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智竭力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时间:2022-06-15 12:42:19

尽智竭力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指出,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总理要求,“十三五”期间要把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有新的突破。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态度,增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自觉性、主动性、紧迫感,增强学生实现自我、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一、保持定力,坚守教育价值

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从来都不仅仅只是为了知识和技能传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保持教育定力,努力做到不唯上、不唯下、不违心。

1.保持教育定力,首先要不唯上

教育改革不能把功夫下在表面政绩的“辉煌”,而是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念,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健康发展。

2.保持教育定力,就是要不唯下

作为教育的CPU、教学的CEO,教育工作者要理解家长,但绝不一味迎合某些家长极度功利、目光短浅的观念,始终坚守教育的功能、价值、使命,坚决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回归教育的本真,提升综合育人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基本素养。

3.保持教育定力,就是要不违心

立足教育发展大局,在困难、挑战等复杂局面中找政策、找机遇、找项目、找出路,努力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战胜现实中的各种诱惑与困惑,不浮躁,不折腾,安安静静办学,踏踏实实育人,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小处着力,提振师德师风

良好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进而关系到国运兴衰和民族未来。

1.师德师风建设要摆在最高处

师德师风是一本感性的摆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师德师风不正会感染学生身心,败坏教师形象,误导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思想和灵魂。教育者一定要认清形势,围绕教育中心工作,着眼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将来时”,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跑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接力赛。

2.师德师风建设要“永远在路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锤炼师德师风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教师必须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胸怀,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先行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坚决维护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阵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并以自身形象的不断改善赢得学生的尊重、人民的认可。

3.师德师风建设要关注小事

教育是大事,但教育更要关注小事。教育中的一个小问题,甚至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能导致一个“次品”“残品”,甚至是“危险品”的产生。教师要强化“百密不容一疏,百功不抵一过”的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把“注重小事、管住小节”作为大问题来抓,整师风、正教风、兴学风,诚心诚意教书育人。

三、激发活力,推进改革创新

要提高改革的自觉性、紧迫性、坚定性,围绕党的十报告提出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从“心”开始,凝聚改革共识

即便改革经过科学论证和合理设计,“诚信危机”与信息失真也会使改革成本大幅增加。而共识能够使改革获得合理性和合法性,因而是改革顺利启动与持续深化的基础。为保证改革的公正性,必须凝聚教育改革共识,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最大限度地化解改革阻力,增强各个阶层的获得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结合实际,明确改革路径

谁也当不起教育改革的“试验品”,教育改革必须在“三个符合”(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符合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符合教育的实际)的前提下进行,同时,要善于把上级精神、外地经验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既积极贯彻上级的改革决策部署,也充分释放和激发基层微创新的内生动力,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方法,不断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向深入。

3.深化改革,遵循法治“轨道”

改革不可避免要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没有法治的护航,很可能使改革走样、变道,甚至半途而废。所以,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的风险性、动态性、革命性与法治的安全性、稳定性、公正性的内在张力,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法治,切实筑牢法治“篱笆”、遏制权力“越线”,积极稳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四、精准发力,促进教育公平

让弱势群体接受良好教育,使贫困的先赋得到根本的、可持续的消弭,是扶贫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1.关注有教无类的起点公平

目前,享有受教育权已经基本普及,但学生为接受教育而储备的资源仍存在不合理差异(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及文化资源的累积差异)。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等储备的相应资源较少,要在充分考虑给“最少受惠者”补偿的前提下,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全面落实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解决、推动校家一体化等,以缩小储备资源的差距。

2.促进因材施教的过程公平

在宏观上,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产品均等化,积极扩增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缩小校际、城乡差距。在微观上,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让全体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权利,合理对待学生差异,努力实现分层教学和班级授课一定程度的融合。同时,为社会各类群体知识更新、技能培训提供服务,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3.力求人人成才的结果公平

教育结果是指学生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结果以及影响。教育结果公平是实质上的质量公平, 力求人人成才、人人都能出彩的结果公平,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校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而有尊严地成长。要继续做好普通高中80%的招生计划分配到所有初中、提高落后地区高考录取率、做好重点大学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工作等,让公平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积聚正能量,释放精气神,全力促提升,增强学生实现自我、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为实现每个教育人心中的教育梦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PBL教学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探... 下一篇:信用社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