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的都市巨型建筑

时间:2022-06-15 04:25:32

消费时代的都市巨型建筑

通常认为,场所place和空间space两个概念虽然在很多语境下有重叠的含义,但是它们有不同的指向,空间是抽象的、几何的,没有边界,而场所是有自己的边界和所属的,具有人性化。当人们逐渐认识了一个空间,并赋予它意义和价值后,这个空间就成为“场所”。场所是因人而异的,对有些人来说是场所的地方,也许对另外的人就是一个陌生的空间,场所对于熟悉它的人来说是具有安全感的,有归属性的。场所的产生是需要经营、创造和培养的,可以说,场所就是组织起来的意义空间。

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会给人不同的感觉。欧洲的城市场所感就比较强烈,而美洲大陆的城市给人们空间的感觉比较强烈。这一方面有文化的不同,再有就是因为资本主义不同形态发展的原因。

当城市和建筑都进入了资本主义商业和政治的循环当中,成为巨大的资本循环和消费生产的一种现象,在其中,人变得很渺小了,建筑、城市与空间,在逐渐失去其生活体验的作用。建筑的意义在从建筑自身衍化而来,向着因商业、政治、社会等因素而来的象征、隐喻和联想方向变化。城市迅速地从无到有地形成起来,带给很多人的是失去了场所的感觉。

在资本主义以前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直接需要,而资本主义生产为了得到产品的交换价值,资本用它自身和生产的商品形成了另一个世界。建造活动主要目的也是资本的升值,建筑成为商品的一部分,城市的规划也从经由千百年自然发展形成转变为为了商业社会的发展目的进行的短时间整体规划和快速扩张,土地从自然状态迅速变化成为资本增值的资源。在这样迅速发展和产生的城市中,虽然没有办法长时间地培养出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但是人们也努力地向着形成意义的方向努力着。

当商品社会的发展从生产型的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的社会,从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用德波话说就是当“商品实现了对社会生活全面统治的阶段”便进入了景象社会(Society of the spectacle)。这时城市和建筑符号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其使用的意义了。建筑更加注重传达符号系统中的差异部分,更多的是在意义传达价值的层面上,这种意义在建筑的选址、设计风格、选用材料、做工的精细等等方面都要传达出来,并被组织进消费社会的整体符号系统之中。这在一个层面上也看成是通过符号体系的组织,迅速形成场所的感觉。

作为资本主义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东京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实例。

在东京的六本木地区,从1983年开始规划东京都港区的多用途都市开发计划区,近5年来伫立起来两个巨大的都市综合体。一个是东京六本木Hills的森大厦建筑群,一个是六本木防卫厅旧址建成的“东京Midtown”。

所谓的巨型都市综合体,指的是在一个城市街块中集中了的大面积、大尺度的建筑体,它有时是一个单体建筑,但通常是一个连接在一起的组群建筑,总建筑面积一般在40万平方米以上,甚至达到百万平方米的级别。内部功能繁杂,包括办公、酒店、公寓、商业、展览、演艺、餐饮、交通等各种必要的综合功能,六本木地区在城市中心皇居西偏南三公里多的地方,东南距东京湾也是三公里左右,向西两公里多就是大家熟悉的代代木体育馆和表参道。

六本木的名字,日文的原意是“六棵树”,颇有点北京的地名“五棵松”的味道。传说是由于江户时代,六个姓氏汉字皆有“木”字的家族在此建有房屋居住,分别为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及高木氏。

六本木一带原本设有军事设施,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设施被美军接收,此后附近逐渐开设了为外国人而设的商店与饮食店。其后附近又开设了多间电视台,如朝日电视台等,加上外国使馆的设置,六本木遂演变成酒吧、夜总会等夜店林立的繁华地区。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外国人与较富裕的日本人为对象的迪斯科舞厅开始在六本木开业,吸引不少外国人、艺能人与传媒工作者在此消遣。八十年代后期,泡沫经济高峰时期,迪斯科数目有数十家之多,但其后经济泡沫爆破,部份迪斯科结业。近年来,由于特种行业的聚集,六本木一带的治安亦逐渐变坏。

1986年,这里开始计划重新开发,朝日电视台迁移到这里,将这处占地约十二公顷地区,用“细胞城市”的概念,以森大厦(Roppongi Hills Mori Tower)为中心,发展出住宅、购物等多功能商圈的六本木新城,整个规划建设历经十余年,直到2003年工程才全部完成。据说这个开发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甚至日本的黑社会都在中间插手了。但是2003年这个区域的建成让六本木呈现新的面貌,演变成为办公室及高级消费场所林立的地区。

这个建筑群组有近百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其中的森大厦主体楼身直径接近90m见方,每层的面积大约8000多平方米,地上53层,地下4层,当中汇集了东京凯悦大酒店、森美术馆、六本木新城TOHO影城等设施。雅虎、乐天、活力门等众多日本知名企业总部,也位于此大楼。大厦下面6层是商场和餐厅等公共设施,7~48楼之写字楼层拥有无柱构造的宽阔空间。楼顶还有一个巨大的空中观光大厅,可以眺望东京城市和东京湾的景色。建筑群的地下建有地铁站,可以直接连通以复杂、准时著名的东京地铁线路。

在建筑群中不仅仅是商业类型设施,还融入了大量的文化类型设施,像森美术馆、影城、书店等等,而且在建筑的室内室外都放置了大量的艺术品。比如,搭乘地铁日比谷线到「六本木站1C出口便直接连结六本木之丘的中央大厅。登上手扶电梯来到地面向右转即是六本木新城露天广场,马上就可以看见一个巨大的大蜘蛛雕塑,这是Louise Bourgeois的作品,名为"MAMA"肚子下方吊着一个篮子,里面是白色的石头,大概表示卵囊内有小白球状的卵吧,八只脚夸张地撑开,耸立在广场上,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美术馆河边平台上的那只一模一样。而且在森大厦和朝日电视台之间还有很大一片设计得非常细致的带有日本古典风格的绿化湿地。

2000年开始,在这个地区北面500m的地方,开始设计建造“东京中城Midtown”,经7年的规划设计建设,2007年3月30日正式开幕启用,总建设金额30亿美元。据说这个地块的开发状况和前者一样的复杂,从开始策划到今天完成已经二十年了。2007年年初,国立新美术馆和东京中城Midtown相继于六本木完工启用,和前面的森大厦一起使六本木跃升成为东京重要的中心商务区之一。

在用地南侧68900m2的用地面积里排列了6幢摩天大厦,同样也是一个兼购物、办公、宾馆等的新型复合型城市。建筑总面积将近60万平方米。这里的设计由日建、SOM、EDAW、安藤忠雄、隈研吾、青木淳等世界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和建筑师参与完成。其中主体"中城大厦"(Midtown Tower)由美国SOM(Skidmore Owings Merrill LLP)设计公司所设计,地下5层、地上54层,高度为248米,超越了六本木Hills的森大厦和东京都厅舍,成为东京都内最高的建筑物。建筑群中还有著名的酒店THE RITZ-CARLTON TOKYO。

环绕建筑组群的户外公园绿地景观是由世界知名的景观设计公司易道(EDAW)负责设计的。东京中城周围比森大厦周围还要郁郁葱葱。北侧是桧町公园的4公顷草地,栽植了1000种以上的树木,大楼屋顶也被绿化。

在用地北面绿地中有安藤忠雄设计的“21-21设计馆”(21-21 DESIGN SIGHT)由日本知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基金会负责经营管理,安藤也在屋面上用钢板一折,取意三宅的“褶子”的设计手法。面积不大,但是设计有些特点,但感觉味道并不突出。

在这个建筑群中,同样是在室内和室外加入了众多的艺术品,很有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而且其室内供顾客休息的座椅都是专门设计的。在这里还有东京中城设计中心,由财团法人日本产业设计振兴会、社团法人美术印刷设计师协会、九州大学艺术工学东京分部、海外设计研究教育机关成立的“国际设计联络中心”这四家单位组成,是设计推销机构和创作者、国内外学术机关携手合作建立的设计信息集聚、发送基地。通过举办企画展、研究会、专题讨论会、产学合作的研究及设计开发,开展与21世纪相符的崭新的设计活动。而且除了21-21设计馆,“三得利美术馆”也迁入东京中城。这样,加上今年一月开放的由黑川纪章设计的“国立新美术馆”和六本木之丘的“森美术馆”,已经形成了“六本木艺术三角洲”,艺术成为这个地区的主题之一。

从前面的两个实例来看,在都市综合体地区植入绿化和艺术,使得地区富有人的味道和情趣,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参与,艺术已经成为增强人们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方法,也许艺术是在商业社会中创造场所感的一剂灵丹妙药?

上一篇:游走星城 第6期 下一篇:建构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