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艺术的发展

时间:2022-06-15 05:26:24

浅论网络艺术的发展

摘要:互联网是数字技术的产物,具有多媒体的特征,还具备了跨时空、可检索、交互性等的特点,为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崭新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Google 广告 工程作图

当计算机仅被艺术家当做创作工具的时候,带给给艺术的仅是效率和便利,其变化还属于量变的范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则颠覆了传统艺术。网络成为艺术传播、展览的主要场所。艺术类计算机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功能日益强大,计算机已经成为艺术家离不开的创作帮手和伙伴。

Internet是一个集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供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今天的Internet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网络的含义,它是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是一个国际性的互联网络,也是网络用户的团体,网络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同时也为该网络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它对艺术产生的根本影响,便是使网络艺术诞生。

Internet不管是从传播技术还是传播方式或者是传播功能,他的传播速度,使用成本和方式的多样丰富性都远远的超出传统的媒体,而且现在来看它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由此看来它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这也为网络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nternet从最初的只由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使用步入千家万户的过程离不开网络的商业化运用,其中广告行业又是网络商业化中的一颗耀眼的金星。

? 说起搜索,全球网民应该很少有不知道Google的。在英国品牌经济公司Interbrand今年早些时候的调查中,Google被评为2002年的“年度品牌”,超过了苹果、可口可乐,以及IBM等。目前,在搜索引擎市场,Google以32%的市场份额高居第一,雅虎则以25%排名第二。如果将所有利用Google服务的合作伙伴如雅虎、AOL和MSN计算在内,Google的市场份额将达到76%。

美国的《财富》杂志指出,去年Google向外界公布,Google的盈利离不开广告,现在它每年超过1亿美元的销售额,1500万美元的利润,有2/3是来自广告(其他来自为门户或者企业提供搜索引擎技术服务等)。

在中国,网民达到5000万人,占中国城市人口的50%。18-30岁的占50%,从蔓延趋势来看,中高收入、年龄偏大的网民正在迅速增长。今年中国网民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二,尽次于网络发达的美国。

近几年深圳专业地产网络广告发展迅猛,吸引了逾75%以上的地产客户在售楼盘网络投放广告。竞争日益加剧,搜狐、新浪、信息网、搜房等正在深圳上演网络广告的大戏。各网站不但在吸引人气上做足了功课,在版面的创新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广告经营上各显其招,绝大多数深圳地产商的已经认可网络媒体,虽然网络没有明显地到传统媒体上去争食。但是,网络广告已经对传统媒体威胁很大。为地产商创造了更多的广告需求,为地产网友创造了良好的观念沟通平台,也为很多网民、业主提供了很好的咨询与交流的界面,地产广告发展前景光明。

说到地产网友的交流,不禁令我感同身受,进入大三阶段的学习,接触的更多的是纯正的专业方面的知识,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专业术语,而且专业方面也要求我们更多的去掌握一些材料的相关知识和一些做工程的具体流程,站在专业门口的我,似乎脚下是高我一头的门槛,要继续走,但却对怎么走感到非常的迷茫和无助。“或许网上会有我想要的东西。”信息化的时代总会有很多幸运的事情,关于环艺专业的知识还真是应有尽有――中国下载吧;网易土木在线社区;视觉秀设计网;卡卡素材;家装网等等,对做别墅,展厅等等工程作图中所需的各类图样进行说明和展示,其中还有丰富的图片以及完整的dwg格式文件,在浏览了数不清的图片后,我松了口气,终于对我的专业有了个具体的定位,也为下一步的学习明确了一个基本的方向,网络媒体的这个强大的能使两个不同区域的人实现集文字图像等的交流的功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网络艺术在未来,在人们间的交流方面也必将越来越亲密、便利,届时,艺术的发展也会更直接而少更多的无用的探索,牛顿的“如果说我已经看的更远,这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在这里的确也是网络这个平台能为我们实现的。

在浏览的同时,我看到很多的网友在下载评论里说: “非常感谢版主如此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我找了好久的这个图,终于在这里找到了,正好拿去用,非常的感谢…”;“非常好,收藏了,以备以后有用!”如此之类的话语,这些也让我感到有点不安,这些必然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但看这些游客的留言大有直接“拿来用”的趋势,不是“登高望远”了,直接是图省事了,如果人人都是这种思想,那中国的设计面前仿佛堵上一堵厚墙。

网络艺术的发展前景很好,但是也还是有很多的诸如此类的弊端,如果人们能够自觉的杜绝弊端,都是互相促进的交流和学习,这样便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网络艺术积极的发展。

参考书目:

《网络艺术概论》 作者:汪代明.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

上一篇:我设计服装的点滴感悟 下一篇: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