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时间:2022-06-14 11:38:13

16排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16排CT应用于肺隔离症诊断以及手术前评估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受诊断的51例疑似为肺隔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16排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16排CTA诊断肺隔离症的敏感度为97.7%,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0%,PPV为100%,NPV为87.5%。16排CTA从异常供血动脉评估方面来看,其诊断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1%,PPV为100%,NPV为83.3%。16排CT诊断效能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CT在诊断肺隔离症方面准确率较高,可以作为替代DSA的诊断方法进行临床诊断。CTA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PS患者异常的供血动脉,还可以提供包括气管、肺实质、肺气肿等在内的更为具体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肺隔离症;16层螺旋CT;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 R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8(a)-018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16-row CT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and value of pre-operative assessment.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diagnosed 51cases of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with suspected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as an object of study,its 16-slice CTA,respectively,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examination,the sensitivity of comparing two ways of checking,specificity,accurac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16-silice CT diagnostic efficacy and DSA(P>0.05). Conclusion CTA imaging not only the patient can clearly show the PS artery abnormalities,can also provide more specific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trachea,lung parenchyma,emphysema,etc.,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Pulmonary sequestration;16-slice spiral CT;Diagnostic Imaging

肺隔离症(PS)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其特点为肺部组织无功能,而由体循环动脉发挥供血的功能,且多数与支气管不能直接沟通。PS的影像学检查是PS诊断的基础,同时也是临床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1]。该研究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诊断的51例疑似为肺隔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6排CT应用于肺隔离症诊断以及手术前评估的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该院接受诊断的51例疑似为肺隔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16例,年龄2~46岁,平均年龄(5.13±10.02)岁。患者的病变部位包括右下叶(17例)和左下叶(34例),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手术切除以及弹簧圈栓塞术。将手术病理证实以及DSA作为诊断PS的金标准。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16排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16排CT:应用东芝Alexion医疗系统完成。设定扫描参数为160~250 mA,120 kV,厚度为5 mm,螺距为7.5 mm,重建间距为1 mm。儿童患者应用非离子碘化(国药准字号H15062561)剂为2 mL/kg,成人为120 mL。检查开始时对患者经周前静脉注射造影剂跟踪软件(速率为2.5~4 mL/s)。根据MRP、VR以及MIP测量PS直径,评价PS起源、分布以及病程进展,同时评估支气管分支数目、肺容积以及支气管分支的行走情况。DSA:参数为视野17~20 cm,矩阵1 024 mm×1 024 mm。将股动脉和脐动脉作为造影通道,将1个完整的血流动力学评估完成后获得最初的主动脉造影照片,其可显示全身动脉走形。选择性地向异常血管中插入4F或5F导管。主要目的在于观察PS的位置、大小和引流静脉,从而对PS进行分析。

1.3 分析指标

分别从是否为PS患者和动脉情况进行分析,16排CT和DSA诊断使用相同的参数,均以百分比(%)表示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方法

本组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两种诊断方式的各项参数和患者的基本特征,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不同研究者之间测定结果可靠性计算以K统计进行。P

2 结果

2.1 16排CT与DSA诊断结果

DSA诊断44例患者为肺隔离症,7例为非肺隔离症,其中5例检测到2支异常动脉,4例检测到3支异常动脉,其余均为单支异常动脉;16排CTA诊断同样为44例肺隔离症,7例非肺隔离症。

2.2 16排CT检查结果

16排CT平扫显示PS实性34例,囊性7例,囊实性10例,病灶大小为1.4~2.2 cm。实性PS均为明显强化;囊性PS中4例为囊壁强化,3例不强化;囊实性为囊性部分不强化而实性部分强化。51例患者中可见44例有来源于胸主动脉的异常供血动脉,其余7例未显示有明显的异常供血动脉、PS具体部位见表1。

2.3 16排CT诊断效能

16排CTA诊断肺隔离症的敏感度为97.7%,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0%,PPV为100%,NPV为87.5%。16排CTA从异常供血动脉评估方面来看,其诊断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1%,PPV为100%,NPV为83.3%。其诊断效能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隔离症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肺先天性发育异常。目前,多数学者所公认的PS发病机制为:在胚胎时期原肠和肺芽周围有很多与背主动脉相连接的内脏毛细血管,其但肺组织脱离发生时逐渐衰退且被吸收,而因为某些原因,残存的血管就会成为主动脉的异常分支,一部分胚胎的肺组织被牵引从而形成PS。但因为某些PS患者并没有异常的动脉或者隔离肺,因此其发生机子还没有完全确定[2-3]。一般而言,PS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约有40%的10岁以下儿童会反复初夏咳嗽、咯血、肺炎、发热等肺部感染的症状,从而容易发生误诊,甚至会因为严重的咯血而导致死亡。有的症状可经过治疗暂时缓解,而有的症状甚至可以迁延数十年[4-5]。

DSA血管造影是临床诊断肺隔离症准确率高的方法,尤其是出现咯血的患者,DSA可清楚地将其出血的部位和血管走形显示出来,还能观察到造影剂外溢等直接出血征象。同时DSA还能将静脉早显、支气管动脉增粗、B-P分流等血管病变征象清楚地显示出来,不仅可以帮助进行病因的诊断,还有助于进行栓塞的治疗,因此DSA可以作为肺隔离症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其在诊断肺隔离症方面的价值也越来越大,CT作为非损伤性的检查,可以更为清晰和真实得反应出某些较小或处于特殊部位的病灶,避免遗漏。林树德等[6-7]人研究指出CT检查是肺隔离症不可替代的辅助检查方法,对于出现咯血的患者,其不仅可以帮助发现咯血的具体原因,还能了解病变的范围以及病变周围的具体情况,对于肺隔离症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该研究结果显示:DSA诊断43例患者为肺隔离症,7例为非肺隔离症;16排CTA诊断同样为43例肺隔离症,7例非肺隔离症;16排CTA诊断肺隔离症的敏感度为97.7%,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0%,PPV为100%,NPV为87.5%。16排CTA从异常供血动脉评估方面来看,其诊断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1%,PPV为100%,NPV为83.3%。16排CT诊断效能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16排CT对于PS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与以上文献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甚至可以取代DSA[8]。

综上所述,16排CT在诊断肺隔离症方面准确率较高,可以作为替代DSA的诊断方法进行临床诊断。CTA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PS患者异常的供血动脉,还可以提供包括气管、肺实质、肺气肿等在内的更为具体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欣,李卉,张国滨,等.CT血管造影与DSA诊断肺隔离症的对比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0):816-820。

[2] 王峰先,张树刚,于开成.CT在肺隔离症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2):313.

[3] 叶福丽,史贵连.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5, 24(5):747-752.

[4] 周静然,杨峰,余河,等.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5):47-49.

[5] A Abdelghani, HB Salem,W Benzarti.Diagnosis of pulmonary sequestration:Contribution of the CT scan[J].La Tunisie Médicale,2015,93(4):275-276.

[6] 林树德.16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药前沿, 2012,2(11):109.

[7] 朱石柱.16排CT在肺隔离症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J] 疑难病杂志, 2011, 10(8):586-588.

[8] 熊丽琴,王亚瑟,冯金坤,等.多层螺旋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5):95-97.

(收稿日期:2016-05-10)

上一篇: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发生时间与危险因... 下一篇:企业绩效评价的目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