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以石为媒

时间:2022-06-15 09:44:12

大赛:举众之力

2011年9月25日,第六届中国(惠安)雕刻艺术节暨“荣发杯”百雕大奖赛的开幕仪式在荣发石业有限公司举行。荣发石业的大院内锣鼓喧天,礼花绽放,一派节日的盛装。依照往年惯例,这次活动依旧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共惠安县委和惠安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惠安雕刻艺术研究会等承办。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范伟民、泉州市副市长林伯前、惠安县县长洪于权、《雕靼》杂志社执行主编宋伟光、中国石材协会剐会长郭经纬、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顾正、福建荣发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佳等。

在开幕式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范伟民表示,以往已经成功举办的五届雕艺节,

“不但促进了世界艺术家与惠安艺人的深度合作,也促进了现代工艺理念与传统工艺艺术的深度对接,让惠安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惠安县县长洪于权也明确指出:“要以举办中国(惠安)雕刻艺术节为契机,觅分发扬光大惠安石雕这一艺术奇葩,有效地促成各种艺术风格、表现形武、设计理念和创新工艺的互动交流,为雕刻艺术注人新的活力,推动惠安石雕石材产业升级,力争把惠安打造成为世界级石雕石材产业基地,再铸石雕之都新辉煌。”

本次石雕大奖赛的主题为“海风石语”,共收到了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件报名作品,最后评出50件入围参赛,其中的15名国外参赛艺术家分别来自俄罗斯、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格鲁吉亚、印度、南非、土耳其、比利时、阿尔巴尼亚、以色列、立陶宛、乌克兰等15个国家和地区,涵括了五大洲,许多艺术家都是第一次来到惠安。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GopinathSubbanna对中国文化向往已久,他认为,这种活动能够给艺术家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惠安县首次对惠安的雕刻艺人进行表彰,共颁发了艺术成就奖22名、新人奖3名。

大赛的主赛场在荣发石业,选手最多,有19位;其他的31位艺术家分别在鼎立、天地景观、浩瀚、豪翔、磊艺、大唐、和祥、日晟、丰盈和天润等企业。期间,中外雕刻艺术家创作交流会、雕刻艺术精品展示、石雕大赛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也穿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工厂里那些普通的石雕师傅,可以说,没有他们,石雕大赛的作品很难如期完成。而那穿穿梭在尘上飞扬的工地上的惠安女,则以一种更为明丽的装束和勤劳的身影给参赛的国内外艺术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中共惠安县县蚕领导的陪同下,亲临第六届中国(惠安)雕划艺术节现场,了解雕艺大奖赛的有关情况。在比赛现场,蔡部长亲切地和来自以色列、美国、土耳其等国家的选手及助手交谈,了解选手的创作意图,以及在惠参赛期间的感受,并对参赛选手独特的艺术构思、精湛的雕刻技艺予以高度肯定。土耳其的选手Ebru Akinci向蔡部长表示,非常感谢主办方提供的机会和待遇,并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参与中国的雕塑活动进行艺术交流。蔡部长的到访,让参加本次雕刻艺术节的艺术家们深受鼓舞,掀起了一次不小的高潮。

10月9日上午,为期十五天的石雕艺术节活动落下帷幕,范伟民副理事长宣布石雕大奖赛获奖名单。意大利选手Gueorgui Filin的作品《美人鱼》获得了一等奖。他在获奖之后激动地表示,惠安是雕刻丛林,希望惠安未来发展得越来越好。闭幕式上还表彰了惠安雕刻艺术“贡献奖”获得者,颁授了惠安“雕刻世家”牌匾,并举行了惠安工艺大师收徒拜师仪式等活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杨自鹏在闭幕式的发言中对本次活动表示高度赞赏,他指出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而对于惠安县来说,石雕就是最有活力和希望的文化产业。中共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庆宗也在发言中强调:“本届雕刻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让我们看到了雕刻技艺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看到了惠安县打造

‘世界雕艺之乡’的坚定决心和美好前景,泉州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石雕石材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作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惠安的石雕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1600多年前的西晋时期,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巧夺天工的技艺使得这个海滨小城享誉海内外。在近现代,它也一直在同行业中保持着领先地位,自上世纪50年代起,全国的重大石雕工程建设中,惠安石雕艺人的身影几乎随处可见;建国初期北京十大建筑物、纪念堂、南昌起义纪念馆、井岗山纪念碑、纪念馆、雨花台纪念馆、中华世纪坛等,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最近几年,惠安石雕依然在全国同行业中保持着不俗的业绩,例如,由荣发石业施工的湖南橘子洲青年头像,将惠安的石雕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而由雷宜锌设计好马丁‘路德’金之后,更是带领鼎立石刻的一些石雕艺人,远赴重洋,到美国进行施工制作。他说,之所以没有采用美国本土的匠人,是因为他们的技术达不到,而惠安的石雕师傅具有这样的水平。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各种荣誉纷至沓来,2003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惠安县“中国石雕之都”荣誉称号;2006年6月,“惠安石雕”入选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惠安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的政策方针,惠安本地雕匠世家林立人才辈出等,但是除此以外,也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的悉心指导分不开。自2000年开始到2011年为止,以每两年一届的速度,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在惠安成功举办6届中国雕刻艺术节和石雕大赛,一大批优秀的惠安本土艺术家得到成长,惠安雕刻艺术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实现石雕艺术商品化的同时,也为惠安雕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正如惠安本地人士所评价的那样,两年一届的石雕大赛,“使得惠安的传统雕刻技艺在传承中得到了观念上的提升,获得了现代性的转变,也开发出了一条艺术的通衢。惠安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区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

研讨:各献其策

在大赛开展期间,在崇武镇政府展开了一次小型的研讨会活动。这次活动举办得十分低调,没有邀请媒体记者参加。但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家们都以十分真诚的态度对惠安的石雕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来自印度的Gopinath Subbanna的发言最为积极,他考虑的是大赛之后这些作品如何安置。他说:“最好是能将这些雕塑展示在公共空间之中,这样才能扩大作品的影响力,从而促进惠安石雕艺术的发展。”他的意思是,必须要考虑到产业的长期性,而不是一次活动做完了就没有下文了;这次活动应该是上一次活动的延续,而下一次活动则是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的再延续。他建议,一些大型的石雕作品,可以放在公园里;而一些小型的适合放在室内的作品,则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博物馆来收藏。他说:“我所在的那个城市就有这么一个公园,放置了很多公共雕塑。当然,这不是短时间内能收到效果的,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和深远的规划,比如划出一块专门的土地,

用15年的时间,将之前乃至以后的每一次雕刻大赛的作品陆续放置进来,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南非的Jon-Pat Myers似乎更希望政府能够建立一个公园,他认为雕塑更适合作为公共艺术摆放在室外。不管怎么说,作品的最后归宿都成为艺术家们考虑的首要问题,他们并不是觉得自己的作品完成了就不需要再对它进行负责。其实,范伟民副理事长也一直在考虑怎么安放作品的问题,他说:“自从第一届石雕艺术节开始,我就提出这些作品应该如何摆放。”一位国外艺术家再次倡导,马上得到了更大的反响。来自比利时的华人女雕塑家闫淑芬动情地说:“我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每一天都在工厂里和工人们在一起,他们的那种敬业精神让我感动。他们的这种生活状态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里的石雕产业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春的雕塑艺术也在蓬勃发展,但是,长春本身没有形成雕塑产业,而且即使它在短时间内发展了,也缺乏一个历史的沉淀,这些缺陷恰恰是惠安的长处。我跟范伟民是同学,到了这里才真正意识到这十多年他在惠安付出的心血完全是值得的。”她认为,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完全可以将历届的石雕作品数字化,建立专门的网站以便于跟世界各国的艺术家进行交流,而且惠安应该和意大利的卡拉拉进行联系,加强交流。她说:“曾经有过一个比利时的艺术家来这里参加过类似的大赛,回去之后写了27篇游记,认为惠安的石雕工人的手工技艺和工作效率都是世界一流,世界石雕之乡不是在卡拉拉,而应该是在惠安。”不过,她同时也坦率地指出,马路上陈列的石雕作品虽然很多,但是大多数都不好,品位不高。“Gopinath Subbanna的建议很好,值得推广。同时,我也希望石雕工人能够学习一些人体解剖知识,了解人体结构。”作为曾经经过严格的学院派训练的雕塑家,闰淑芬提出如是看法。

具有同样看法的还有美国艺术家Carole Turner,她说:“我希望有这样一个专门的网站,能在上面看到历年大赛的作品,这样我在向我的朋友们介绍的时候,能让他们直接地看到图片,这比口头的描述要深刻多了,它也能帮助城市的发展。政府应该有一个整体的对外宣传的规划,保证宣传的效果和质量,如果有国外院校的学生也来这里实习,交流也许会更好。我非常喜欢你们惠安人在美国施工制作的马丁・路德・金雕像,所以来到这里我感到尤为亲切。”

雕塑家朱林也希望把雕塑作品延续到城市中间去,不单封锁在工厂里。他甚至进一步延伸,认为可以将石雕作品放置进入城市的生活公共空间,而不仅仅是休闲的公园里。艺术成为人们身边生活的一部分,与普通人近距离,多频率地接触。

参加过几届惠安石雕艺术节的覃继刚也提议建立石雕艺术博物馆,因为只有博物馆可以最大容量地涵盖文化的各个方面。惠安尽管有崇武古城,但是古城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文化区,惠安缺少一个专门的展示惠安石雕文化的场所。另外针对石雕工厂的卫生条件,他也表示十分担忧。他说;“工厂的吸尘设备。除尘设备都很差,而且大部分工人师傅都不带口罩,这样极为容易感染到呼吸道疾病,对健康寿命都不利。最终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工人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习这行,从而导致技艺的断层,影响整个石雕产业的发展。即使单纯是从对人的生命的重视来说,也应该加强工厂的卫生管理。政府应该制定规则,强制执行。比如没有达到卫生标准的工厂,设备不齐全的工厂,都不允许开工。工人不戴口罩等防护设施的,不允许进入工厂。保障工人的安全健康,这是目前最关键的问题。”他介绍美国的一些石雕厂都有一个总的吸尘系统,将施工产生的灰尘都吸出来沉入水底,十分环保。

来自日本的Yoshio Yagi也持类似的看法,他说;“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工人与工人之间工作的间隙也太小,碎石蹦出,容易发生危险。我所工作的工厂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戴口罩,这都是不好的习惯。在日本,原来的一些石雕厂也是如此,戴口罩的被不戴口罩的工人笑话,但是后来,日本政府强制工人进入工厂必须戴口罩、眼罩和耳塞。这样当然是需要花大力气的,但数年以后一定会感受到这样傲的好处。如果不这么做,别的国家的客人来了,他们会觉得中国对劳动者的保护不够,对劳动者不够尊重。工人的工作环境好了,石雕工艺就会后继有人。现在日本的一些年轻人都不从事这个,所以日本的整个石雕行业出现了萎缩状态。”

南非的Jorl-Pat Myers还指出,不应该只是由国外的艺术家把他们自己的东西带进来,还要让他们能有东西带回去。他说,因为语言的障碍,我无法和助手达成默契,这常常让我在工作的过程巾产生一些小小的隔阂。他期望能与中国的雕塑家进行更多的交流,但是因为自己汉语说不好,实在是没有办法。他在以往的作品中融合了很多中国的传统元素,比如阴阳、五行等,所以尽管他提出了许多希望惠安石雕产业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但是他还是表示;“我会回去宣传分享在这里的短暂生活,这里的一切都让我震撼。我喜欢这里。”

一向舞波于世界各地,有着广泛人脉的中国雕塑家刘洋的措辞也卜分激烈,他说:

“许多城市对于文化创意这个提法一直感到困惑,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打造自己城市的文化名片,有时候要召集许多专家进行探讨也不一定能收到效果,而惠安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的石雕产业已经发展成熟,石雕作为惠安的文化名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需要做的仅仅是,如何传承下去以及如何继续壮大。”他认为,如果惠安不加强对石雕艺人的重视,有可能导致人才的流,火,石雕艺人的社会地位需要得到进一步提高。他还指出:

“我们需要建立专门的石调学校,使老一辈的技艺得到有效传承。”这也是范伟民副理事长十多年以来一直在惠安所呼吁的,然而迟迟没有落实。在现代社会,单纯的靠师傅带徒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石雕艺人的需求。刘洋还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建立一批工作室,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对艺术家进行开放,租给他们,然后由政府出面,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收购。

来自湖南的滕小松首先表达了湖南和惠安的亲密关系,橘子洲头的青年头像和齐白石纪念馆的齐白石全身像都是惠安石雕厂安装的,而湖南人雷宜锌的作品马丁‘路德’金雕像也由惠安人安装完成。他说,惠安的石雕艺术是大业。人逝,惠安的石雕技艺感天、感地,感人。“政府提倡义化产业,同时,当今世界的开放性也使得惠安的石雕艺术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业做法,并且加强了公共意识,符合时代的发展,是为感天;惠安的石雕发展历史比曲阳和嘉祥的都要晚,但是它的潜力很大,气魄也壮,石雕工人技术娴熟,石雕产业规模宏大,比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优势,是为感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世界的东西吸收进来,产业加上旅游,足以成大业,是为感人。感天感地感人,最后的结果是通天通地通人,通天通地通人则通大道,成大业。”

针对某些企业希望能转行做玉雕的想法,宋伟光表示了担忧,他语重心长地说:“玉雕在惠安没有传统,做玉雕甚至还会损害到它固有的石雕传统。对于政府而言,这是一个战略性

问题。惠安的石雕技术太棒了,能把一片飘浮的云朵打造得活灵活现,把一棵白菜做得青翠欲滴,全世界也许只有惠安的艺人有这样的助夫。惠安的硬文化是石头,软义化是历史,能把历史和石头集中一起,就能做成强大的石雕产业。它需要领导的重视,做成精品,让传统的石雕工艺走向当代。”刘国柱也不赞成惠安的石雕企业转行做玉雕,他认为,惠安的石雕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卜壤,全世界范围内也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他反问:“难道人们真的是需要石头?”石头本身只是一种自然物质,没有特别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中之所以需要石雕,是因为它本身包含的文化。他说:“要做玉雕可以理解,反映了惠安人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但是,玉雕不是我们的长处,玉雕的技术系统和石雕不是一样的,它的文化内涵也不同。做玉雕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玉雕没有做好,石雕却丢掉了。”同时对于当前的石雕产业,他也以一贯的知识分子精神担心文化传承转化为技术性的东西太急,企业盲目扩张,导致后续力量不够,所以他希望政府能够从积极方面加强引导,有限度地发展,细水长流。

最能感受到石雕艺术节带来的变化的是当地的企业家。李军官表示以后在自己的工厂里将会进一步加强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说:“惠安本地的石材质量并不见得比别的地方好,但是我们的石雕师傅有加工的本领,而且通过历届的石雕大赛,提升了我们的认识,两者相加,才使得惠安的石雕占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孔武战说:“惠安举办了十多年的石雕艺术节,我是其中的受益者,它将我们原来的手工艺人行为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原来我想表述自我,但是苦于缺乏一个有效系统,不得其门而入。雕塑专业委员会和其他的艺术院校的介入,举办这样的石雕大赛,与全世界的雕塑家进行交流,给我带来了深刻影响。我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手工艺人,如今也得到了尊重,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我们一直希望能够在崇武的海边建立一个石雕艺术博物馆,依山傍水,规模宏大,希望不只是一个梦想。这需要政府的支持。”

范伟民也强调政府的导向作用,他总结说:“政府要规范行业的恶性竞争行为,将企业推向良性发展。依靠政府的公信力,对石雕艺人进行技术评定,从而提高民间石雕师傅的待遇。此外,要建立学校,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建设网站,提高环保,一步一步地做好惠安的石雕产业。”

雕塑家们的积极踊跃地发言,让整个会场气氛热闹起来。惠安县县委书记肖汉辉总结说:“各位艺术家的提议十分中肯,我们将逐步落实到位。15天的大赛时间十分短暂,来不及跟所有的艺术家充分交流,但是,我真诚地希望惠安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也希望大家能把惠安的文化化回家。”

作品:顽石能语

15天的创作活动,让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家得到了很好的交流,他们和助手一道,将大自然的原本没有生命的石头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惠安的海风,伴随着这些艺术家们十五天的创作,使这些石头说出话来。他们希望用石头表达海风的感觉,并且自己说话。惠安原来的石雕主要是为了满足于民间的需求,佛像、观音、狮子、麒麟等这些寄托了人们美好生活理想的作品一直有着广阔的市场,所以在崇武、山霞、涂寨等乡镇的街头以及各个石雕企业的大院内,这种传统的石雕作品琳琅满目,充斥着人们的眼球。通过历次的石雕大赛,来自艺术院校的老师以及在艺术界活跃的艺术家们给惠安的石雕带来了另外一种面目。一些本地的石雕艺人也不再满足于原来的程式化图像的刨作,而产生了一种独立意识,开始进行自我审美创作。在本次大赛中,原来的本地石雕艺人王向荣的作品《山水宴》、辛小平的作品《光怪陆离的世界》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作为惠安人,他们的作品在对“海风石语”的主题开发上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

在学术研究上,一直将民间艺人和艺术家分开来看待,除了身份的不同之外,主要还在于民间艺人意味着一种程式化的创作,重在继承原有的模式;而艺术家则在于表达自我,重在创作本身。艺术家介入惠安石雕工艺,并不取消它们原有的创作模式,而是以一种与之共生长的方式存在。实际上,彼此都在相互影响,这在每一次大赛中都有所体现。雕塑家们学到了更多的石雕技巧,而石雕师傅则在创作思路上表现得越来越主动。

“六”是中国人信奉的一个吉利数字,它代表着顺利畅通。第六届石雕大赛在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下,完全像“六”字所预示的那样,完满而顺利地结束了。与历届相比,它的规模更大,而且国外的选手所占比重也在加大,抽象作品或者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作品分量也要明显高于往年。获奖的十件作品中,有三件都是国外艺术家创作的。

意大利人Gueorgui Filn以风格唯美的《美人鱼》获得了木次大赛的唯一一个一等奖。他的作品从上到下共分为四个部分,中间由不锈钢连接。从背面看,只是三个大小不一的菱形和一个矩形的有规律组合,而在作品的正面才知道其实是一个女人体和鱼的局部分割之后的重组。最顶端的是嘴唇,中间一段是胸部,再下面是腹部,而最底部则是一个鱼尾。每一个部分都不完整,作品的构思十分奇特。表面的起伏微妙,凸起的,凹陷的,都如同大海上的平缓的波浪一样不动声色,海风吹过海面,但是不能撼动它底下蕴藏着的宁静的力量。纯洁的汉白玉材质又让它具有一种圣洁的光泽,堪称完美。意大利人从古希腊人身上继承的优雅石雕传统,在这件雕塑作品中获得了很好的呈现。

作为刘政德的弟子,易乐平的作品中间所体现出来的块面团体结构,以及诙谐幽默的寓言式造型方式,多少都带有一点老师的痕迹。他的作品《流云》类似于一件金字塔式的纪念碑,但是向右边扬起的少女发髻打破了金字塔样式的庄严神圣,带给人一种活泼清新的感觉。云朵幻化为少女脚下的羊群,而羊身上圆滚滚的肚子和鼓出的眼珠,更像是一群在海中游动的鱼,显得浑圆静穆。少女的发髻像海螺,而她翘首左视的姿态仿佛能让人感觉到风的存征。这是将本次大赛“海风石语”的主题表达得最为贴切的一件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命题创作也许会限制艺术家的构思,但是有些艺术家往往能从有限的空间里得到无限的创作力,从而留下传出世作品,比如《开国大典》,比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样的诗句。《流云》也将会让那些对命题创作产生畏惧与排斥心理的雕塑家打消一些顾虑。

同获二等奖的作品还有邱国民的《海西明月》。《海西明月》以典型的惠安女头像为原型,外部轮廓形成一个月亮的形状,有一种美好祝愿。参加过几届石雕大赛且获奖多次的孔武战,本次凭借《海之殇》顾得了二等奖。二十多年前,他从河南来到惠安,并在这里成家立业,多年的历练让他的石雕技艺达到了炉火纯肯的地步。技术上的熟练掌握,迫使他对自己的作品作出更多的思想上的要求。尤其是随着与刘国柱这样的雕塑家兼具思想者气质的艺术家交往的加深,他也在逐渐反思人类的过度利用大自然带来的屙果。这让他的作品带着一丝苦涩和不安。他本身是以石雕为业,但是他常常想要表达石头在被创作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在他限里,石头是有生命的,在被切割

被打磨的过程中,它们其实是在遭受折磨。尽管如此,他又不得不利用这些石头表达思考。所以,在《海之殇》中,三块有着类似未来主义影f的灰色石头呈现出一种矛盾和焦虑的状态,扭曲的外形总是时不时会刺激到观众的眼睛。海风在这咀似乎变得愈加狂暴,让海面形成了剧烈的漩涡。

覃继刚参与过往届的大赛,他曾经的参赛作品《海的女儿》以惠安女为原型,做了一个头像,脸部留出负空间,外形豪放简浩,让人印象深刻。水次的《天地间》也依然不同流俗,在众多的石雕作品中能让人过目不忘。这组雕塑共两件,每一件从上至下分灭地人三个邴分。其中一件的中间段为男性,另一件的中间段为女性,皆打磨光滑。人以精致的形体浮游于天地的粗犷之中。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成为后世普通人耳熟能详的习语,用以表达对远方朋友亲人的思念。李鸿武的作品《天涯共此时》也有此意,以黑色的石头雕刻出抽象的造型,包含了圆柱、孔洞等元素。现代的形式表现出一种古典的诗意美,秩序井然。董作海的《余头。余尾》,其实在命名上采用了谐音的手法,“鱼头”“鱼尾”转化成“余头”“余尾”,而作晶就以鱼为原型,中问一段是白色的骨架,似乎已经被海风吹拂了于年。两头用黑色的石头雕琢出鱼的完整的头部和尾部,也许在寓意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破坏。董明光的《寓言》则使用典型的当代雕塑的创作手法,一块巨大的黑色石雕面具镶嵌在方形石头之中,周围缠满了绷带,前面敞落着碎石。

“另外两个获取三等奖的作品都是由国外创作的。他们分别是印度雕塑家G0pinath subbanna的《继承・对话》,格鲁吉亚雕塑家John Gogabe rjshvili的《海之乐》。Gophlath的创作一向都以装置和观念为主,每一件作品都以繁复的构件让人眼花缭乱。即使是转换为石头材质,这种必趣也依然乐此不疲。《继承・对话》一组五件,围绕着中间摆有一个鸡蛋状的金腻圆球展开。一个沉思状的男人左手托腮,中间部分镶嵌在石座之中,而其他三个方位的石座则空空如也,似乎在作出种期待。在他看来,雕塑应该参与生活之中,具有公公性。如果将这纰雕塑摆在公园里,可以给游客提供休憩的场所,从而引发思考。《海之乐》则没有这么多的思考,J0hn要发观的只是一个抽象的人体在海边斜躺着的情景,各种对比的元素交错进行,渚如方形和圆形、曲线和体块、空虚与实在等。

事实上,每一个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与此同时,他们的助手在各种机器的轰鸣声中,在石尘飞舞的厂房里,也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所以在赞美一件作品的州‘候,就不只是在赞美一个艺术家的构思,同时也是在对协助完成作品的助手的成绩的一种肯定。作为获奖的作品,上面的语言自然有其值得一说的必要。但是,这并不表明其他的没有获奖的作品的就没有艺术价值。对于艺术来说,获奖不是创作的目的。在四十件未未奖的作品中,许多都让人印象深划。它们同获奖作品一起,为第六届石雕人奖赛绽放…最荚丽的化朵。

作为雕塑理论界的大家,腾小松的名字一直为界内人士所熟知,他的《潜侄与显现》《过程与结果》等对雕塑本体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让他获得了很高的赞誉。而本次大赛,他是首次以雕塑家的身份参与其中进行创作。2011年暑假,他参加了《雕塑》杂志社举办的首届抽象雕塑班,在与美国雕塑家Billy学习交流的两个月时间里,收获了很人的成果。他吸取传统文化中的元素,以现代的造型样式进行组合,许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表达出来。《否极泰来》就是否卦和泰卦卦象的重新利用,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做了一个抽象的呈现。在他小人的身上,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流露得十分突出。而在他的作品中,则体现为一种冷静客观的简洁儿何形,斩钉截铁,铿锵有力。他将埘感性与理性的把握拿捏得恰到妤处。同为抽象班的学员,朱林的作品就显得要温情多了,他想要表达的是守望。一组叠加起来的石头被打磨成柱状,表现了海边空旷的感觉,他所理解的海风是平静而有力量的。守望是他们这代人特有的情怀,比如,滕小松也十分喜欢使用这个词语。他们对某一种来到的美好事物或者事件持一种坚守的态度,不随波逐流,充满希望地在等待。《基督山伯爵》一书中的最后说,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包含在两个词语里衙:等待和希望。“守望”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它始终有・种坚定的信念贯穿其中。

王小蕙的作品《望月怀远》也是这种情怀的体现,只是她的表达要具体多了。两个窝在被子里的人将头伸出,仰望天空,怀想远人。这件石雕是她最近创作的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她在古典诗词中寻找到了古人对于思念的表述方式,然后以雕塑的语言传递出来。海风在她的手中是淡淡的,给人一种温馨。

郭其鹏的《望海》塑造的是一个两个儿童叠起来的形象,顶上的小孩手里拿着望远镜,在对远方进行观望。这是我们自小就有的行为,总是希望看到更远。对于在海边的孩子来说,远方就是海的那一边,代表着未知的世界。远方既是一种空间上的位置,也是一种时间上的归属。在二十多年的创作中,郭其鹏总是将视角转向孩童的世界。他们模仿成人的举止会产生出一种戏谑,弥漫着童真欢乐,但是并不给人轻松的感觉。

在每一届的惠安石雕大赛中,张永见的作品都会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让人眼前一亮。他对石材性能的熟悉程度让他在语言表达上流畅自如,他与各个石雕工厂的建立的人脉能让他随时找到自己想要的石材,而他对世界的深刻思考能让他构思的每一件作品都不落俗套。《断肠》延续了以往一贯的大气磅礴风格,剖开的石头中,人体的骨骼内脏清晰可见,原始质朴的外形与精雕细琢的内部结构奇妙地组合在一起。

在布楚(刘国柱)的身上,深刻地烙下了湖南优秀知识分子那种忧国忧民的内心痕迹。这使得他即使在上海打拼了多年也没有改变,同时没有改变的还有他浓重的湖南口音。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让它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减弱。而生活在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各种不适使得他的忧虑进一步加深。当然,这种不适不一定是自己的生活状态出现问题,也许更多的是他人的生活状态给他带来的。在大赛期间举办的小型讲座上他指出,中国艺术家作品中的苦涩感和国外艺术家作品中的轻松感形成鲜明对照,其实原因在于艺术家的生活状态的不同,而他羡慕国外艺术家内心的纯净。他的参赛作品命名为《合同》,这种合同是作为甲方的人类单方面与大自然签订的,并没有征得乙方的同意,强烈地讽刺了人类的贪婪心理。圆球状的石块象征着地球,中间用钢筋缝补着许多补丁,大自然在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中,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必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年轻一代的雕塑家中,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的梁桂鹏以朴实坚实的造型语言打动人心。一大一小的两个人两腿张开,以同一种姿势叠起来,中间的人双手高高托起一片白云。这组人物站在岸边,海风缓缓吹过,自上而下,白色、土红色、深灰

色三种颜色交替出现,使得这几块不同体积的石头形成了节奏感。他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暗含在作品之中,即使这种关系不是一种当下的现实,至少也是一种祝愿或者希冀。钱亮的《丫丫》塑造了一个胖嘟嘟的小女孩,两只小小的羊角辫向左右伸展;而屈炳吴的《童年》则表现了一个海边的农家小孩形象,单色的石头上面甚至可以让人感受到他的脸蛋是红扑扑的,听得到大海之滨呼啸的寒风。另一个八零后的雕塑家龚荣祖选取的是一个抽象的造型,石头的坚硬质地转变成柔软的曲线,奏响出生命的和弦。这些八零后艺术家的作品中所展现的轻松感是一致的。

在国外的艺术家的作品中,以色列的Evgenia Gendelman的《人性》顿受欢迎。她钟爱鸡蛋的造型形成的空洞,这几乎在其她的每一件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她说,鸡蛋型象征着生命和人类的最初形态,而方形的外部实体造型则象征着权力、传统以及人类社会千百年以来所形成的规则。人类总是想要突破外部的禁锢,向着神秘的未知世界进行探索。这就是她对于人性的理解。内部鸡蛋型空洞中的弧线,让人觉得优雅迷人。

土耳其雕塑家Ebru Akinci作品《中分的海洋》是她与帅气的男友合作的结品。在15天的创作时间里,他们携手合作,将一块不小的砂岩打磨成了上大下小类似于钏匙的形状。波浪形的线条从上面倾泻流出,节奏鲜明。德国女雕塑家Stefani eKrome的作品《相依》是由中国的龙和欧洲的天使组合而成,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相互依靠,和谐共处,带给人类希望。立陶宛的Rolandas Smitas的《追风》由手的造型构成。他说,人类总是试着去追逐一些非物质性的东两,这些东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对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总是会有不同的看法。相对而言,除中国以外的东亚地区的雕塑家,似乎更注重一种形式美的营造。韩国选手Kim Bongsoo的作品《内在的活力》和日本选手Yoshio Yagi的作品《小胜利女神》,就具有这种轻松自在的风格。

在每一件石雕作品中,艺术家都试图表达海风吹过以后的感觉,让这些石头开口说话。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人生态度,使得他们手中的石头说出了不同的内容。不同于艺术家的个展,在这里,众多风格多样的作品汇聚一堂,俨然一场震撼人心的交响乐,带给观众无限的享受,同时,也必将给惠安的石雕产业再次带来新的深远影响,并为下一届的石雕大赛顺利开展进一步创造条件。

上一篇:雕塑与空间 下一篇:每周一凌晨3时开市瓷都景德镇有个“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