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有效讨论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14 01:27:07

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有效讨论的几点思考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栖凤中学教务主任、语文教师 刘少海

无论何时,我都会扎根课堂,立足实践,永远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去学习、去实践、去反思。

语文课堂是我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和学生共同成长,一起收获。

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家长的肯定是我最大的满足。

认认真真做教书人,勤勤恳恳干育人事。

激扬而宁静,精细而干练,睿智而豁达,这是少海主任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他在教务管理中大气而精细。他着眼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将众多的教学竞比活动安排得有条不紊,总能激发参赛教师的热情并帮助教师取得优异成绩。

他在学科教学上淡定而坚守。他的语文课上得精彩并深受学生喜爱。当很多语文教师纠结于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侧重的烦恼时,他始终坚守着语文教学的根本,不追风,与学生一起在语文课堂中共同成长。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从人的境界和情操高度界定目标,从人的长远发展实现教学。他在教育科研上笃定而执著。班集体管理研究成绩显著,去多地进行经验介绍。立足课堂教学模式和规律研究,参与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如今又在促学教育实践中起着引领作用。

大港“十佳”青年教师、天津市“十佳”班主任……充分证明了少海主任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取得的成绩。

愿少海主任不断进取、勇于超越,取得更精彩的教育人生!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物理特级教师 吴宝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助。讨论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个问题交换看法、互相启发、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不但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我有幸在滨海新区首届教坛能手培训班的学习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文本解读与能力训练相结合”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通过反思自己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对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进行有效讨论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和思考。

一、讨论要有题

1.什么样的问题值得讨论。

语文阅读教学中选择什么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是一个关系到讨论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课前所选的讨论内容应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其实讨论问题的选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语文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中的客观的知识应该排除在外,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具有主观性的、争鸣性的以及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还必须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解决的认识上的重要问题,而且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能引发学生的争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主题的认识。《香菱学诗》一课讨论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这是学习的重点。在讨论中既要突出香菱的“苦志”,也要谈到黛玉、宝钗等人的指导以及大观园的优越环境。从而让学生懂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不仅靠个人的努力,也要靠教师的教导、点拨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怎样提出讨论的问题。

教师所选讨论的问题,应是教师根据文本的逻辑顺序进行自然解读后的产物。每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一个完整的思考,它就像一条线,引领着我们解读文本。教师要把握全篇文章的逻辑,在此基础上设计讨论问题。讨论的问题应是对文本阅读后的提炼,教师抛出的讨论题,既要涉及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基本知识,又要做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能积极拓宽学习范围。从文本中提炼出的讨论题应给学生多角度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简单切入问题,深入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授《杨修之死》一课时,我对课文先进行了以阅读理解为核心的梳理、取舍和整合,进而整理出三个可以使学生最终理解文本主旨的讨论题:(1)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这是梳理文本基本内容)(2)杨修“真知”魏王肺腑吗?(这是了解杨修的性情)(3)假如你是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这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三个问题貌似简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它又有深刻性,直击文本内涵。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很容易地就对杨修的死因有了自己的发现,并能较好地分析出了杨修的性格特点。

因此,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根植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精巧提炼。

二、讨论要有法

传统的小组合作讨论,在很多教师的教学环节中可能只是为体现合作探究的形式,大多属于漫谈式,没有可遵循的模式,甚至于天马行空。优秀生独霸一方,中等生坐享其成,“学困生”一头雾水,缺乏实效。

语文阅读课中的讨论应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感悟、交流的平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感悟、交流应建立在文本中具体而鲜活的字、词、句、段乃至标点符号的基础上,是一种咀嚼内容、品味效果、揣摩作者性灵以及联系自身实际生活的内化过程。

我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是:第一步,立足文本,找依据。在明确了论题之后,引领学生围绕论题从文中找到与之相关的文字,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步,品味语言,有训练。找到了论题的依据,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字中,关注人物的细节描写,重点词句等关键信息点,加以品析,用固定的句式,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训练。第三步,联系生活,成内化。讨论的问题来源于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通过讨论,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懂作者,获得生活以及人生的深切感悟,进而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第四步,关注过程,有评价。教师在传授此法的过程中给任务、搭台阶,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其中,在学习其他文本时能举一反三、独立操作,教师要采用多角度、多元化的发展性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讨论中的表现。通过以上方法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较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赏析能力的训练。

三、讨论要有度

1.讨论要有深度。

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使学生明辨是非,唤醒和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这一切要立足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宽度。我们不能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点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不能学生讨论刚刚开始不久,有时甚至才发表了一个意见,其他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匆匆收场。这时,学生的思维尚未碰撞、激活,讨论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而且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学生未完全明白,在学生“讨论”正浓时突然打断,往往使学生迷惑不解。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浪费了时间,使讨论流于形式。

在讲授《心声》一课时,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讨论:小说为什么取名“心声”?设计这个题目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心理和文章主题。如果学生只得出李京京的“心声”在于执著地要求在公开课上读课文,没有理解其深层次的“心声”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另一方面是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那么就说明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缺乏深度。

2.讨论要适度。

语文课堂讨论必须立足文本解读,忠实于文本解读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溢出文本,脱离文本。语文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过程,适时做好讨论总结工作,调控好讨论的节奏。否则很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况且有些讨论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开阔学生的思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能够打破砂锅讨论到底,这样很有可能影响教学活动的继续进行,千万不能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基于“文本解读与能力训练”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下的有效讨论,必须立足对语文文本的深入解读,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推荐的书

《中学语文课文文本自然解读》,郭志富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生为一大事来》,刘彭芝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吸收力的心灵》,【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吴学颖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逆向思维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在动态的学习中激发合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