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银行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时间:2022-06-16 01:50:00

当前形势下银行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摘要】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信贷规模受到各种限制,企业融资渠道较窄,银行该如何为企业服务,这是每家银行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形势 银行授信策略 中小企业

本人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事公司信贷业务,处在银行业务的第一线,基本上每天都会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打交道,深刻感受到银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重要的经济推手,但是目前通胀压力加大、国家不断实施宏观调控以及银行信贷规模看紧的形势下,银行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是每家银行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并应尽快采取相关的措施,而不是单方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有整体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各银行才能获取长久的利益,各方利益体才会实现共赢。

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频出,银行银根收紧,信贷投放减少,导致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较高

2011年以来,国家为了防止经济过热、过快发展,同时消化2009年的4万亿投资带来的影响,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货币稳健政策,如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收紧信贷额度等,银行纷纷出现头寸紧缺情况,从而导致对企业的实际信贷投入减少,企业从银行融资变得困难,融资成本加大,许多企业开始从社会上寻找更高成本的资金,而民间资金成本也水涨船高。

在银根日趋紧缩的背景下,无论是尚能从银行贷款的大型国有企业,还是继续被银行拒之门外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都已成为沉重负担。企业目前已经拿不到基准利率的贷款,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至少上浮30%,很多银行在选择客户时,会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排序。

如此之高的融资成本,加上持续上升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以及居高不下的税费负担,很多企业已无利润可言。如果是外向型的制造企业,再加上外币计价的汇兑损失,生存更加困难。

几年前,企业界就出现了实业萎缩、投资盛行的潮流。一些企业家关闭工厂,将资金投向房地产、黄金珠宝、古玩字画,进行股权投资,甚至加入放高利贷的行列。还有一些企业家将资金转向海外。对企业个体而言,这些都是简单而又现实的选择,其短期收益远高于经营实业,但对经济全局来说,很多隐患由此而来,比如房地产泡沫加剧,资金外流加速,实业基础弱化等。

持续的银根紧缩和由此带来的“钱荒”,意味着市场上的资金供需出现失衡,供方的银行日子更加好过,直接的贷款量虽然减少,收益却在上升。但是在此形势下,企业的经营会日趋艰难,并最终导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并可能产生及其严重的后果。

二、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且预期形势不容乐观

2009年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4万亿政策,重点投向“铁公基”项目,在国内各地均可见到一派火热景象。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和政绩,各地大型项目纷纷上马,国家和地方加大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加快建设大型三高企业等,而对该项目(或公司)带来的长期影响欠缺全面的评估。所以在国家的鼓励下,2009年、2010年,国内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借助这次东风,国内的各行业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人民的收入也得到了较大提高,特别是一些与基建相关的行业,如工程机械行业、钢材行业、能源行业等,其中有一个行业的成长明显超过其他所有行业: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迅速成长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同时,人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消费也是房地产,房地产不仅是刚性需求,更是很好的投资渠道,而出让土地更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进入2011年后,国家4万亿投入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体现,某些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同时为了防止经济过快发展和降低通胀压力,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调控手段,在金融系统主要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银行放贷力度,如对产能过剩行业限制贷款投入、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等。这样的结果导致银行贷款头寸非常紧张,没钱可贷,银行主要从三个方面解决此问题:寻找资本金注入;大力吸收一般存款;收缩存量低息贷款,提高贷款企业准入门槛,将资金投入到高收益产业。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又有所下降,同时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更加恶化,导致中小企业从银行更难获得资金。

因此,国家宏观调控下,各商业银行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企业支持减弱,致使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生产经营日益困难,并导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而这又进一步恶化企业经营环境,导致企业更加艰难。在此种特殊环境下,各商业银行就应该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加大对企业的授信支持,调整授信策略(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而不是持续支持不需要资金或用银行资金去投资的国有或民营大型企业)。

三、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应该怎么做

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空前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该将信贷资源投向真正需要资金的行业或企业,助其度过难关,实现共赢,并最终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银行授信策略需要调整

商业银行在选择客户时,喜欢介入发展较成熟的行业、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而对中小企业却区别对待。银行本质是经营风险,因此信贷资源偏向风险较小的行业或企业,实属正常,但是银行本身也是企业,也应该履行社会责任(或义务),银行的成立就应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资源投放就要平衡各方面的因素,而不是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银行信贷投放不应只偏向大型企业,这样虽然风险较小,但是收益不高,且拿到银行授信的企业经常是不需要资金的,他们把银行资金再拿去作其他投资(或投机)。银行也应该考虑到中小企业的需求,事实上最需要资金的就是这些中小企业。目前市场上各商业银行信贷资源也会有少部分投放到中小企业群,但是收取的利息较高,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偏高,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

(二)银行的融资产品需要更加丰富

目前商业银行针对大型企业均有品种多样的融资产品,但是对中小企业却没有配套的融资产品,银行给中小企业授信时基本就是传统的抵押、质押等授信模式,这也极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另外,银行在考察中小企业时,经常采取与大型企业同样或相似的评级模板,致使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评级较低,银行系统认为中小企业的风险较高,导致银行介入中小企业授信较难。

2012年以前,在深圳银行业,民生银行和包商银行均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授信产品,并且授信政策也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民生银行在众多股份制银行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包商银行在进入深圳初期也取得了较快发展速度。进入2012年,深圳金融系统中各银行开始注意到中小企业这个大蛋糕,纷纷开始花大力投入到这片市场,并且在融资模式上出现了很多创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很大便利。

(三)国家需要给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政策环境

今年以来,国家多次提到支持中小企业,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央行将出台五大措施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包括加快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指导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创新产品,对中小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绿色通道;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设立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研发推出不同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此外,国家也要求银行加强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协作,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以及场外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有效拓宽融资渠道。这些具体措施如果落到实处,那将对中小企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四、结论

综上,针对目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银行应该将信贷资源投放向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而不是投向风险较低、并不需要资金的大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也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商业银行需要调整自己的授信策略、增加融资产品等,同时国家也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并加以落实,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真正为社会进步做贡献。

作者简介:孙开兴(1984-),回族,贵州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供应链金融。

上一篇:房地产经济风险泡沫成因以及策略探讨 下一篇:关于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