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园林景观设计及施工

时间:2022-06-14 09:37:15

论述园林景观设计及施工

摘要:对园林绿化设计产生施工效果与设计意图存在偏差及其出现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些个人就减少偏差的一些预防措施以及相关建议,以便更好的促进优秀园林作品的出现。

关键词:景观设计施工 偏差

前言

近年来,“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等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热点议题,园林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但是国内的景观项目建设周期紧,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安排都是倒排时间表,造成设计环节推敲不够;施工队伍也不一定有与工程项目对等的施工经验,高技能的工匠不足;同时设计与施工脱节,没有优秀的、有经验的,了解设计意图的景观工程师在现场把握调整设计及控制施工效果,虽然问题正在逐渐改善,但根本性的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景观园林建造效果的粗糙和偏离。笔者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多年,无论是做小区园林设计还是市政园林设计,都长期受困于为什么设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一问题。本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设计和施工由同一家单位承接,在这种情况下,对施工与设计的沟通和对设计意图的实现都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1 首先分析产生施工效果与设计意图存在偏差现象的主客观原因

主观方面,施工时因设计方、施工方和投资方各自所处的立场与角度不同,主观认识不同而产生偏差;客观方面,现状与设计前期所依据的设计条件发生改变。

1.1投资方经济利益至上且往往经验不足、管理不规范

投资方往往会根据市场或政策的改变而改变投资定位,要求修改图纸,而由于实际中修改的时间往往不充裕,造成图纸调整不完整,修改后可能与原设计的整体风格出现偏差。或由于资金问题实行分期或分标段施工,不同时期、标段有不同的施工单位进场。不同施工单位对图纸理解不一致,图纸会审又未必能坐在一起共同讨论,造成园林前后期、各标段之间的风格不一。或投资方人员经验不足、管理不规范,在未取得设计方的认同的情况下,要求施工方对其不满处进行修改。这种情况下作出的改动,往往忽略了设计的整体风格。而一般政府投资的项目,行政领导往往具有项目的决策权,行政领导专业视角的局限性和行政思维的导向性,很容易在设计方案的修改上引起误导,往往出现施工阶段的任意修改,直接影响施工效果。

1.2 设计方缺乏主动性、设计水平不高、队伍不健全

设计主体缺乏主动性,因园林工程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特征,表现方式多元化,衡量的标准尺度不一,更多注重于美学需求,所以设计师作品真实意图的表达很容易因投资人设计任务书的局限性受到禁锢。过度依赖投资人狭隘的观点和错误的信号,设计师的作品往往投其所好,只考虑作品的标新立异,追求方案的奢华和惟美,哗众取宠,无暇顾及经济技术问题,设计主体思想缺乏统一,导致最优化、最合理、最科学的设计方案被人为肢解。设计质量控制和施工过程中设计指导是景观工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而设计人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缺少跟进现场,没有对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由于设计人员水平的原因设计往往有纰漏,而这些纰漏导致了设计意图和设计效果的偏差。设计人员构图主观化、理想化、复杂化,出图不标准,设计未按比例尺度,给施工方带来不便,也是无法得到设计效果的原因。

1.3 施工方对图纸理解不准确、管理水平偏低

景观设计是一种意念和愿景,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周边环境,景观施工实际是一项设计再创作的过程。同时,景观项目涉及的地域范围大、涉及工种多, 如果在设计和施工中, 各类因素未能在现场中妥善协调, 施工单位的按图施工效果并没有得到设计师和甲方的确认与修正,其结果会偏离设计师和甲方的设想,结果是产生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建成项目。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方为了过程方便顺利管理方便,对图纸施行力度较差。对于客观原因导致需要修改图纸方面,施工方往往会建议投资方和设计方按其利益的最大化方向修改,而忽视了施工效果。

2 针对以上原因,提出减少偏差的一些预防措施以及相关建议

施工效果与设计意图之间的偏差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些偏差,使作品能更接近投资方和设计方的预期的效果,为投资方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各方应加强沟通,认真对待施工前的图纸会审。施工前设计方与施工方应多次、反复对图纸进行技术交流,对图纸上的差错和缺陷,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施工企业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对施工组织、施工技术、施工经济等进行全面严密的计划。设计督导是衔接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设计方应派出充分理解、消化设计意图的设计督导,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对现场设计和施工效果进行把控。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使作品取得最佳效果。

2.1 投资方

原则上信守合同,不要轻意更改合同,对变更超出合同限定的范围时,应特别慎重并本着与施工方、设计方共同协商的原则尊重设计方设计意图,工程也应尽量避免因个人喜好反复对设计成果干涉或改动,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又造成风格不一致。项目成功的前提是选择优秀设计单位,投资方应在这个方面要下点功夫。

2.2 设计方

设计质量控制和施工过程中设计指导是景观工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加强设计理论、创意与实际施工技术的结合, 园林工程设计方应更多地熟悉现场情况,避免闭门造车,多积累经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了解投资者的意图,设计定位准确,满足用户对设计区域多功能的要求,多熟悉设计场地的气候、地质、植被情况,社会文化背景情况。了解材料的市场情况,对一些常用材料、植物的规格、价格有充分的了解。认真执行规范的设计标准,设计时比例尺度要准确。植物设计时,应熟悉植物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和季相变化等内容,设计时多注意功能性、实用性。平面构图不能过于复杂、不能理想化、主观化。设计者应在施工过程中多跟进现场,对设计不合理处及时调整,亦应积极配合施工方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3 施工方

施工人员应充分了解设计者意图,理解设计图纸,并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不能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材料上以次充好,用相似品种代替设计品种,故意减少用材数量。实际施工中施工方也应不断与设计方协调沟通,对投资方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答处理。从大局出发,要根据客观条件、环境、材料、植物价格市场情况而异,尽量做到与设计相一致。施工管理者应合理调度人员,大家密切配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必须熟知施工对象,即各种乔、灌木植物及花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以及施工现场的状况。必须抓住适宜的栽植季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科学施工,减少人为偏差。对于图纸上无法实施的节点,应及时与设计方沟通,避免由于个人无法解决问题而擅自更改设计。

3 结束语

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项目建设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凝聚了参与建设各方的智慧和劳动价值。这其中除投资方对项目的组织与掌控外,更重要的是设计与施工的密切配合,两者精益求精,精工细作的工作态度,两者有着共同的项目理想与追求。设计与施工取长补短,相互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设计方走出办公室,深入现场解决问题;施工方要多走进办公室,事先深入图纸发现问题。尽量减少设计意图和施工效果之间的偏差,努力为居民、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所认同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优质园林景观工程。

上一篇:论如何能够有效控制通信工程项目达到利益最大... 下一篇:浅谈倒虹管工艺设计与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