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对策

时间:2022-06-14 10:50:41

白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对策

摘要 阐述了白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对策,包括突出龙头建设、狠抓基地规模、完善联结机制、加强服务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组织领导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吉林白城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90-02

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按照“强龙头,扩基地,促联结,育品牌”的建设思路,倾力打造具有白城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又立足特色农产品原料大基地这一独有的发展优势,做出了建设“吉林省西部重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战略部署,从全局高度构筑了统筹推进“三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2012年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 195户,实现加工产值22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3%。水稻、绿豆、葵花、辣椒、蓖麻、奶牛、肉羊、肉禽8个产业基本成型,50%以上农户通过定单方式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多元增收、稳定增收、长效增收机制进一步完善。

1 突出龙头建设,增强带动能力

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发展现状,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大型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主攻方向。围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精心谋划招商引资项目,依托市、县2级工业园区搭建龙头建设平台,狠抓全程服务促进项目开工达产,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在确保飞鹤集团投资1.5亿元的10万t乳产品加工项目实现达产的基础上,又全力促进哈工大集团投资2.3亿元的10万t乳品加工、益海嘉里集团投资2亿元的20万t水稻及20万t油葵加工、福建东佳集团投资1.5亿元的10万t水稻加工、吉林裕丰米业投资1.6亿元的5万t蓖麻加工、吉林金塔集团投资1.3亿元的5万t生物活性辣椒食品加工5个大型项目竣工投产,牛奶、水稻、葵花、蓖麻、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重大突破,强力带动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2 狠抓基地规模,夯实发展基础

为了彻底扭转种养基地分散不定、原料数量波动不稳、原料质量参差不齐的不利局面,白城市委、市政府立足市场需求和发展基础,科学规划了10个优势种养基地,并采取财政补贴、项目扶持、信贷倾斜、科技支撑等措施,推进“一乡一业”向“数乡一业”发展。目前,水稻、辣椒、绿豆、葵花、蓖麻、奶牛、白鹅等种养基地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了板块式布局,原料供应能力稳步增强。2012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342.5万t,特色作物产量达到150万t,奶牛、肉羊、白鹅分别发展到14万头、350万头、1 100万只。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地集约化水平,市委、市政府继续组织实施了农业园区建设工程,通过依托龙头建园区、联合大户建园区、招商引资建园区,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农业园区,引领原料生产基地向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2013年,全市新建农业园区35个,农业园区总数达到119个。其中计划投资9亿元、占地200 hm2、养殖奶牛3万头的镇赉县飞鹤奶牛养殖园区,一期工程完成投资3亿元,已从乌拉圭引进后备奶牛1万头,预计建成后将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牧场。

3 完善联结机制,促进产销衔接

根据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特色农产品原料供应趋紧的发展态势,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加工企业把生产经营重心由加工领域向原料供给领域前移,采取签订定单、土地入股、长期租赁等紧密合作的模式,加快培育一批与企业加工需求相适应的原料生产基地。在大力推行“垫付先期投入、保底价收购”定单生产的基础上,又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围绕特色产业、农业园区、专业村屯,采取种养大户牵头、经纪能人领办、基层干部兼职等多种措施,组建了238个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协助企业抓好定单签订、产品收购和监督管理等繁杂事项。同时,为基地农户当好维护权益的主心骨、代言人,使合作方真正实现自愿、平等。2013年,在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服务下,白城天福、大安先达、吉林金塔、安大牧业等逾100户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36万hm2,养殖合同1 050万头(只),基地农户户均增收1 000元以上。辣椒、葵花、粘玉米、肉鸡、奶牛等产业基本实现定单生产。

4 加强服务指导,增强发展活力

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力举措,激发了全市上下关注、支持、参与农业产业化的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从部门职能出发,积极主动破解农业产业化发展难题。在科技服务上,农科部门围绕优良品种选育、高产技术集成、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组织开展科研攻关活动,借助政府农技部门、加工龙头企业、生资经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推广力量,组织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32个,推广高产技术18项。在市场开发上,组织170户企业参加国内外展洽会23次,签定农产品销售合同逾60亿元。利用《白城农网》等信息平台,农产品供求10万条。争创各类展会名牌产品57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在人才支持上,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投资者、服务群众的“四服务” 活动,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拔117名干部,全年脱产到企业帮助策划项目、攻关技术、强化管理。

5 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9个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市、县两级涉及部门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发改、工信等部门帮助现有骨干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技改扩能、科技攻关、降耗减排等转型升级项目160个,农业、农发、科技等部门帮助原料生产基地争取农田水利、农机配套、品种繁育等基础设施103个,目前到位项目资金13.5亿元。市里专门成立金融办公室,加强企业融资管理和指导工作,协调金融部门有效解决加工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难题,通过信用公司担保、派员入企监管等办法,为163户加工企业争取各类贷款25亿元,大幅度提高了加工企业开工达产率。纪检监察部门一直坚持严格落实《关于加强企业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检查准入制度、收费公示制度、投诉举报制度、部门考评制度,严肃整治“吃、拿、卡、要、报”。各县(市、区)政府克服财政困难,力所能及地安排财政资金对奶牛、白鹅、辣椒等重点产业进行补贴,激励更多农户参与重点产业发展。

6 强化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证

市、县2级都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并实行定期例会制度,集中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把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重点内容,全部建立了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督查部门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的绩效考核办公室,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政府绩效的重要依据。市委、市政府对确定的10个农业重点产业实行了市级领导负责的工作制度,按照“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农业重点产业发展,包保领导和责任部门年末都要把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情况作为述职的重要内容。2013年6月,由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6名市级领导参加,组织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市、县2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农业产业化等农村重点工作进行了为期3 d的拉练式大检查,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干部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热情。

7 参考文献

[1] 夏飞友.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317-318.

[2] 徐绍文.浚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2(13):59.

[3] 李振东,杨玲.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3(6):6-7.

[4] 黄远栋,袁明娣,陈苑霞,等.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28-329.

上一篇: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 下一篇:永善县溪洛渡镇畜牧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