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版如何办出特色

时间:2022-06-15 09:16:49

【关键词】文摘 特色

目前国内有一些“三农”报纸开办了文摘版面,诸如《四川农村日报》的大地周刊、《湖南科技报》的博览周刊、《农村大众》的历史参考周刊等等。《安徽日报农村版》在2006年创办了天下阅览周刊,经过三年的打磨和不断创新,在读者中赢得了好感,在问卷调查中读者对该版面的好评度一直稳定在八成左右。笔者就自己在采编天下阅览周刊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选好稿件是重中之重

办好文摘版面第一步就是选好稿件。面对大量稿件,能否慧眼识金是编辑的硬功夫。读者喜欢的文章不是大段大段的枯燥无味的论文。也不是那些庸俗不堪的“小报”,而是真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既有时代性又有可读性的文章。我们“三农”报纸面对的读者是广大的农村读者,即最朴实无华的农民。当前农村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涉及到方方面面,这种变化也对农村读者的需求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美国学者乔舒亚・雷默说。30年的改革发展,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长期以来被视为全世界最落后、最保守的中国农民已跻身于全球最渴望革新的劳动者之列。”如果还以老眼光看待农民,认为农民是“最低级”的读者,随便堆砌一些稿件糊弄版面了事。是不可能赢得读者的心的。

选好稿件关键是编辑自己要多看稿件。这就要求编辑要多读报刊,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内外大事。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每天阅读各类稿件基本在150条左右,字数达到20万字左右。编辑在博采新闻中,首先是从大处着眼,从广泛的资料中汇聚同类,选出精品。报刊网络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稿源有了很好的保障,我们完全有条件精挑细选,从同类文章中挑出精品来。比如笔者在编辑《农村养老困局调查》这一文章时(见2009年2月27日《安徽日报农村版》11版),对于这一农民普遍关注的话题,国内诸多媒体报道很多,但文章或者是专家论文、学术味浓,或者是蜻蜒点水,浮光掠影,都不会在读者中引起共鸣。通过编辑仔细选择,最后发现《新京报》的一篇文章既有记者深入乡村的真实调查,又有专家学者的通俗分析,可读性强,所涉及的话题是广大农民所普遍关注的,经过编辑取其精华。刊登后赢得读者的好评,被评为当月报社好稿。其次是从小处着手,具体到每一篇文稿,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栏目都要升华。文摘编辑常被贬为“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如果真是这样,那是不称职的编辑。

栏目设置便于整合

选好稿件只是第一步,要想在读者中获得长期的支持,设置好版面才能将编辑的用意体现出来。笔者编辑的天下阅览周刊每周是四个版,头版以国内外大事的解析为主,我们用“三个一”来概括其内容:“一个好头条,一个好时评,一个好热点”。通过这样的版面栏目设置既能展现大气,又能贴近读者,既有政治性,又有生活性。第二版是生活百科版,栏目主要有创业故事、收藏天下、军事天地、民俗节庆、家居生活等近二十个栏目,此版特点就是“杂、广、土”,就是办成一个微型百科书。第三版是博闻版,重点是历史方面的知识,鉴于我们的读者多是中年以上农民,我们重点刊登一些革命领袖的历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第四版是奇闻版,主要是一些奇案分析和社会百态,“奇中见趣,奇中有知,奇而不俗”是编辑采编的指导思想。通过这些栏目的设置就将一篇篇文章整合起来,将编辑的采编思维体现出来,因为这些栏目都是经过读者几年评报打磨出的,所以生命力强,好评度高。

常做策划提高质量

策划能力是编辑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不会做策划的编辑是不称职的编辑,很多三农媒体的文摘有缺乏策划的通病,一年到头没策划,编辑混日子的现象还存在,长期下去对编辑自己不利,对读者也是不负责任。笔者在2008年做了一些策划,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立即在第三天组织稿件发了汶川地震特刊,连续做了四期,引发读者的普遍关注,一些读者就是在看到本报的汶川地震特刊后才主动捐款的。在北京奥运会召开时,组织了三期奥运特刊,普及奥运知识,介绍奥运明星,激发奥运精神,做出了特色。这些策划看起来容易,实际要求很严格,需要编辑针对性地选稿,真正了解农民所需所想。但正是由于常做策划,才提升了周刊的质量,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

上一篇:适应改革需要 做好民生新闻 下一篇:新闻线索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