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与容量治疗

时间:2022-06-14 01:09:04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与容量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与容量治疗的关系。方法 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并适量输液、输全血, 监测患者在术中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比容(HCT)、pH、K+、Na+均显著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麻醉;容量治疗

失血性休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是一种在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1]。在临床治疗中, 只是依靠单纯的输血治疗并不能够有效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必须立即进行止血并结合抗休克的治疗, 因此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最为关键[2]。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手术要求选用不同的麻醉方法, 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醉[3]。本院选取2010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 进行麻醉处理,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 年龄5~69岁, 平均年龄(43.2±1.5)岁;其中创伤失血性休克17例,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15例, 上消化道出血8例;损伤原因包括车祸、坠落伤、刀刺伤等, 40例均有严重的失血性休克, 其失血量为30%~80%, 术前均无心脑血管病史, 并且出血时间低于8 h。

1. 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 选取以咪达唑仑0.05~0.10 mg/kg, 氯胺酮1~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 顺序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并适量输入全血, 其中内出血患者在吸出血液前“按需”补液, 外出血则在大出血控制前“限量”补液, 待出血止住后再根据病情输血输液。全部病例给予5%碳酸氢钠150~250 ml静脉滴注。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术中37例患者经积极抗休克治疗, 快速输液、加压输血, 予以升压药后, 血压恢复到正常, 1例患者因病情过重、失血量大、创面广泛渗血且手术无法止血而死亡, 2例术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抢救成功率为92.5%。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 患者的体征趋于正常。见表1。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患者, 临床表现为失血量大, 病情危重, 复杂多变, 多数患者受伤情况不明确, 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全面检查, 因此麻醉医生不应过多强调麻醉的危险性, 而耽误了最佳的手术时间[4]。在治疗过程中去除出血因素, 开通2~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血输液进行容量复苏。为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使患者供氧充分, 维持循环稳定, 减少麻药用量, 本组患者采用氯胺酮、咪唑安定、罗库溴铵诱导, 待血容量补充后给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 对循环的影响较小,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 其容量监测也是麻醉监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管理目标为:有效的液体复苏并且权衡受伤部位的渗出。这使得麻醉医师在处理时应该考虑胶体以及血浆的配比问题, 在患者的病情好转之后应该积极的给予容量治疗, 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无论选择晶体液还是胶体液进行容量补充, 都要做到尽早、尽快地维持足够的心脏前负荷, 以最大限度缩短组织低灌注的时间。一旦容量补充已经达到维持心脏前负荷的程度后, 应立即进行循环容量结构的调整, 时时检查患者血液中成分的变化, 并根据检查结果选择相应的液体成分输注[5]。

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容易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障碍性的并发症, 病死率极高。因此, 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围术期的监测与管理, 妥善处理各种并发症, 能够有效的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 合理的麻醉管理和有效的容量复苏, 直接影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容量复苏,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为止血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是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成功的关键。在本研究中, 对患者进行麻醉以及容量复苏之后, 患者的预后较好, 且并发症较少, 成功率较高, 患者的各项指标都能够趋于正常, 说明其临床效果较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林洪娇. 1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33):118-119.

[2] 王桂杰, 朴香兰, 王桂芝, 等. 5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15):115-116.

[3] 孙卫. 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处理.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6): 101-102.

[4] 张雪峰. 创伤失血性休克麻醉与用药原则的探讨.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15):713-714.

[5] 阮辉, 隋平. 重度失血性休克42例麻醉体会.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8):172-173.

[收稿日期:2014-05-22]

上一篇:中国急诊患儿应用氯胺酮进行程序化镇静镇痛对... 下一篇:新时期中小学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