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06-15 07:05:16

关于进一步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摘 要】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逐渐得到全世界的共鸣,对于传统的林业来说,其经营的核心是利用木材创造效益,不过,这一体系已经逐渐被淘汰,新的林业指导思想基本形成。现在的林业已经取得了新的发展,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必须尽可能的调整现在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科学的体现林业经营的财务状况,反映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成果。

【关键词】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完善

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来说,林业是其发展的主体,所以要想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就要维护好林业的发展。当今社会,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环境问题都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对于陆地的生态环境来说,林业是其建设主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建设和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十分重要。

一、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1.森林价值反映不完善

对于传统的观念来说,森林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生产木材,通过挖掘木材进行出售,以此来获得经济效益,关注林业发展是为了森林资源的获取。对于森林资源来说,获得收益的主要方式是出售林木,不过,因为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紧密相关,在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没有关注到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所以,林业经营者的社会效益较低,个人效益过高,在利益的驱动下乱砍乱伐,进一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2.林业分类核算中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被纳入森林资源

对于森林来说,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两种,根据森林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结合自身的属性进行分别管理。通常情况下,商品林的经营融资渠道比较多,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利益。公益林的主要功能是生态服务,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投入以后,它们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的。在现在的发展中。商品林和公益林在会计处理的层次上并没有很突出的差异,因此难以进一步明确公益林的经营目标,只是为了追求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没有关注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导致对公益林的评价不合理。

二、我国林业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与改革途径

1.分类核算商品林与公益林

公益林和商业林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资金来源上,还体现在运作方式和经营目标上。所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要根据公益林和商业林不同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来进行监管。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理论层次上逐渐分类核算林业资源,不过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也就是说,要按照商业林和公益林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方针,通过一定的程序把两套核算方法进行连接,进一步建立好相对完善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分类核算商品林和工业林,一方面可以合理划分不同的森林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其他性质的森林资源的经营,进一步明确会计的目标。对于林业会计核算改革来说,这是一项基础的工作,进行这一工作有利于全面推进改革,推动林业资源的发展。

2.公益林生态效益三方主体综合核算体系的构建

公益林的生态效益涉及了3个经济主体,它们分别是政府、公益林生产企业以及生态效益承受企业。在这3个经济主体中,生态效益承受企业通常是一些无偿享受公益林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企业,同时也有因为自身的生产经营带来生态环境破坏的企业。对于这种企业来说,政府必须通过相关措施来进行经济补偿,举例来看,有征收罚款,征税等方式。对于上面提及的三个经济主体来说,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资金的运转体系,所以,必须扩大整体层次上公益林和生态效益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进一步实现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公益林的核算

对于生态公益林来说,它的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调节气候,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在长远的发展中,它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发挥其生态效能。建设生态公益林不是盈利性的,它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它的产品是社会公共产品,主要特征是外部性。所以,要想实现生态公益林的价值不能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而是要通过政府行为来完成。在《森林法》中,第八条的第二款有明确规定,国家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主要用于防护林,还用于多种用途林,实现林木的营造、抚育和保护。所以对于生态公益林来说,会计核算要主要反映其生态价值以及社会功能价值。在进行会计实务时,可以通过建设一些公益林资产、公益林基金和公益林保护等账户具体进行核算。

4.对营林作业各项生产耗费应区别对待

通常情况下,形成资产的要实现资产化,而不形成资产的要运用核销制度,举例来看,一些重大自然灾害造成损失要进行补偿,不仅要包含苗木生产,还要包含营林生产前期的作业费损失,除此之外,还有营林项目科学研究的支出,还有其他的营林事业费支出。对于基层的营林生产单位来说,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年终要核销营林管理费用,一些没具有核销能力的要实行资产化的处理,避免把责任推给经营期。

5.合理确认林木资产收益

林木的资产形成周期长,在不断的发展中,林木资源的价值也不断发展变化。林木资产的基础阶段是造林和抚育,在基础阶段以后就是林木的生长阶段。在总体上来看,在发展前期,投入了较多的资金,有很小的生产量。在发展后期,投入了较少的资金,有较大的生产量。投资只有在采伐和销售的阶段才能收回投资。如果在这个时刻确认收益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的,不仅如此,成本费用也不会及时得到补偿。所以,必须根据林木生产的相关特点,进一步计算林木的蓄积量,预测林木蓄积量,通过跨期分配的方式来分阶段确认收益。

三、结语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制度逐渐发展完善,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会计制度也得到了完善。林业会计是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通过分析现在的林业现状,完善现在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进一步细分会计领域,实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管理,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提高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还要最大化的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最终达到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道金,冯迎春.林业会计改革的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02).

[2]周立坤.浅谈森林资产的核算[J].财会通讯(综合),2005(05).

上一篇: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对企业经济的影响 下一篇:为我心中的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