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的教与学

时间:2022-06-16 02:52:16

摘 要: 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八段锦在学校的推广。本文作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八段锦的教与学,在此加以介绍。

关键词: 八段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一套健身术,也是中学武术教材之一。民族传统项目不但能强身健体、祛病延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但由于八段锦动作单调重复,加之传统的教学方法始终是一个模式:“示范―讲解―示范”,教法单一,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创造力的发挥,故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长此以往,造成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恶性循环。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课上尝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兴趣,兴趣是丰富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想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去学习,首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只有感兴趣了,才会用心去学,才会克服困难去求学,真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进入角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八段锦由八句七言组成,每一句都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这一节的动作要领和作用。故此,我在教学中的第一步就是启发学生依据句中所提到的动作名称自由想象发挥,然后进行分组表演。学生感到非常新鲜,都跃跃欲试,很快进入了角色,如“两手托天理三焦”,大多数学生因为不大明白“三焦”的含义,所以只凭想象做动作:有的直立,伸直手臂用力上举后梳梳头发;有的弯腰屈肘,做出托不住重物的样子;有的学大猩猩拍胸脯,等等。再如“摇头摆尾去心火”,有的学生摇头晃脑扭着臀走步,有的学生原地双手来回摆动转动身体。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情绪饱满,兴趣盎然,纷纷争着表演。这不仅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积极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特点。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幻灯、多媒体计算机等引入了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等特点,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发,积极投入到练习中去。我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课件的演示,将动作慢动作、停放或重复放映,让学生把每一细节都看仔细,并且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教学的重、难点,反复演示,提醒学生注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由于多媒体的运用,学生直观快速地接受了正确的动作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必然会体现出差异性,我们可以把学生练习的情况拍成录像,然后剪接到课件里,再通过屏幕的播放,让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讨论,看哪些同学技术动作掌握得好,好在哪。哪些同学的动作存在问题,错在哪。经过同学们的比较和分析,教师适当的提醒,结果一目了然。如果再配上适当的音乐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就非常具有吸引力,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就会更加努力,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3.明确动作要领,体会动作意图,明白锻炼效果。

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是八段锦练习的要领,正确掌握八段锦的呼吸方法是练好八段锦和强身健体的重要一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初学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憋着一口气去做动作。憋气是在深吸气后,声门紧闭,腹肌和呼吸肌用力收缩,使胸廓向内压缩,胸内压加大,而肺内气体又无法呼出的一种特殊动作。由于憋气,胸内压增大,阻碍静脉血回流,使心输出量减少,在氧代谢不足的情况下,肌肉中乳酸浓度快速提高,导致机体过早产生疲劳,从而影响锻炼的效果。而且憋气之后必然换气很深,这就会使原有的动作速度发生改变,动作也就难以达到舒展大方,圆满自如。所以,在教学初期我首先要求学生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与干扰,心静体松,意守丹田,静静地站立,然后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慢慢学呼吸,我用语言提示“吸”、“呼”,随后指导学生结合简单动作配合呼吸,即两手前举为吸气,两手下落为呼气;两手侧举为吸气,两手下落为呼气。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学生的呼吸与动作就协调了。另外,在学生没有完全熟练掌握八段锦的各节动作前,我不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呼吸自然就行。在教学后期学生能完成全套练习的熟练任务,我才强调动作的意识,突出呼吸与动作的紧密配合教学。经过反复强调与体会,学生达到“意到身随”、全身协调的效果,进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上一篇: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之比较 下一篇: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