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6 02:03:14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新时期生物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并尝试性提出具体的措施,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6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当前社会需要的是敢于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这方面,在对学生传授生物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当前时展的要求。

一、积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仅仅只靠教师的讲解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要创造一定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适当联系与生物科学研究相关的成果,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该注意理论联系实践,要给予学生主动思考与动手实践的机会,潜默移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传粉与受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讲解关于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相关资料,重点为学生介绍他如何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最终培育出优质并且高产的杂交水稻,通过相关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本章知识,课堂氛围相对会比较轻松、愉悦。又如:学习“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现代遗传之父”孟德尔的相关故事,让学生知道他在恶劣的环境中如何克服,并且坚持8年时间种植和研究豌豆,最终得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教师讲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涉及到了生物科学研究范畴,敢于创新发现的学生,必然在听完这些故事之后进行一定的憧憬,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实,科学史上很多很多的发明创作都是从人类一点好奇心开始的。因此,教师应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对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行激发与培养。例如:学习“血型与输血”的相关知识时,教师提出一个与输血有关的故事:战争时代,战场非常残酷很多战士都受伤了,部分战士失血过多,面对这样的情况,医生尝试着为他们输血,但是有些战士因此得救,而有些战士却牺牲了,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质疑的态度,并结合课本与生活,得知问题的答案。这个故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作为初中学生他们愿意积极的去寻找答案,思维非常活跃,部分学生还由此问题联系到了器官移植与排异反应等等问题,由此证明学生的意识与思维在一步步向创新迈进。

二、积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思维是从疑问与惊奇开始的,并且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加具有价值,所谓“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学生保持质疑的态度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新知。直观来讲,质疑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前提。

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在释疑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盲目相信,要敢于独立思考,要善于用多种方式灵活分析相关问题。例如:学习“萌芽”相关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种子萌芽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首先,让学生对怎么制作豆芽进行了解与分析,学生开始回答,要有水并且适宜的温度。教师紧接着可以问这样的条件就足够了么,随后再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拿出烧杯并且盛满水与大豆,烧杯口还富有保鲜膜,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看看,将这个烧杯放在温暖的室内,里面已经注满足够的水,这样能不能发出豆芽呢?”针对这个问题上,学生又各有说词,随之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其实种子萌发的过程也是属于生命活动,而这类生命活动是否需要能量呢?同学们能不能以细胞供能的角度来回答种子发芽还需要什么条件呢?”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很多学生意识到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必然会消耗一些能量,但是通常情况下此时学生还不会联系到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教师需要做出一定的引导与解释:“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体依靠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而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因此,氧气是基础条件,从而得知,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会提供一定程度的空气。”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也明白了种子萌发是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的。然后,教师可以拿出几个完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并在学生面前用刀进行将种子的胚芽与子叶切出,并解释说:“这里有部分种子其实不算完整的,完整的种子有些是新收获的,有一些是年前收获的,那他们是否能成功长成幼苗呢?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不在课堂上进行解决,可以布置给学生当作课外作业像老师这样对一些种子进行处理”。一系列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激情被调动起来,教师再给予对应的作业,学生非常踊跃,很愿意亲自找出种子萌发的条件与办法。

三、积极培养学生富于想象的创新能力

由于传统教育的长期影响,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被体现出来,灌输型的授课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发挥与个性培养,更加不可能具备创新精神。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师要借此形势,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能帮助人跳出一定的知识理解框架,帮住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并有新的认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不要一成不变。例如:学习“植物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花盆底部小洞的作用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也可以让学生相信芦苇为何可以长期生活在沼泽之中,它的特殊结构起了什么作用;又如:学习原生动物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性想象一下草履虫形态与运动的样子。经过这类型长期训练,学生想象力得到提升,而且思想定势有了一定的进步,随之提升了创新能力。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教育的本质体现。初中生物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来说是非常好的桥梁,只要教师不断的探索,笔者相信初中生物教学将会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李芝青. 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0)

[2]凌建筑.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成功(教育). 2011(07)

[3]顾建龙.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0(22)

上一篇: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下一篇: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网络化”实习体系的建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