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学生成长规律

时间:2022-06-15 02:26:5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学生成长规律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从关注大学生成长规律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成长 规律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索出了不少的办法和经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杰出代表。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高校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正视现状,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全面把握大学生成长特点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稳定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大学生在学到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进入大学,随着生理心理的日益成熟,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出现许多新的特点。(1)思维的敏锐性。由于知识的积累和心理不断成熟,大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辨别力空前活跃,能够感知历史跳动的脉搏,热切关注社会问题和时代变革。对社会中的各类信息能够第一时间捕捉,最快时间反映,他们关心时事,评论社会,对自身、对知识、对教育的思考和想法等不断成熟,具有相应的开放意识、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2)观念的多样性。由于家庭状况、学习条件、社会背景的不同以及身心成熟状况、社会实践经验、文化知识素质的不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色彩纷呈,不仅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观念各有特点,即便同一班级、同一宿舍的观念也各具独特的个性色彩。(3)行为的矛盾性。由于思想尚未完全定型,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矛盾性。他们希望正确认识社会,但又缺乏深刻分析和辩证的能力,他们想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却往往陷入脱离社会需要自我设计的空想之中,他们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在实际生活中又常常难以律己。(4)情感的多变性。大学生正处于体验、比较、思考、探索时期,因而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社会文化、时代思潮、学业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其变动趋势往往在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的两个端点之间跳跃。了解和掌握上述特点,是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二、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1)要提高认识。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反过来,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使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2)要把握形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8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个逐步被认识,逐步受重视,逐步得到加强的过程。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普及,重视心理素质的观念正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各方面所接受和支持。因此,要进一步分析和把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逐步形成一套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3)要多渠推进。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要正式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三、努力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目前,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正经历着嬗变与重组的震荡,这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跳跃发展的契机,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困惑和难题。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的物质诱惑,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和传统教育的不合时宜。针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单纯依靠思政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则难以奏效,所以我们还必须采取延伸渗透等手段与方法,努力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1)社会实践法。社会实践是连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应该结合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特点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参观访问,或就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到群众中去,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2)集体活动法。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团和班级活动,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实施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要抓好高校团支部建设,健全团的组织生活,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引导团员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自我提高。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强化班级管理,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3)网络教育法。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过去那种“嘴喊、腿跑、手抄”的体能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所需。当务之急,是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既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还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

上一篇:加速推进政工干部信息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刍议基层电大三项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