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2.0时代下的后婚恋节目探析

时间:2022-06-16 03:02:53

TV2.0时代下的后婚恋节目探析

[摘要] TV2.0时代,开启了个性张扬最大化的个人时代,个人深度参与到电视媒介与互联网中,处于TV2.0的语境下,以相亲后情侣或夫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后婚恋节目正逐渐呈现出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深度融合的有效表征。后婚恋节目以电视这一传统媒介为立足点,通过对网络媒介信息传递方式的桥接,探寻着新的传播模式,善用帕累托改进原理、借鉴网络语境模式,营造多方博弈的戏剧精彩,最大限度的拓展着受众的收视与参与。

[关键词] TV2.0 后婚恋节目 网络语境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28

2011年,婚恋类节目持续升温,众多电视台纷纷加入“电视相亲大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71大中城市共有30档电视婚恋类节目分布在各级频道中。《欢喜冤家》、《老公看你的》(江苏卫视),《爱情保卫战》(天津卫视),《非你不可》(贵州卫视)等以相亲后的情侣(或夫妻)为主要取材对象的后婚恋节目,在相亲类节目的基础上进行后续开发,延续了“相亲”这一前婚恋节目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开辟另一片收视喜人的节目秀场。TV2.0时代,开启了个性张扬最大化的个人时代,个人深度参与到电视媒介与互联网中,处于TV2.0的语境下,后婚恋节目正逐渐呈现出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深度融合的有效表征。后婚恋节目以电视这一传统媒介为立足点,通过对网络媒介信息传递方式的桥接,探寻着新的传播模式,善用帕累托改进原理、借鉴网络语境的模式,营造多方博弈的戏剧精彩,最大限度的拓展着受众的收视与参与。

一、“媒体奇观”引发帕累托改进

TV2.0 ,其核心要义就是突破 TV1.0 时代电视节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藩篱,终结用户作为“观众”的被动角色,开创以互动参与为特色的全新电视时代。处于电视与网络联姻的TV2.0语境之下,主打“在冲突中调和”的后婚恋节目应和着当代消费社会的媒体文化表征,在媒体、观众、网络的多方合谋之下,制造了一场较为红火的收视格局。美国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将“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命名为媒体奇观。细观之下可以发现,当下的后婚恋节目正带有其强烈的有效表征,在不自觉中积累起制造“媒体奇观”的强大力量。后婚恋节目的兴起紧随相亲节目这一“前婚恋”节目之后,顺应着国人相亲之后的爱情幸福与纠葛的惯性思维,在这些节目中,恩爱夫妻、离异男女、婆媳冲突、夫妻别扭被放置在镁光灯下进行幸福展示或矛盾梳理,既有嘉宾的“非寻常”价值观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形成冲突和碰撞,也有信心主判官(江苏卫视的《老公看你的》),幸福婆婆、闺蜜团、兄弟连(贵州卫视的《非你不可》),幸福引导员(四川卫视的《让爱做主》)等特邀嘉宾的适时引导,使节目在突出矛盾火花的同时不至于成为脱缰之野马,将节目掌控在现代视野可容忍范围之内。后婚恋节目的这种媒体奇观现象, 使之成为网络、媒体、观众(具有观众、网民双重身份)各取所需的厚实基础。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提出一项改进理论――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双方的福利或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的同时,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即为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在后婚恋节目所引发的多方互动中,正逐步实现着帕累托改善。这一现象由后婚恋节目的“媒体奇观”作为基本立足点,成“病毒式”扩散状态,全面推动帕累托改善效应。在当下的这些后婚恋节目中,电视媒体、官方网站同步播出,短信平台、微博互动、栏目热线等多媒介互动,节目交流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靠拢,嘉宾在爱情、婚姻中遇到的甜蜜与纠葛,在节目中所阐发的爱情观、价值观,充当起观众参与互动一吐为快的强有力推手,在网络世界形成一片沸腾之势。不仅如此,传统的大众媒体也积极地参与到这一婚姻娱乐潮,利用其话题点进行下一轮的价值榨取。媒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互惠,扩大了多方可供消费信息资源的总和,这种信息资源共享的互利行为,进一步确认了范瓦里安在团体消费模型中所说的消费集扩大,扩展了多方的信息消费能力,增加了信息福利。于是在栏目――媒体――观众的循环互动中,三方相互诱导,形成了各取所需的共赢的循环圈,相互推进,共同实现着帕累托改善。

二、网络语境的借鉴与整合

在TV2.0的时代视野下,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深度融合,后婚恋类节目积极与网络联姻,通过对网络媒介信息传递方式的借鉴,在节目中显现出诸多与互联网表现手法有关的视听元素,最大限度地扩展受众的参与。新元素的出现正逐渐推动后婚恋节目向电视与网络的无缝结合靠拢。于是,后婚恋类节目在这一片全民狂欢式、平民明星化和网络舆论热等因素的助推下,按着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的原理,呈现一派喧嚣的收视景观。

在网络文化中,流行着一种“晒”文化,这是一种自发性的分享行为。晒幸福、晒事、晒心情等等“晒文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普通大众的自发性分享行为,一方面为晒者带来“喜事有人同享、哀情有处发泄”的心理满足感,另一方面,这种“晒”文化,也满足了围观者的窥探。江苏卫视的《老公看你的》主打婚姻幸福秀,通过游戏竞技的方式调动夫妻的积极性,在节目中,参与嘉宾也刻意地强调“秀出”夫妻双方恩爱和幸福感。而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则主打“晒矛盾”的路线,一改“家丑不可外扬”的中华传统思维,将网络上的主动曝光,“求慰藉、求调解”的“求客”心理在节目现场作一番展示。在以夫妻(或恋人)为主体的晒内容之下,后婚恋节目也在氛围上极力营造出一种类似网络语境的封闭式围观情境。弧形的舞台设计,将嘉宾亮相于高光之下,现场嘉宾则全部处于较暗的光影之中,营造着一种偷窥式的,在BBS中潜水观热闹的看客效果。而主持人在环节间隙不断强调的多种网络互动方式和屏幕之下的滚动的提示字幕,更以明示暗示双管齐下之法直接将电视平台延伸进网络空间,构建起一种强烈的互动。更有节目直接在现场与网友进行视频连线,让网友为身处矛盾中心的夫妻/恋人出谋划策。这样的技术安排在本质上迎合了TV2.0的时代需要,让受众强烈地感受到,他们不仅是作为观众进行观看,更可以演化为积极的参与者,融入节目之中,从而建构出多层次的参与语境。

曾有学者指出,在网络中蕴含着一种“无聊的力量”,潜伏在网络中的一拨人共同发力,将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的帖子炒出来,可以最终呈现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1]。后婚恋节目在设置中加入了大量具有仪式感的象征性活动,以这种仪式感来强化某种可能引发“无聊的力量”的思想言论,企图以此为炒作出发点,实现“无法忽视的力量”。在人类学的研究中,人类学家常用“仪式”这个词来表示“受规则支配的象征性活动,它使参加者注意他们认为有特殊意义的思想和感情对象”[2]。就所有的婚恋类节目而言,节目的录制现场几乎就是仪式举行的场所。仪式的内容即为“走向爱情”或“捍卫爱情”,作为仪式的参与者,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都有了“我见证”这一平民狂欢的心理。在人类学中,仪式经历了宗教仪式、生命仪式到世俗仪式的发展过程。宣泄某种情感的娱乐活动的世俗仪式,成为炮制媒介仪式的最佳利器。《非诚勿扰》等“前婚恋”(或曰“婚恋前”)节目以炫目的灯光、低机位的仰拍为女嘉宾的出场营造了一种如梦的绚丽出场仪式;以亮灯、灭灯和强烈夸张的声效凸显选择的重要性和仪式感;再以牵手离开或孤单退场的煽情音乐为这个仪式作一个完整的句点。相形之下,以《老公看你的》、《婚姻保卫战》、《非你不可》等为代表的后婚恋节目在其基础上添加了更为繁琐明显的仪式过程。除去常规的开场退场的强仪式感之外,后婚恋节目加入了如信心给分、老婆对老公说口号(《老公看你的》)、丘比特问卷、旁观者清、出入情感之门(《非你不可》)等更多环节的仪式名号,使节目充分成为一个包含价值评判体系的信息场,将能够接收到这个媒体信息范围内的受众,都处于仪式现场的信息圈内。如果说嘉宾们的言论是具有散播潜力的句子的话,这些具有强烈形式感的仪式就如一个个带有强烈感彩的标点,把这些能够激起传播欲望的句子凸显在传播的平台上,释放出激发网络传播的力量。

三、多方博弈的戏剧精彩

戏剧性作为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之一,往往是吸引受众目光、激起观众观赏情趣和期待心理的有效要素。在戏剧艺术中,戏剧动作、矛盾冲突、特定的情境和戏剧悬念是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戏剧要素的运用,使当下的后婚恋节目更具屏幕爆发力,更应和着TV2.0的框架背景之下、在电视与网络媒介间立足的首要必备点――优质内容的要求。在《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前”婚恋节目中,戏剧冲突主要在男女嘉宾双方的博弈中展开,而后婚恋节目则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刷新升级,将戏剧的冲突点扩展到多方嘉宾,进行多位点博弈。

在戏剧作品中冲突大致有以下三种表现方式:剧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外部冲突”);剧中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内部冲突”);剧中人物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冲突[3]。而蕴含“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幻境、对剧中人物发生影响的特殊事件,特定的人物关系”的戏剧情境是戏剧性的核心所在。后婚恋节目在实际运用中对其进行移植改造。以《老公看你的》为例,录制现场四对夫妻争夺大奖的关系对立、使节目有了一个终极的戏剧冲突,老婆与老婆之间的相互博弈以及老公游戏竞技时的闯关悬念,节目在其“戏剧情境”设置中已经预埋伏笔,为后面一系列的人物冲突与矛盾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既增强了由于对立关系产生的节目可看性,也把竞技的结局待定性数倍放大。而在《非你不可》《爱情保卫战》等节目中,博弈的对象呈现得更加的多元化:遇到情感瓶颈的恋人(或夫妻,以下仅以恋人为例)双方,闺蜜团、兄弟连、幸福婆婆(《非你不可》);情感咨询师、双方父母(《爱情保卫战》),多重身份的嘉宾的加入,使这一场本属于恋人双方的情感纠葛显得更加扑朔迷离,戏剧冲突也精彩升级。在这一类的节目中,恋人双方往往相互指责、相互评论,从而将本应属于私人领域的家庭问题搬上荧屏,由此引发多方嘉宾对这个问题的热议以及试图说服对方的精彩博弈,至此,在主持人和嘉宾的现场协调乃至仲裁之下,节目的戏剧冲突由此被引入大众文化的领域,再由场外观众在网络上的对于事件的争论使之升级为媒介事件。这种多方博弈的戏剧精彩,成为其赢得TV2.0市场的最本质出发点。

在某种意义上,电视被称之为“看的艺术”。看/视觉元素是电视叙事的言说与讲述的方式。而后婚恋节目多方博弈的戏剧精彩还在于,以摄像机的全能视野引领观众,为观众营造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无所不知的“上帝视野”。例如在《老公看你的》节目中,老婆不知身后老公的动作、意向,而摄像机却引领着观众的视野,比在场的老婆们更先一步洞察先机;在贵州卫视的《非你不可》中,第二现场的开辟与展示,辅助与增强了“第一现场”的动势与走向。正是在此摄像机的全能视野中,博弈的时空心理的范围为大大的拓展,从而产生了强大的戏剧张力或悬念与期待,这种观众知而嘉宾不知的受众“全知视野”,把节目叙述组合系统中的嘉宾的个体内在张力和心理深度的描绘大大增强,有效地增强了节目的戏剧品格,为打造优质内容增光添彩。

当下媒介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在此背景下,后婚恋节目的实践意义,不在于其扩展了一个较为喜人的新的收视增长点,而在于后婚恋节目在实践中对TV2.0的顺应与确认过程。在这充满挑战与变数的2.0过程中,后婚恋节目对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进行深度整合,从而得以在此双方间进行多维的互文参照。可以说,后婚恋节目的开发,打开了若干TV2.0的电视栏目实践的场域与空间。

本文系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TV2.0时代下的后婚恋节目发展趋势探析》研究成果,本课题由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

注释

[1]陈霖、马中红《亚文化: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南方周末》,www.省略/content/54977

[2]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3]宋民《艺术欣赏教程:不同艺术样式的表现特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页

作者简介

许哲敏,福建厦门人,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封晶晶,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欧阳曦,重庆人,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上一篇:短新闻一组 下一篇:浅析方言类新闻节目的优劣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