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B2F烟叶分选质量控制

时间:2022-06-15 09:27:04

烤烟B2F烟叶分选质量控制

摘要 针对近年来B2F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不高的问题,采取人工解把分选的方式进行改善,在分选过程中严格落实“三级质量把关”管理控制模式,事实证明效果显著,分选后霉烟、一类杂物含量为0,二、三类杂物含量得到了有效控制,B2F烟叶等级质量和工业可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 烟叶;B2F;分选;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S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32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卷烟产品感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卷烟工业企业采购的烟叶等级质量一直存在合格率不高的问题[1-2],严重影响卷烟工业配方人员的使用及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3]。据调查,全国烟叶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一直维持在60%左右,与中国烟叶公司要求烟叶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达到80%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4]。工业企业采购的烟叶等级合格率得不到保证,可用性较低,无法满足卷烟品牌配方对原料的需求[5]。

目前,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真龙”品牌卷烟随着规模及结构的逐年提升,对上部上等烟叶,尤其是B2F等级烟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目前所采购的B2F等级烟叶混级、混组、混部位、混颜色的现象仍比较突出,与“真龙”品牌卷烟配方对烟叶等级质量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需对其进行人工分级挑选,进一步提高等级纯度,以满足卷烟配方的需求。

1 B2F烟叶工商交接质量状况

1.1 B2F烟叶工商交接包内质量状况

1.2 B2F烟叶工商交接把内质量状况

2 分选B2F等级烟叶采取的措施

2.1 提高分选工烟叶分级技能

提高分选工的分级技能是提高烟叶分选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对分选工进行理论和实物的系统培训,使他们从理论上全面了解国家烟叶分级标准,准确掌握烟叶各等级的分级因素、控制因素及验收规则,通过强化培训,使分选工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能有效保证烟叶分选的等级纯度[6]。

分选前根据烤烟B2F等级品质因素和“真龙”品牌卷烟配方对烟叶质量的要求,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助广西伊灵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制定分选实物样品,分选工看样进行分级挑选和质量控制。分选前复烤企业烟叶质量管理员就杂色叶、青烟的辨别及B2F、C3F等相关等级烟叶品质规定识别要点对分选工进行重点讲解培训,使他们尽可能的熟练掌握。分选过程中加强对分选工的实物指导,烟叶分级要眼观、手摸、鼻闻相结合,烟叶质量管理员要手把手的进行指导,通过不同等级烟叶之间实物样品的对比分析,提高分选工对烟叶质量的感性认识,让他们领会到不同等级烟叶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烟叶分选。

2.2 加强分选过程把绕和杂物的控制

鉴于把绕烟叶质量状况,分选过程中采取人工解把的方法将把绕烟叶从B2F烟叶中剔除,并作降级另行处理,于是复烤加工环节铺叶解把的工序提前完成,且在提高烟叶纯度的前提下解把率达到100%。去杂是指在分选过程中去除烟叶中的青片、糟烂烟、霉变烟等无使用价值的烟叶和一类杂物(塑料纤维、油污烟、禽类羽毛、金属物)、二类杂物(纸屑、绳头、麻丝)、三类杂物(植物和非烟草类植物纤维),提高烟叶使用质量和安全性。

2.3 严格执行三级质量把关制度

2.4 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加强质量管理监督力度

3 B2F等级烟叶分选后取得成效

从表3可以看出,分选后B2F烟叶等级纯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经现场抽检分选后烟叶清除了青片、糟烂烟、霉变烟等无使用价值的烟叶,同时保证了“一类杂物”(塑料纤维、油污烟、禽类羽毛、金属物)含量为0,二类杂物(纸屑、绳头、麻丝)和三类杂物(植物和非烟草类植物纤维)含量不超过0.006 65%。此外,把绕烟叶单独成包处理,直接提高了分选后烟叶质量,解把分选使复烤加工中铺叶解把工序提前完成,松散了加工前把烟,解把率达到100%,间接提高了加工后片烟质量[7]。

4 结语

针对近年来B2F烟叶工商交接质量状况和“真龙”品牌卷烟配方需求,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人工解把分选的方式进一步提高B2F烟叶等级质量,在分选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三级质量把关”质量管理控制模式,事实证明效果显著,分选后烟叶等级纯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确保了B2F等级烟叶安全使用和“真龙”品牌卷烟内在品质的稳定。

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B2F烟叶等级的质量问题,还需从烟叶产区抓源头,卷烟工业控过程。烟叶产区需进一步提高烟农的分级技术水平和收购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执行国家烤烟收购政策,加强烟叶收购过程的管理。同时卷烟工业要根据卷烟产品对原料的需求特性稳定烟叶供销渠道,有选择地与烟叶产区联办烟叶基地,烟叶产区应按照卷烟配方要求组织烟叶生产,使生产出的烟叶有效满足工业需求。

5 参考文献

[1] 刘刚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开展工商交接烟叶质量监督[J].中国烟草,2002,197(22):36-39.

[2] 张伟峰,谈志良.加强内部制约强化质量控制[J].上海烟业,2004(4):24-28.

[3] 程占省,李广才,甑焕菊,等.烟叶分级工[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4] 闫新甫,罗安娜.全国烟叶等级质量变化及成因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0(1):11-13.

[5] 阎克玉,赵献章.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8.

[6] 王怀建.细说烟叶分级工作要点[J].中国烟草科学,2008(8):6-12.

[7] 金闻博.烟叶复烤理论与技术[M].南昌:江西科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大中农场稻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下一篇:风力灭火机的使用原则与维护保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