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探讨

时间:2022-06-14 03:36:41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探讨

摘要:在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后,为贯彻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探讨了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学生实行个性订单培养;并依托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以课程置换的方式,实现毕业和就业之间的平滑过渡的就业模式。

关键词:就业;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63-02

0 引言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以平均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但是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按相应的速度增加。大学生找工作日益困难,而且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提高,且选择存在误区,使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在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就业模式。

1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分析

1.1 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提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希望应聘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同时希望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另外,一些国有企业人员跳槽也涌入就业市场,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就业观念均强于应届高校毕业生,因此他们比应届大学生更有竞争力,这在客观上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同时,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存在一些误区。不少用人单位过分重视文凭,选人学历化致使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偏要招研究生;存在性别歧视,在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时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优先考虑本地人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忽视大学生的可塑性和潜力,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使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1.2 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作祟,加剧了就业困难 在就业观念上,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作祟,追求稳定、高福利和有保障,坚持传统就业观念。而且当前许多大学生的功利心、虚荣心都比较强,不愿去艰苦行业或不发达地区就业,也不愿深入基层和第一线。一味求高,追求去大城市、大公司就业,过分考虑就业地域的观念致使人才供需区域之间的矛盾变得十分突出。这就使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竞争更为激烈,而真正需要人才的欠发达地区招不到人的奇特现象发生,从而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

2 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模式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我们应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适度调整就业期望值;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积极加强内涵建设,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摸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对学生量身定制、订单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2.1 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3点希望: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即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人才。

2.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 大学专业设置不合理,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学科教育,按照学科设置专业,以该学科的理论体系为框架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所培养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差,就业困难。“量身定制、订单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的一种典型形式。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系里都会对每一位新生因势利导,让其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然后学校和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并按照协议中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培养用人单位所需人才。这种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设置专业,既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又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结果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赢。

在课程设置上,传统高等教育是根据学科知识结构的内部逻辑将课程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强调基础要扎实,知识面要宽广,以适应将来学科的发展和就业后个体的发展。“订单培养”模式要求按照社会需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不仅要有高等教育共性目标要求,而且要有清晰的就业目标要求。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不再单纯的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业岗位需要什么知识与能力,就上什么课,进行什么样的技能训练。使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缩短与就业岗位的距离。

2.3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实验、实习为辅,着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着重于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指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包括提供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尽可能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通常是边教边做,边做边学,教学与实践并重。

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 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就业模式

3.1 校企合作下的课程置换方式 即将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全部或部分地替换为合作IT培训企业的培训课程,采用案例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作项目掌握IT企业当前正在使用的软件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开发方法等实用性知识及项目的整体开发过程;让学生及时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衔接,以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这种课程置换方式弥补了原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实现了学校与就业市场的直接接轨,为学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

3.2 依托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建设 目前,学校计算机系与安博、达内两家培训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学校建立了就业实训基地。具体做法是:采取“22211”置换培养模式,即2个学期基础课、2个学期专业核心课、2个学期岗位技能课、1个学期技能扩展课、1个学期定岗实习。也就是说,学生在第7学期,在实训基地以课程置换的方式,学习IT企业的专业知识,开始实战训练。最后一个学期,上述“订单培养”的学生直接到IT企业里进行实习,并有专业的软件项目经理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实战训练。

4 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的优势

这种依托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培养的就业模式,让学生入学之初就进行职业定位,在经过课程置换和有针对性地实训后,学生在毕业时已经掌握了以后要就业的所需技术,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实现毕业和就业之间的平滑过渡,从而促进就业。

5 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训实习后,学生不仅培养了综合工作能力,而且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实习结束后合格的学生便可直接留在企业工作。经过4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时至今日,我系已经培养出了4批订单培养的学生,今年,我系的毕业生就业问题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订单培养的学生在经过考试和选拔后,最终都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这种就业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就业率,也满足了企业的需求,达到双惠的目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就业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秀爱.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的就业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2]苏萍,潘红艳.基于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7).

[3]龚建森,王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5).

[4]龙伟.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12).

[5]刘霞.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置换看软件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福建电脑,2008,(10).

上一篇:关于加强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思考 下一篇: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