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中国乡村电影大盘点

时间:2022-06-15 07:42:07

六十年中国乡村电影大盘点

电影记录时代,一部部经典影片是民俗风情的画卷,是人文精神的凝聚,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发现那些老胶片中闪现的中国乡村依然那么亲切。

露天电影与纯真年代

中国乡村的电影记忆,应该从露天电影开始。最早出现在露天银幕中的是建国初期拍摄的一批经典影片,当时对新生活充满乐观和向往的人们,具有一股抑制不住的火热激情,《芦笙恋歌》、《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柳堡的故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红日》等,在革命的主题中,穿插着浪漫的爱情故事,其中的插曲如《九九艳阳天》、《人说山西好风光》、《谁不说我家乡好》等脍炙人口,至今还回荡在耳畔。另外,一些充满浓郁乡村特色的歌剧电影,如《刘三姐》、《洪湖赤卫队》、《阿诗玛》,还有一些戏曲片如越剧《梁祝》、《红楼梦》、《追鱼》,豫剧《花木兰》,评剧《刘巧儿》,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等,都是令人难忘的经典影片,直到现在还拥有不少“粉丝”。

时期样板戏充斥银幕,《沙家浜》中阿庆嫂与刁德一的“智斗”,《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孤身入虎穴,沉着应对座山雕,都是绕不过去的经典片段。因为电影,沙家浜和夹皮沟成了旅游胜地。

在当年的露天电影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南征北战》、《地道战》和《地雷战》,每次看到《地雷战》中日军徒手挖地雷,双手沾满臭粪,或是《地道战》中日军首领屁股中枪一段,全场都会爆发出阵阵笑声。另外还有《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鸡毛信》等影片,里面的经典台词直至今天仍在广泛流传,比如“高,实在是高!”“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土地、人性和尊严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深爱土地,并且将生命融入土地,因为他们的希望、欢乐、痛苦和尊严都深埋于土地。

在陈凯歌的开山之作《黄土地》里,苍凉的民歌曾经留住公家人顾青的脚步,翠巧脉脉含情送他走过道道山梁,同时表达了她去山外生活的愿望,但最终她还是走不出这块黄土地。在吴天明导演的《老井》里,缺水的太行山老井村,祖祖辈辈打井,却无一眼井出水。村里人把所有的家底都捐献出来支援打井,井终于打成了,村民们集资刻了一块石碑,刻上了老井村几百年来为打井而死去的一长串祖辈的名字,要让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千古流芳。

张艺谋的《红高粱》充满着血性的光泽,片中的人物剃着难看的头,穿着碍眼的大裆裤,当众解开裤子捉虱子,对着酒缸撒尿,还把人家用一头骡子换来的女人往高粱地里拖……外表看这些人物愚昧落后,但是他们个个活得酣畅痛快,无论是伙计、轿夫还是土匪,甚至妇女、孩子,都是敢爱敢恨的,生活张力及生活态度,自由并狂野,无拘无束。

《秋菊打官司》一直被认为是张艺谋导演水准最高的影片之一,影片借一个“民告官”的故事窥视出农村女性法制观念的觉醒。中国西北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与村长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这些影片都努力超越对个体农民的关照,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穿越农民的个体命运沉浮,感悟民族精神、历史脉动与人性光辉。

迷茫的爱情

在传统乡村,绝大多数人拥有婚姻,但并不是很多人拥有爱情。《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里,19岁的存妮与小豹子在嬉闹中产生了爱情,但是被人“”,存妮自杀,小豹子被捕入狱。存妮的妹妹荒妹,因为姐姐的遭遇而心灰意冷,将所有男人都关在心扉之外,但在遇到昔日玩伴、复员军人许荣树后,爱情开始萌发,尽管由于世俗的压力,荒妹勇敢争取后依然与心上人分道扬镳。

1992年,谢飞导演的《香魂女》中的香嫂,曾经是童养媳,改革开放后,她靠开办钧窑,成为村里的富户,但丈夫好赌,孩子痴呆,曾经的有情人近在咫尺,却难成眷属。她为了给弱智的儿子娶媳妇,拆散了环环这一对恋人。香嫂与情人相会时,眼看要被人发现,幸好环环援手相救。香嫂让环环出走,但儿子却嚎啕大哭,香嫂不知何去何从,陷入迷茫之中。

电影《暖》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井河与暖是儿时伙伴,井河一直暗恋着暖。村里来了县城的京剧演出团,暖倾心于英俊的小武生,并将全部梦想寄托在小武生空口描绘的未来里。小武生离开后无声无息,在一次荡秋千时,暖意外摔断了腿。井河旧情不改,答应念完大学后回来娶她,但整整十年杳无音训,暖最终嫁给了哑巴。秋千脱落,人四散。

人情中的家长里短

琐碎的生活往往能在屏幕上展示中国民众的生活特点。

1981年,上影摄制的《喜盈门》中,赵焕章导演把镜头对准北方乡村,陈家老二婚礼之后,大嫂强英因家庭琐事,与小姑子婆婆闹起矛盾,先是分家析产,让婆婆公公分开在兄弟家过,然后千方百计让小姑子远嫁。还是贤惠的弟媳挑起家庭重担,感化了大嫂,四世同堂,喜气盈门。

《过年》中赵丽蓉扮演相夫教子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的母亲。春节到来之际,五个儿子回家了,打着各自的小算盘,或缓和与长辈之间的紧张关系,或借故敲诈老人的钱财,或要求得到订婚的聘金,无奈之下,“赵丽蓉”和老伴坐着板车,离开了操劳多年的家。

《二嫫》反映了物质化下的农村人际关系变迁。二嫫毫不文弱,她和邻居斗嘴,打架,甚至残忍地毒死邻居的猪,以示报复。 就是这样一位二嫫,为了掌握新时代文明的象征,为了儿子,发誓要攒钱买一台彩色电视机,一台“县长都买不起”的电视机。

由宋春丽主演的电影《九香》描述了一个普通妇女含辛茹苦抚养几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故事,为了孩子,九香历经坎坷,忍辱负重,并且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但逐渐长大的孩子们却从不知关心母亲的内心世界,结尾,患了绝症的九香走上了归乡的路。

为理想而坚守

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始终处于一种令人尴尬的位置。尽管如此,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依然是永恒的主题。

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根据阿成的小说改编,讲述期间,一位在乡村中学当教师的知青,一改过去让学生抄批判稿的教学方式,教孩子们抄字典,让他们写出言之有物的作文,但是因为有悖于特殊时代的现实情景,“孩子王”最后还是离开了学校。

而在另一个情景下,电影《凤凰琴》由于成功刻划了一群鲜活的民办教师形象,从而掀起一阵下乡支教的热潮。

张艺谋的《一个也不能少》,13岁的魏敏芝当上了代课老师,因为学生辍学流失,魏敏芝只好一个一个地去城里寻找,最终兑现了“一个也不能少”的诺言。

袁泉和倪萍主演的《美丽的大脚》,在剧中,乡村教师张美丽尽管将“千里迢迢”念成“千里昭昭”,并且唱歌跑调,但是她的质朴和真诚还是感动了支教的北京女孩夏雨,为了筹款,张美丽带孩子们去北京,在大款前面大口喝酒,最后在路口与火车相撞,影片结尾,孩子们唱着童谣为其送行。

温暖回归

新世纪以后的中国乡村电影似乎处于迷茫之中,但仔细品评,仍有可圈可点之处,部分影片彰显博爱与宽容,是一种温暖的回归,为人们构建超越现实的理想家园。

《天下无贼》让北漂农民王宝强找到了用武之地,他扮演的傻根,是一个在高原上赚了一笔钱准备回家盖房、一个不相信天下有贼的农民。

在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中,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怀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16年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不是因为爱情,不是因为回报,就因为16年前曾经的露水夫妻,和一点点亲情,于是选择了责任。

《落叶归根》讲述的是一个生活中很少发生的公路奇遇,所有生活中的残忍,都被电影以一种集束式的温情给化解了。在影片中,那些看上去很正常、很光鲜的人,其实都不如那些低层的人来得善良与可爱。

上一篇:农家书屋工程动态 下一篇:九星村:财富在这里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