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化与异化角度看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字幕翻译

时间:2022-06-14 09:43:30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看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字幕翻译

摘 要: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广大影视观众要求更快、更直接地看到外语影视片,而字幕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交流方式,成为满足观众需求的最佳方式。本文结合热门国语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归化和异化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分析在字幕翻译中如何处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汇,说明这两种翻译策略的特点和互补性。

关键词: 字幕翻译 归化 异化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

电影,作为受众最广、最受重视的影视作品形式,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从1929年,当全世界观众看到第一部有声电影时,字幕和配音就成为最主要的两种电影翻译方式[1]P244。随着当前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和深入,国外影视作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影视急需推向国外。字幕翻译,由于其保留源语言,有翻译效率高、制作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影视观众和制作公司的青睐,在影视翻译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一、字幕翻译及其特点

电影字幕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其根本任务与其他文本形态的翻译一致:把源语的意思用译语表达出来。然而,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的翻译形式,与其他文本翻译的主要区别在于译者必须把电影中人物的话语转换为“书面”字幕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下方,目标语观众通过阅读字幕来了解影片情节。

字幕翻译的过程是由源语言向目标语、源语文化向目标语文化的转换过程,译者在处理两种语言的转换时,需要考虑因其特殊性而受到的诸多特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时空制约和无注解。首先是时间制约,字幕是将电影里的话语转化为读的形式,一般来说,人们说话的速度要比读的速度快,而字幕必须在和源语言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信息传递;其次是空间制约,每一个屏幕画面上的字幕最多不能超过两行,而每一行的字数也要受到屏幕宽度的限制[2]P34;最后是无注解工具,有时中国电影里出现的文化专有词、历史典故、民间俗语等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又不能在字幕上加脚注,因此给译者带来困难。这些制约因素决定了字幕翻译要采用有别于其他文本形式的翻译策略。本文结合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对影片里一些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汇的字幕翻译进行评析,具体分析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二、电影《泰囧》简介

2012年贺岁喜剧电影《泰囧》讲述的是商务男士徐朗争夺一份授权书来到泰国,路上碰到王宝——一个卖葱油饼的小商贩,两人之间展开一段荒谬、搞笑又带有关怀的故事。滑稽的情节、倒霉的人物经历、夸张的肢体语言……影片在爆笑的形式中插入情感内涵,又升华出生活禅理。该片自上映以来受到观众极力热捧,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华语片票房冠军及观影人次第一名,随后又在泰国、北美一些地区等国外影院以配音或英语字幕的方式放映。

三、归化和异化理论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其实早在1813年,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就在他的论文《论翻译的不同方法》里提出:“译者要么尽量不打扰原文作者,让读者靠近作者”(即异化翻译),“要么尽量不打扰读者,让作者靠近读者”(即归化翻译)[3]P440。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对归化和异化这两个概念作了诠释。概括说来,译者可以选择归化或异化的译法,归化是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把目标语读者对外国文本和文化的陌生感降到最低程度,使读者读起来通顺易懂;相反,异化翻译则是主张译文以源语或原文为归宿,保存源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把外国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异国情调”。

四、从归化和异化角度评析《泰囧》的字幕翻译

(一)从归化角度看字幕翻译

《泰囧》的对白使用日常话语多,其中多处出现一些耳熟能详的习语(如成语、俗语)和流行语,增强了喜剧效果,使人回味无穷。这些习语较多地采用归化译法,例如:

(1)不行,我妈说了无功不受禄。 No,I can’t.My mom says I can’t take what I haven’t earned.

(2)得饶人处且饶人 to be kind and do the right thing wherever possible

(3)一个巴掌拍不响 it takes two to tango

(4)你纯天然扫把星啊? Or are you the perfect curse?

(5)你欺人太甚 you’ve gone too far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其一般做法是抓住源语的语用意义,从目标语中选取与源语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英汉习语中有一些相同或近似的习语,笔者认为以上一组实例就能够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对应的习语。笔者认为,例1中“无功不受禄”译为“Sow nothing,reap nothing”,例2中“得饶人处且饶人”译为“to err is human”更为合适,因为由于字幕翻译受到时间的制约,目标语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不能仔细地阅读字幕,而在短短两三秒时间里只能一扫而过,用目标语观众所熟悉的语言来表达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尽管这样的英译和源语的用词不一样,其隐含意义却是相近的。例3“一个巴掌拍不响”形象地译为“it takes two to tang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英译的字面意思是“探戈舞需要两个人来跳”,“tango”其实是“tangle”的谐音,而短语“It takes two to tango”实质上是由英国俗语“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一个巴掌拍不响)引申出的。笔者认为例4中“扫把星”译为“Jinx”更为地道。“Jinx”本身就是美国俚语,和中国人所说的“扫把星”的语用意义对等。

(6)我就把你拉黑懂吗?You will never wok in this industry again,got it?

(7)我发现你是朵奇葩啊。Oh,you are unbelievable.

(8)你脑子进水了?Have you lost your mind?

(9)泰国人最磨叽。 Thai are always lazy.

(10)电梯里有俩2B。 (Chinese)There were two idiots in there.

(11)你这个二到无穷大。 You’re the stupidest living thing I have ever met.

由于文化的差异,汉语的习语和流行语有时很难甚至无法找到形意兼顾的对应英语。以上一组实例译者采用释义(paraphrase)对其归化处理。例6和例7中“拉黑”和“奇葩”在英语里不存在相对应的词,“拉黑”一般用于QQ聊天工具或网络游戏中,现作为流行口头语,引申为实际生活中对一段事、某个人永远割裂的情感拒绝,因此目标语解释了整句话的意思。“奇葩”原意是奇特美丽的花,而网络语中则带有调侃和讽刺意味,比喻某人或某事十分离奇,常人难以理解,因此在这里译为“unbelievable”。例9~11中“脑子进水”,“磨叽”、“2B”、“二”是北方地区人们的习惯用语,译者要在理解其准确含义后再翻译。笔者认为“磨叽”译为“lazy”有误,它是东北地方的一句土语,指办事拖拖拉拉、不利索,美国习语中有一对应语“to drag one’s feet”,因此笔者觉得译为“Thai drag their feet”更准确。

其次,中西方的色彩词也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绿色象征充满希望和生机,而英语“green-eyed”表示“眼红”,“red eye”是美国俚语,表示一种廉价、酒精含量高的酒。绿色在汉语里有一层意思在英语里是没有的,即“戴绿帽子”,中国人常用来表示男人的妻子对他不忠,电影字幕里将其译为:

(12)我给他戴了绿帽子。 I cuckolded him.

(13)不就是一顶绿帽子嘛! It was just an affair!

(14)你给人家戴绿帽子! You slept with some else’s wife!

译者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个富含文化信息的说法进行归化处理。一般译者都将“戴绿帽子”译为“cuckolded”,英语里还有一个比喻说法,就是用“horn”来表示妻子有外遇,如“give horns to sb.(让某人戴绿帽子)、wear horns(戴绿帽子)”[4]P191。英语里也常用“have an affair with sb.”来表示丈夫或妻子有外遇(见例13)。

另外,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宗教文化,自然也体现在语言上。英语中的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圣经》对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而佛教文化在我国有着深远影响。

(15)你是观世音派下来折磨我的吗?Did God send you to torture me?

(16)根本没有什么狗屁组合。There was never any god damn team between you and me.

在佛教文化中,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灵,而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世上的一切都是根据上帝的意愿安排的。很明显,例15灵活地运用了归化策略来处理中西方不同的宗教文化,将“观世音”译为“God”,这样既消除了目标语观众的阅读障碍,又符合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观念。在西方文化中,诅咒一个人时常说“God damn you”,例16同样采用归化译法。

(二)从异化角度看字幕翻译

异化理论的代表韦努蒂主张目标语文本中应彰显原文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使人们通过译文了解他国文化,从而体现翻译的本质。影片中也出现对一些文化内涵词的异化处理:

(17)你还会功夫啊你?You know kungfu?

(18)能啊,刚才我发微博了,没花钱!Yeah!I just posted on Weibo for free!

(19)西游记吗?Is this journey to the West?

我要个授权书比西天取经还难.Getting the letter of attorney is harder than getting the sutras.

(20)红,红孩儿!The Red Boy!

(21)我唐僧!I’m Xuanzang!

“中国功夫”(也称“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说到这个词使我们想起第一个把中国功夫推向世界的华人武术家李小龙,国际电影中也有不少中国功夫的展现,吸引不少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它。“功夫”通常用异化法译为“kungfu”(见例17),如果采用归化法译为“Chinese martial arts”,就无法体现中国功夫中的精、气、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而显得苍白无力[5]P49。提到“微博”一词,中外微博是存在文化差异的,例18中将其译为“Weibo”,目标语读者也许不能理解其内涵,它是采用异化策略对源语文化进行保留。在国外,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但是目前在中国已被屏蔽。国内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中国用户用得最多的新浪微博已经开始用Weibo一词打造国际品牌,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知道什么叫“Weibo”,意识到它是中国广大网民交流的一种渠道。例19~21中“西天取经”、“红孩儿”、“唐僧”都来自中国古典神话名著《西游记》,形象地引用到电影对白里,同样采用异化译法。

五、结语

通过以上对《泰囧》中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翻译方法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单一使用归化或异化策略很难解决文化冲突所产生的所有问题,刻意异化可能会使目标语晦涩难懂,而太多的归化会使源语言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有所缺失,因此,译者应将归化和异化有效地结合,使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同时,在选择策略时还要顾及电影翻译声画统一等特点和各种制约因素、电影里的人物个性和话语的语境等,从而使字幕翻译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Baker,Mon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韩静.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挑战[J].对外传播,2010(8).

[3]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王文华.翻译的概念[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5]何三宁.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挥舞想象的翅膀,体验表达的快乐 下一篇:西方感恩教育的现代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