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职场木乃伊

时间:2022-06-15 12:51:17

不做职场木乃伊

所谓的“木乃伊”,原本是指没有任何灵魂和思想的肉体躯壳,而这个概念被引申到职场中,更多地是在形容一种缺乏激情和创造力的平庸工作状态:原本热火朝天的奋斗激情,到头来只剩下对工资奖金的较真抱怨;原本创意十足的工作灵感,现如今已转变成到点下班的机械模式;原本真诚执蓍的处世心态,也不知不觉被驯化得卑微而麻木……“职场木乃伊”使人们的感受在一定时间内迅速下降到正常标准之下,同时削弱着一个人关于激情的感受力和爆发力,并且影响到工作上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的发挥。

“木乃伊”归来

危险信号之一:工作太枯燥,条件太差,报酬太低,离家太远、时间太长,前途太渺茫,关系太难处……抱怨年复一年开始增加,付出与努力却日复一日开始减少……危险信号之二:喜欢吃的东西渐渐没了味道,喜欢做的事情渐渐没了兴趣,喜欢聊的朋友渐渐没了音信……你开始对一切都提不起精神,懒得哭更懒得笑……危险信号之三:醒着的时候想睡觉,想睡的时候又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会做一些乱七八糟的梦。每个清晨都头晕脑胀,天天都有请假旷工的冲动……危险信号之四:工作上缺乏创意和热情,曾经花1小时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冥思苦想一天也得不到答案;曾经三天三夜通宵赶工的劲头,现在每天一超过23点,连眼睛都睁不开。有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懈怠心理……

职场激情从心而生

许多人都有这种想法:除非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否则就不该死守。然而,又能有多少人不是在不断寻找中错过,在错过中失去,在失去中懊悔,在懊悔中泯灭激情呢?翻开鲁迅的《华盖集》,他也曾说:“小的时候。总以为自己会飞,可长大了,却依然留在地上。于是,一生的时间都用来补伤口了。”

激情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源于你对自己的要求,其根源,取决于你想选择怎样的生活,浑浑噩噩,或者充满热爱的享受和创造。不要总将自己的不如意,归结为是自己某方面的不足而造成的。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到最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最重要的。

你要善于推销自己,比如:推销你的思维方式,你的信念,你的快乐,你的爱好,你的下一步追求等等。员工希望自己的上司总能带给他希望,总能用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感染着自己。一个团队的气氛,很大程度在受领头人的影响。而你也在决定着整个团队是否具有激情。

把“这是一件好事”当成口头语,试试效果如何?对于你所经历的一切,都选择无条件的热爱。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遭受苦难或迎接幸福,积极的人生态度,总能让你找到值得庆幸的理由。在麻烦和困境中,一次次强壮自己的身心,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渴望成功,更要热爱挫折,事实上,现实中许多人的奋斗激情正因挫折而唤醒。

有一位著名保险公司的副总,他的最大爱好就是音乐,而且拉手风琴,小提琴,都是专业级的水准。在他的公室里,就放着一把小提琴,几乎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他都要悠闲地拉上几曲;还有的经理人,你一进他的办公室,就会顿觉绿意盎然、花草丰茂;另外一位经理人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专门布置了一面墙,上面悬挂着他去各地旅游的照片。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自己创造一个让自己痴迷的状态。

激情也需要浇灌,它不是用之不竭的,记住,时刻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不要以为脸上的微笑就足以感染他人,内心的微笑才更能打动人。学会自己为自己释放压力,适时放下,珍惜当下,才能获得更多。做会从内心微笑的人吧。

王子文:理想在心,激情在外

从澳洲留学回国后,仅仅凭借兴趣,她便用“宝马会”这三个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对于过早成功的女人,外界总会有各种不同的说辞,比如,此女子是不是有显赫的背景做支撑,还是命运之神的眷顾,或者还有其他理由?但这些对于这个叫王子文的女人都不重要,她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一件被她看作是最为重要的事情,那便是: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对与错,有的只是你敢不敢!对于年仅27岁的王子文,她将真实的一面袒露在我们面前。她让我们在她的身上找不到一丝“木乃伊”的蛛丝马迹,在她坚毅阳光的外表下,笑容有时候也是可以骗人的。

COMFORT:“职场木乃伊”是不是一个与你不相干的称呼?王子文:我所理解的“职场木乃伊”,就是职场无激情。对于每一个职场人来说,无激情都是一种必然,导致“无激情”的原因有很多,但这个结果谁都逃不过。

COMFORT:你比一般的职业女性都幸运,因为事业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那么你为什么还会有无激情的状态呢?王子文:可以影响我的事情太多了,给你举个例子。去年汶川地震后的十几天,我整个人都垮了,我和我妈妈在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哭,哭了整整3天。后来我和一些企业家去了成都和都江堰,我以为回来以后,我会很奋进地工作,但事实上回到北京,我又回到了找不到自己的状态,根本谈不上激情,公司的任何事情我都不参与。女人创业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就是女人的感性,我们太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了。

COMFORT:在“木乃伊”的状态下,你如何调整自己?王子文:我只给自己3天的时间,3天是一个极限,什么事情都不做,就是找一些长者,他们能给我经验,为我指引一条路。有人说这个过程是一种成长,但我觉得挺折磨人的,所以我将它缩短。

COMFORT:作为宝马会的CEo,你能接受员工的“工作无激情”吗?

王子文:当然可以。我都可以“不在状态”。“没有激情”,为什幺我的员工就不可以?但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员工什么都不在乎。这比无激情可怕得多。我常和我的员工讲一句话:一个人在临终前,追忆走过的一生,如果他为一件事吐露出悔意,那么这件事一定是他没有做过的,而绝不会是因为做过了,失败了而后悔。所以我愿意拿出我的激腈来完成自己的理想。COMFORT:你觉得理想与“激情”的关联有多大?王子文:举例说宝马会吧,我对它的“激情”一直都在,因为我的团队每天都在完善它,我希望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善事,其实我们的脚步在一点点地靠近这个方向。在宝马会的发展脉络中,建立慈善基金和希望小学都是我们会实现的理想。让我非常欣慰的是,我们的会员,在面对慈善活动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超出了我的想象。理想在我的心里,激情释放在外面。

COMFORT:让自己保有激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王子文:遵循自己的兴趣做事,每件事都是在完成自己的一个理想。我最近在做一本杂志,除了宝马会,做杂志是我的又一个梦想。追随着梦想往前走,你会发现,你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充满激情的。

蒋齐仕:别让放松成为―种惯性

为蒋齐仕找一个可以概括他特质的关键词,只要两个字足矣――低调。从他的外表,你看不出他的与众不同;落座下来,造型师为他做简单的造型,他生涩地表示出本能地拒绝。我们的交谈开始,他的第一句话竟是:“要不我们一会儿再聊,现在化妆我不能看着你,这样对你不尊重。”并非每一个

受访者都有如此的态度,但从蒋齐仕的每一个字眼里,有着一份让人听得出的真诚。真诚是什么?在职场中,藏在“真诚”表象之下的又会是什么?是激情!他不需要片刻思考的时间,直截了当地说出“激情”这两个字。

COMFORT:作为职场专业人士,您认为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职场木乃伊”现象的出现?蒋齐仕:导致“无激情”的原因说出来很简单,就是一个人所处理的关系的变化,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他的人际关系所发生的改变。举个例子来说,当老板和同事对你工作的认可度降低时,你的情绪马上就会受到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下,裁员的信息来了,大家都人心惶惶,并且常常会议论纷纷,这些因素就成为了你的压力源。压力源的出现就会导致你给内心的一种无激情反馈,这是大多数人都没办法避免的。 COMFORT:对于职场来说,激情减退是一种正常现象吗?蒋齐仕;“激情减退”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于那些已经打拼了很多年的人来说,因为每天都是在复制前一天,日复一日地重复会让他厌倦,继而也就无从去谈激情。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可以做出两个选择,以寻求新的激情。一是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开始一段新的职业生涯;二是重新审视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站在老板或自己更佩服的同事的角度去思考那些自己曾经思考的“没有激情”的问题。总之,在我看来,我们生活中的枯燥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所以要想改变枯燥的生活,也只能从改变自己做起。而在改变自己方面,也不要只在“内心”做文章,而要更多地关注自己行为的有效性,在“知行合一”上多做努力。

COMFORT:在您看来,老板最不能接受员工的哪一种无激情状态?蒋齐仕:对大多数老板来说,他们最不能接受的是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主见、消极被动的员工。我在讲课的时候经常说,员工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是只带一双手来公司的员工,这种人很遵守公司的制度,也很“老实”;二是带着脑袋来公司的员工,这种员工会思考如何才能做好工作;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带着自己的心到公司工作的员工,只有这样的员工才会对工作有激情,才会因自己的心有所属而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才会对自己的公司忠诚。当然,无论是用脑还是用心,都需要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否则老板是看不到的。

COMFORT:如何才能让自己保有激情地面对工作?蒋齐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去抱怨,然后就是将想法付诸于行动。举例来说,对于那些已经被裁掉的员工,可以把这段时间当成是一种放松,但放松也分为很多种,不能是消极的放松,比如每天在家看小说,或者干脆是完全的度假,我们可以让放松变得更有意义,去做一些我们一直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这样的放松形式也是一份难得的收获。然后将更多的激情用在寻找新的职场机会上,用一句话来概括,不要让自己养成放松的习惯,在机会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做好自己的心理调试。尽量让自己避免成为木乃伊,这不仅对事业的发展不利,也对身心没有好处。

孙大元:忙碌的闲暇

忙碌的闲暇,永远出自孙大元自己的手笔。

很少从自己的感受开始一篇文章的撰写、一个人物的刻画,可是在和孙大元交谈后的很多天,“忙碌的闲暇”这五个字一直停驻在我的心里。历经职场15年,他经历过被人们比喻成铁饭碗的国企,7年不痛不痒的职场经历,敦促他要尽快地结束那样一种生活。  演员通常会在别人的角色里流出自己的眼泪,回归到生活中,凡人的经历远比戏中人的坎坷多上好几倍,要继续前行,还是退避三舍,这完全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当有一天在一次不经意的言语中,提及已经成为过往的那个自己时,如果你还有胆量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那么你真该给自己鼓掌――讲出来的一定是刻骨铭心的、可以纪念一辈子的故事。忙碌也好,闲暇也罢,但总有另一个自己可以为你的内心加油鼓劲。

COMFORT:在您看来,职场激情和年龄有关联吗?孙大元:我认为这两者没有什么关系,激情多半是和一个人的个性有关,如果这是一个喜欢求新求变的人,那么保持激情对他就绝非一件难事;同样也有些人少年老成,每天的生活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有刺激,这样的人年纪再小,也无从去谈激情。

COMFORT:金融危机,每个人都担心自己被裁掉,职场上也就出现了一些“伪激情”,您认为这种现象普遍吗?孙大元:坦率地讲,如果你所在的企业是一家正规企业,老板是一个睿智的人,在现在的大背景下,你的老板基本顾不上关注你是不是有激情这个问题了,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处理危机,如何从总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对于员工来说,在这个阶段表现出过于积极一定不是好事。因为公司的很多事情是已经决定的,老板决定裁与不裁,裁谁不裁谁,要看的是员工一贯的表现。所以“伪激情”在现在看来就太没有必要了。

COMFORT:您经历过职场无激情的状态吗?孙大元:这个过程谁也逃脱不了。我曾经在国企工作了7年,面对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我迫切地希望改变,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寻求一种方式来帮助自己找到激情,我问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我的内心渴望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激发起我的兴趣的”……这一定是一个彷徨中需要准备的阶段。直到2001年。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这家公司,这时无激情状态才宣告结束。

COMFORT:对于那些多少丧失了些许激情的职场人,您能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吗?

孙大元:如果你认为自己够清醒,不糊涂,那么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理清思考,寻找突破口;但假如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仅仅来自于工作,更多的是心态上的变化,我建议你可以暂时地将事情搁浅一下,学会放下,这件事比找到方向更难。当你能够把自己的问题当成别人的问题去看待时,当你能够用别人的心性来安抚自己时,想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就不会那么困难,学会宽慰自己,压力也就不会那么大。

吴翠明:打开天窗见激情

和Linda聊天会不断地感受到传递而来的冷静和理智。对于生活,事业,她都选择用最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看到过一篇文章里这样描写女人;女人一旦太聪明、太理智,就会变得缺少热情……但真正的聪明或许并不如此,那自以为是,妄自炫耀的聪明多少会显露出它不堪的马脚,而善于观察,善于化解、善于运用激情为自己添彩的女人,才是最睿智的。

采访伊始,她说,自已是适合“不做木乃伊”这个选题的。鲜少有如此“毛遂自荐”的受访者,我们的交谈伴随着化妆一并进行,她嘴里说着、手里拿着两页纸的采访提纲,眼睛微睁还要看到镜中的自己……

COMFORT:金融海啸滚滚来,每一个职场人都要拿出“打了鸡血”的拼劲儿来工作,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内心多少都受到了“海啸”的影响,是一个低迷的状态,你属于这样的人群吗?

Linda:不得不承认,金融危机着实影响到了职场人的工作激情。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最近也常常和我抱怨她们的无奈,但我却没有这样的情绪,我觉得在这个阶段,我更加地学会了珍惜,珍惜我的工作和生活。比如白领每天早上起床都是一种挣扎,但我现在常和自己说,身边那么多朋友已经失去了早上上班的机会,我还能为了一份事业去打拼,我不就很幸运了吗?

COMFORT:通常情况下,什么样的事情会导致你对工作暂时无激情?

Linda:两件事可以影响到我的情绪,一是工作进入瓶颈期;二是老板的坏情绪。我也迷失过一段,但我可以为自己做出积极的决策,比如去读在职的MBA,这样每周末去上课,对我就是一种放松,一种工作之余的缓解。

COMFORT:你会如何面对工作无激情的状态?Linda:可以有很多事情做啊,比如旅游,看一些自己一直想看却没时间看的小说。每年的年假我都会去旅行,去一些古香古色的小镇,即便我先生不能陪我去。我也要叫上几个闺蜜一起出发。至于看书,平时因为我要补充专业上的知识,看闲书显得有点儿奢侈,但如果我出差,每到机场我都会去买一本书,然后利用在飞机上的那几个小时进入到主人公的生活中。这是我对自己的一种小的奖赏,我非常满足。

COMFORT: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有没有想过通过一些途径让自己可以精神饱满地面对工作?

Linda:我自己总结了5点。

1、每天早上精心地化妆,看到镜子里精致的自己,你就会心情愉悦;

2、保持办公室的整洁;

3、增加与同事之间的沟通。

4、为自己争取公司内部的培训,尽可能多地接触新的工作内容,

5、多与上司交流,让自己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辅助帮助。

上一篇:费洛蒙之罪 下一篇:BOOK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