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铁知识平台 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时间:2022-06-14 10:53:02

依托铁知识平台 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由于铁是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代表元素.因此掌握了

铁及其化合物知识,很有助于全面理解金属的性质.下面是各地中考试卷中依托铁知识平台,

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试题解析.

一、考查学生对学科间知识融合能力

例1 如图1所示,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垂直固定在等臂杠杆的中央且可以随

杠杆左右转动,杠杆两端分别悬挂相同的铁球,此时杠杆平衡,

再将铁球同时分别浸没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硫酸

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1)杠杆右端的铁球表面有色物质生成.

(2)金属滑片向(填“左”或“右”)偏转.

(3)灯泡L比开始时变(填“亮”或“暗”).

解析:铁与硫酸铜溶液相遇发生反应

Fe+CuSO4=FeSO4+Cu,

铁球的表面不断析出铜.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将有64

份质量的铜在铁的表面析出,铁球增重8份质量;而另一侧,铁与硫酸反应而使铁球的质量

逐渐减小,金属滑片向右偏转,R的电阻值减小,灯泡L变亮.本题巧妙地结合了电学知识,

是一道跨学科综合题.参考答案如下:(1)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2)金属滑片向右偏

转;(3)灯泡L比开始时变亮.

二、考查学生对给予信息迁移能力

例2 已知+3价铁跟铁粉在溶液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铁盐.现往生锈的铁粉中加入稀盐酸,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反应后铁粉有剩余,最后得到一种浅绿色溶液.写出整

个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在生锈的铁粉中加入稀盐酸,首先是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3,铁锈除净后铁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以及铁

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Fe粉有剩余,而溶液中只含有溶质FeCl2,所以呈浅绿色.

答:Fe2O3+6HCl=2FeCl3+3H2O;

Fe+2FeCl3=3FeCl2;

Fe+2HCl=FeCl2+H2

三、考查学生对铁性质理解能力

例3 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含稀HNO3、Fe(NO3)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

过滤,将滤出的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中.

(1)若有气体放出,则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

(2)若无气体放出,则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

解析:本题考查铁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分析中宜从终态考虑.据题意(1)剩余物是

铁,因此与铁反应的微粒(或物质)均不能存在,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只有Fe2+离子;(2)中剩

余物为铜;与铜反应的物质均不存在,溶液中阳离子一定有Fe2+离子(铁都转化为Fe2+离子),

Cu2+离子有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四、考查学生对典型实验应用能力

例4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他们准备了以

下实验用品:刚洗净的4支试管、3枚铁钉、植物油、久置的蒸馏水、镊子、滤纸,还需要

的实验用品为.

做实验时,发现铁钉上有锈,为了迅速除去铁锈,他们进行了下述实验操作.

①取一支试管,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

②向试管中倒入2 mL稀盐酸.

③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④当铁钉上的锈消失并变的光亮时,将试管内废液倒入废液缸内.

⑤用镊子夹取铁钉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在酒精灯外焰上烘干铁钉.

(1)你认为上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做?

(2)除了铁钉除锈外,上述给出的实验用品还有哪些不符合实验要求?应该怎样处理?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同学们应对铁生锈研究性学习案例认真参与,亲身感受.参考

答案如下:还需要的实验用品为:胶塞、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存在的问题有:(1)除锈后

用水冲洗过的铁钉不能在酒精灯上烘干,应该用滤纸吸干;(2)久置的蒸馏水中溶有氧气,应

该煮沸后使用.另外本实验还需要一支干燥的试管,并且刚洗净的试管应该用酒精灯烘干.

五、考查学生对获得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例5 某学生在A、B、C、D四只烧瓶中分别放入

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

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并使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

中,然后装配成如图2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

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

时间/小时00.51.01.42.02.53.0A瓶(盛干燥铁丝)0000000

B瓶(盛沾了食盐水的铁丝)00.41.23.45.67.69.8

C瓶(盛沾了清水的铁丝)0000.30.82.03.5

D瓶(盛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铁丝)0000000

(1)导管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2)上述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填小烧杯号);

(3)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解析:本题是一道数据分析处理题,A、B、C、D四个瓶中都放入了铁丝,从条件上说

A接触的是干燥的铁丝,即不接触食盐水,但接触了空气;B接触的是沾了食盐水的铁丝,

即接触了食盐水,也接触了空气;C接触的是沾了清水的铁丝,即接触了水,也接触了

空气;D接触的是食盐水但未接触空气.再比较A、B、C、D瓶引起的导管中的水面变化,

以B瓶最大,其次为C瓶,A、D瓶则未引起变化;再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可得到相应的结

论.引起水面变化的原因是反应消耗了瓶中的空气(氧气).从实验数据分析,放置相等时

间后最先出现变化的是B瓶,然后是C瓶,A瓶和D瓶则未出现任何变化;从出现数值变化

的趋势来看,B瓶的变化趋势远比C瓶要大,说明能满足B瓶的条件是最适合产生变化的,

也即B瓶反应消耗的氧气量最多.四瓶中的生锈速度B>C>A=D.因A、D瓶均未引起水面

的变化,故可认为水和空气中的氧气是生锈不可缺一的条件.而氯化钠可以使生锈的速度加

快.

六、考查学生对炼铁原理掌握能力

例6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测本地钢铁厂生铁产品的质量,在实验室称取生铁屑样

品10.0 g 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然

后冷却、称量.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34 g.计算:

(1)生铁样品中杂质的含量.

(2)生产100 t 这种生铁,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的质量.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后烧杯中物质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氢气的质量,依据氢气

的质量即可求出铁的质量及生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要先求出纯铁质量,然后依据纯铁的质量用

化学方程式求出纯Fe2O3的质量,再利用Fe2O3的质量,求出赤铁矿的质量.

(1)设样品中纯铁的质量为 x.

Fe+H2SO4=FeSO4+H2

562

x0.34 g

56∶2=x∶0.34 g

解得 x=9.52 g

生铁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10 g-9.52 g10 g×100%=4.8%

(2)设需要赤铁矿的质量为 y.

Fe2O3+3CO高温2Fe+3CO2

160 112

y×80%100 t×(1-4.8%)

160∶112=(y×80%)∶[100 t×(1-4.8%)]

解得:y=170 t

答:(1)生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4.8%;(2)至少需要这种赤铁矿170 t.

七、考查学生对复杂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7 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1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

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该蓝色溶液中加入铁粉20 g,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

固体的质量仍为20 g.试计算:

(1)原加入的氧化铜的质量;

(2)最后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本题有两个反应的剩余物判断:一是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硫酸是否有

剩余;另一是生成的硫酸铜与铁粉反应,铁粉是否过量.应知道CuSO4中的Cu被完全置换

出来,最后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FeSO4.解答本题可用到两个某元素的原子守恒:即在氧

化铜与硫酸反应中析出铜的质量等于CuSO4中Cu元素的质量,也等于CuO中Cu元素的质量;

铁与硫酸反应中,FeSO4与参与反应的硫酸中的S元素相同.具体解题思路可用下列图示表

示,并从解题过程中看看设求未知数的技巧.

解:由

Fe+CuSO4=FeSO4+Cu 固体质量增加

566464-56=8

可知,该反应使固体的质量增加,要使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硫酸在与氧化

铜反应后有剩余,这样才有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以使固体的质量减少,以抵消上述反应的

固体增重.

硫酸的质量为:100 g×14%=14 g

设反应生成的H2及析出的Cu的质量分别为2 x 和64 y,(由此而得出的其它物质的数据

见上面的图示)

由题意知,消耗铁的质量应等于析出铜的质量,可得下式:

56 x+56 y=64 y,7x=y①

98 x+98 y=14 g,x+y=1498 g②

联立二式得:y=18 g;x=156 g

m(CuO)=80 y=80×18 g=10 g,

m(FeSO4)=152(x+y)=1527 g

m(H2)=2x=2×156 g=128 g

m(Fe)=56(x+y)=8 g

ω(FeSO4)=1527 g100 g+10 g-128 g×100%

=19.7%

答:(1)氧化铜为10 g;(2)生成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一道中考压轴题的赏析和启示 下一篇:例谈条件分式的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