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网球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常用诊断与监控指标探讨

时间:2022-06-14 08:42:18

优秀网球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常用诊断与监控指标探讨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把握网球运动项目特征的基础上,阐 述了网球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的机能反应特征,构建了诊断网球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的 生理生化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应用指标体系的一般要求。

关键词:网球;训练负荷;机能状态;诊断与调控

中图分类号:G845.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8-0135-03

Frequent Diagnosis and Control to Status of Training Load of Eli te Tennis Players

BING Zhou1, LI Zhihong2, ZHOU Zhenhua2

(1. Hengyang Financial and Industry Vocational College, Hengyan g

421001, Hunan China;

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unan City Univ ersity, Changsha

413000, Hunan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nnis, the characteris tics of functional response in tennis players' training load is put forward, anda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stry index system diagnosing their training load st atus is built. General demands applying this index system are revealed.

Key words: tennis; training load; functional status; diagnosis and contr ol

众所周知,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运动训练负荷是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改变、巩固与提高的 主要因素。但是,若负荷持续偏小,机体对负荷刺激的反应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竞技能力 难以进一步提高;若负荷过大,造成运动员不能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延误竞技能力的正常 发展;若负荷持续过大,形成过度疲劳,出现伤病,影响运动员的系统训练与比赛。运动员 承受训练负荷状态直接体现在身体机能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上,而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生理 生化指标来定量地描述、诊断和调控[1]。因此,采用客观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变 化的生理生化指标,诊断与描述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是检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个重 要环节,为科学调控训练过程提供现实支持。网球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我国网球竞技水平虽然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 与世界顶尖水平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网球运动训练规律的认识。 本文将以国家网球集训队部分队员运动实际为研究素材,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谈谈网 球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诊断与调控。

1 网球运动的项目特征

网球运动是一项动作精细、技战术复杂多变、对抗激烈且对体能

要求很高的技能主导类隔网 对抗项目[2]。技术是关键,体能是技术表达的保证,二者如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 可分割。从网球运动的供能系统上分析,因网球运动多是由许多小回合组合而成,每一回合大都在10s以内,强度大,运动剧烈,运动员即刻心率有时可高达200次/min,因此,在运动中多为A T P-CP系统供能;当回合持续时间大于10 s以上后糖酵解供能系统参与供能,乳酸开始在体内 堆积;在回合间的休息过程中,主要以有氧供能系统为主,以便消除乳酸,恢复体力。因此 ,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应该具有良好的爆发力、糖酵解无氧代谢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就比赛 而言,整场比赛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有时不到一小时就结束比赛,而有时势均力敌的对抗会 持续3~4 h;比赛中每一分的争夺也异常激烈,英国AlanPearson等研究发现网球比赛中击 球时间与非击球时间的比率为1∶1.7[3]。这表明网球运动属于无氧代谢和有氧代 谢交替进行的间隙性运动。

从击球过程分析,由于网球运动需要在瞬时内判断来球的方向、位置落点、旋转特点、快速 移动到最适击球地点瞄准击球,要求运动员意识强、反应快、移动灵活、击球多变有力而失 误少[4],表现出网球运动的快、准、狠、灵活多变的技术特征。每一分的获得体 现运动员 短时间高强度的负荷特征。就全盘比赛而言,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能源消耗、乳酸积累等原 因引起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不利因素,主要在运动间隙时间内通过有氧代谢过程来缓解,以 维持正常竞技水平的发挥。

所以,网球运动的实质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有氧/无代谢交替进行的间隙性运动。运动员承 受的训练负荷具有间隙性高强度的特点。

2 诊断与监控网球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的机能状态常用指标分析

2.1 心血管系统指标 根据运动生理学知识,剧烈运动时,运动 肌肉的血流分布占心输出量的80%~90%,以保证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能量代谢的需要。因此, 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诊断与监控在身体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心率和血压是评定运动员心血 管系统功能的常用指标。

优秀网球运动员安静心率较慢,通常40~50次/min。如果基础心率突然加快或减慢,提示有 过度疲劳或疾病的存在;如果运动后心率恢复速度快,说明运动员对负荷能适应或身体机能 状况好。安静时,收缩压升高20%左右,并持续2 d以上时,可能是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 现。运动时,如果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或出现梯形反应,以及运动中收缩压下降达20 mmHg时,预示运动员机能下降[7]。

2.2 免疫系统指标通常认为运动能够提高抗疾病能力,但是,实际中发现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后机体抵抗力下 降,时常感染疾病,以至影响他们的运动能力。训练开始时,某些激素活性上升,在承受大 运动量后明显下降,导致免疫球蛋白开始下降,并抑制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所以导致运动员 免疫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是神经内分泌机能失调[8]。另外,高强度运动导致体内 酸性物质堆积,pH值下降及免疫系统物质供应不足,同样导致免疫下降。

诊断与监控网球运动员的免疫系统功能,通常观察IgG、IgM、IgA、CD4/CD8、NK细胞、白细 胞、血浆谷氨酰胺等指标变化[5]。大负荷训练后,IgG、IgM、IgA、CD4/CD8比值 、NK细胞 等表现显著下降,说明运动员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血浆谷氨酰胺如果下降到50%以上,可 视为过度训练或免疫能力降低的表现,要调整训练。监控的参照标准见表1。注:结合T、C 及T/C的变化进行综合应用。

2.3 氧载系统指标诊断网球运动员氧载系统功能主要是观察运动员的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等微量指标变化。 血红蛋白(Hb)生物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又有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和恒定PH值的作 用,故直接影响人体的机能和运动能力,是有氧代谢的重要指标[10]。运动当身体 对训练负 荷适应时Hb值较高;相反,持续大强度运动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低时,Hb值较低;过度疲劳或 过度训练时,Hb浓度偏低。因此在网球比赛过程中测试Hb,可以估测网球运动对抗的激烈程度 和运动量大小以及评价网球选手的竞技潜力。红细胞指数是由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跑压积和 红细胞数量的实验数据,经计算得到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蛋白含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MCV、MCH和MCHC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红细胞的病理变化。 MCH和MCHC的变化可能是运动训练引起红细胞老化和溶血,反映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下降[9]。监控的参照标准见表2。注:结合T、C及T/C的变化进行综合应用。

2.4 神经系统疲劳程度指标由于网球运动需要在瞬时内判断来球的方向、位置落点、旋转特点、快速移动到最适击球地 点瞄准击球,那么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神经系统状态,才能保证技术的稳定发挥。通常把 皮肤两点辨别阈和闪光融合频率作为诊断运动员神经系统疲劳的简单无创性指标[8]。

皮肤感觉能分辨出的最小距离叫皮肤两点辨别阈。用闪光刺激人眼时,若刺激频率较低,则 产生一闪一闪的光感,当频率逐渐增高到超过一定界限后,则人眼产生连续光感,此为融合 现象,即闪光融合频率。监控神经系统疲劳程度的参照标准见表3。

2.5 骨骼肌系统指标肌酸激酶(CK)是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关键酶之一。正常情况下,肌细胞膜结构完整,功能正常 ,CK极少透过细胞膜。当肌体承受大强度运动时,CK脱离肌细胞进入血液。由于肌细胞和血 液中CK的数量差异特别大(约5×105:1),因此,血清CK活性变化可作为诊断肌肉承受刺激和 骨骼肌微细损伤与恢复的重要指标[8]。负荷后血清CK变化规律是:0~2 min轻度 增高;8min明显升高;16~24 min达到最高值,持续48~96 min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应用时,可每 隔2~3 d测定一次,如果调整2~3 d后,血清CK仍超过正常值,说明训练负荷过大,身体机 能尚未 恢复,预示可能出现疲劳征候,应及时调整运动量。

乳酸脱氢酶(LDH)是糖原无氧代谢的重要酶系。剧烈运动时,运动肌相对缺氧,导致血清LDH 增高,血清LDH可以作为评价骨骼肌承受负荷强度的重要指标。血清LDH活性在负荷后5分钟 就明显升高,30~60 min内基本恢复正常。监控的参考标准见表4。

2.6 内分泌系统指标血浆睾酮(T)。身体机能良好时,血清睾酮水平变化不大,有体能增强和伴有睾酮增加的趋 势。而在过度训练或机能状态不好时,血睾酮水平则会下降明显,并持续较长的时间,所以 可将血睾酮作为诊断运动员机能状态的指标[5]。当运动员血睾酮升高时,可认为 机体合成 代谢旺盛,可继续大强度训练。在不受任何药物干扰的情况下,当运动员增加训练量后血睾 酮值低于训练前的25%,并持续不回升,应立即进行调整。在正式比赛前应将血睾酮调整到 个人正常范围内。

皮质醇(C)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甾体类激素,在正常情况下每日分泌约200mg。由于皮 质醇是促使机体进行分解代谢的重要激素,运动中升高可促进糖原分解供能,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后持续高水平则会造成机体分解代谢过强,不利于恢复。因此,血清皮质醇可用作诊 断运动员的机体恢复状况。

睾酮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有利于运动后消除疲劳,恢复和提高运动能力;皮质醇是促进 机体分解代谢的激素,如果在运动后保持较高水平,则不利于消除疲劳。因此,把血清睾酮 /皮质醇比值(T/C)用来反映运动员体内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相对强弱,并作为诊断运动疲劳 和过度训练的参考指标[9]。如果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出现大幅度降低,有可能是 分解代谢 大于合成代谢,不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需要对运动员加强营养等恢复手段,以免发展为过 度训练。如果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不变或升高,则表明机体的分解代谢没有超过合成代谢 ,运动员机能状况正常。监控的参考标准见表5。

2.7 物质能量代谢系统指标

2.7.1 血乳酸个体乳酸阈是诊断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在网球训练与比赛中,每球对抗需要运 动员疾速奔跑击球,此时段属于短时间极量运动,糖酵解供能比例增大, 乳酸会急剧增多,在对抗后的间隙中或交换场地的休息时(≤90 s),乳酸可以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浓度下 降 。由于间隙时间不足以使循环系统建立稳态平衡,随着比赛的长时间进行,会导致乳酸增多 。所以通过测试运动员在网球运动某一时段后的血乳酸浓度可以描述出其该时段的能量代谢 特点,有助于了解网球运动员承受负荷强度的状态。

2.7.2 血尿素网球运动的时间具有不可控制性,有时会长达3~4 h。所以通过测定运动员的血尿素可以了 解网球运动中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情况,从而了解网球运动员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量。 一次训练课后,血尿素水平在8.0 mmol/L以下较为合适。若大负荷训练日的次日晨增加,但在训练调整期结束时能恢复正常水平,则评定为训练负荷合理;若大负荷训练日的次日晨起 值无明显变化,则评定为训练负荷不足;若在负荷训练日的次日晨上升,并持续至训练周期 结束,则训练负荷过大,有疲劳积累。

2.7.3 尿蛋白正常成年人尿中蛋白质含量极少,浓度为2mg%左右。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作 运动性蛋白尿。运动尿中蛋白质的数量可以作为诊断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训练强度和训练 量的指标。

在网球运动员的训练中,尿蛋白阳性率较低,而在激烈比赛中绝大部分运动员会出现尿蛋白 阳性反应[11]。所以,为适应比赛的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增加负荷的强度,因 为从测试 中发现现今的网球训练与比赛对身体的刺激程度还存在着较大差异,为增加训练负荷可采用 训练性比赛]。在大负荷训练阶段,每周至少两次左右尿中出现蛋白阳性反应,再做训练负 荷的调整。监控的参考标准见表6。

3 结 语

目前我国的网球运动,特别是女子网球,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网球 运动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化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科学监测和调 控是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和防止运动损伤的重要保证。如何择最精简和有效的运动负荷诊断 和监控指标是摆在所有教练员及科研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AlanPearson,KarlCooke.Speed,AgilityandQuicknessfo Tennis[J]Medicineandsc ienceintennismarch,2001,6(1).

[4] 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4.

[5] 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与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M].北京:人民体 育出版社,2004,1.

[6] 周全富,宋崇丽,孙福成.网球训练负荷特征的评定[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 ,5(3):99-101.

[7] 国家体育总局.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推荐标准[J].备战2008年奥运学习资料,2 006.10(三).

[8] 冯连世,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9] 冯炜权.运动训练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10] 刘艳,吴智强,黄丽珍.网球运动员医学监测与科学训练提高运动能力的应用研究[ J].体育科技,2006(1):58-62.

[11] 陈正,蒋宏伟,陈莉,等.国家女子网球队冬训备战实时监控的初步研究[J].成都 体育学院学报,2008(1):53-58.

上一篇:击剑积分赛制下的国际竞赛特征及参赛优化 下一篇:文化冲突和融合与体育文化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