医打下扎实基础[6]。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各种医疗规章制度教育,对防范实习学生发生差错,保证临床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护士及学生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7]。因此,应采取形式多样、不断强化的教育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律观念与安全意识。

3.2安全教育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传统教育方法(对照组),实习学生的差错率较高(4.00%),这可能与实习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方式和内容较薄弱有关。因此,有必要在护理教学中增设医疗安全的教学内容,在实习阶段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而采用多途径、多方式的安全教育方法(观察组)后,学生的实习差错率较低(0.78%),说明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安全教育是医疗行业发展的需要,必须注重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服务。

3.3安全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3.3.1细节管理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将查对制度贯穿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为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在更换静脉输液液体或给患者做治疗工作核对患者姓名时,要求学生将以往的“您是5床某某吗?”改为反问式“请问您叫什么?是几床?”这样可以避免患者无意的应答,正确说出自己的姓名。在加强业务技能学习时,建议学生不要机械地操作,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备有笔记本,记下各专科实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鼓励学生实习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查找资料,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强化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与考核方面,如在实习3个月后,教学质控组集中实习学生到护理示教室进行操作考核,考核输液法时,采用制造错误的医嘱进行考核,医嘱常规是“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2.0g”静脉滴注,考试时把它改为“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0.5g”,结果有个别学生在考试时,没认真核对医嘱,仍凭习惯在10%葡萄糖500ml中加入2.0g维生素C,这种制造错误的带教方法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是确实有效和可操作的[8],错误是一种考验,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查对制度的认识。

3.3.2注意带教方式与方法

对技能操作较熟练,较好完成工作的学生多给予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并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学习心理、人文学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为不久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对发生差错如换错静脉输液液体的学生,帮其分析原因,让其提出改进措施,逐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形成慎独的修养,不会因为受到批评,产生自卑、自责的心理,给实习工作造成不利。教师可提高自我效能感与教师期望,不断丰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与护理学院专职教师进行沟通,探讨更适合于临床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3.3.3护理部重视

护理部重视教学工作是完成临床教学的关键因素,护理部要将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程,按教学评估要求,落实各项教学计划,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议临床科室设置学生差错登记本,便于学生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差错内容,有利于临床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对下一批学生的带教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护理部在季度教与学双向反馈中组织教师与学生及时对存在的差错进行交流讨论,进行差错汇总与原因分析,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上一篇:剖析生物多样性保障的国际法形成及发展 下一篇:皖西山区民歌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