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本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时间:2022-06-14 12:21:46

立足课本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初中作文训练无计划、无序列、无程序、不科学的基本状态,提出立足教科书,合理安排作文训练的内容和程序,并将写作技巧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教科书 技能技巧 内容与程序

有人说目前初中作文训练的基本状态是无计划,无序列,无程序,不科学。那么,该如何科学有序的进行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做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就要立足教材,合理安排作文训练的内容和程序,并将写作技巧融入其中。

一、立足语文教材,合理安排作文训练的内容和程序

作文训练的内容应该立足语文教材,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扩展,但不能脱离教材。语文教材是经过众多语文教育专家、一线优秀语文教师长期论证,不断改进的教材,其内容和程序的科学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以教科书的编排为内容,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作文,应该是科学合理有序的。但教师要发挥教育的灵活性,不要死搬教材。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成长的烦恼。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后,要进行一次写作训练,显然,“成长的烦恼”作为题目是有些单一,很多学生写“烦恼”的基本素材就是学业繁重。题材老,不能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就要动一番脑筋,可以改成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或是“……伴我成长”、“在……中成长”这样的半命题作文,这样就在训练内容上做了扩展。

作文训练的程序,一般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由易到难,由零散到整合的过程。在教学方面特别注意单元教学的整体意识,即将同一组文章当成一个整体,而不是轻易的割裂开来训练。以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都是介绍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在写作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写人的方法,教学时要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先进行片段训练,然后进行整篇的训练:在《邓稼先》一文中,学习把人物放在大的社会环境中去凸显人物,使用诗文和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学习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尝试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和动作展示人物的某方面的性格品质;在《孙权劝学》中学习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每教学一课,完成一个片断练习,同时在训练第一个片段时就要求学生在这个单元所写的人物必须是同一个人。最后在作文课上将几天来所写的片段整合成一整篇文章,要求使用这一单元所学的至少两种表现方法。而文章的整合,就需要学生动一番脑筋,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有所变化,有所取舍,学会融合、化用,从而掌握了这种写作手法。

二、立足教科书,传授作文的技法技巧

写作有法,但无定法。虽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减少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还是要遵循基本的写作规则的,否则,学生的作文就可能不伦不类了。有效的途径是在讲学课内文章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主题的,然后提供情景让学生去使用,去模仿。须知一切学习皆是模仿,写作文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就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叶圣陶先生又指出:“一要得其道”就是要懂得写作的门径和规矩;“二要经常历练”,就是要坚持不懈的练习,到了习惯成自然的程度,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技能技巧,而这个过程实际上有三个互相交叉、联系的阶段:仿效、化用、融合。初中阶段,还是从仿效入手,逐步提高。比如,七年级有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里面景物描写很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学完第一课时,就让学生写写自己在做某件事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并用周围的环境去烘托。在教学完《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要求学生用插叙的方法写一篇文章。九年级有一篇驳论文叫《不求甚解》,学完之后让学生们回过头来看文章的结构,并引导学生从以前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中找寻灵感,模仿《不求甚解》的方式去写一篇驳论文。总之,就是在教学课文的时候,结合课文的写作技巧适当进行小练笔活动。然后在进行完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后进行大作文训练时能使用本单元所学过的写作技巧。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就会从仿效到化用,最后到融合,从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达拉特旗第五中学)

上一篇:泰门与约伯形象的比较阅读 下一篇: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发展历史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