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遗嘱之前……

时间:2022-06-14 11:37:34

宋代陆游有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们无论贫富贵贱,大多在死前要交代“万事”,以免后人瞎猜疑,甚而引起同室操戈的祸端。这就是立遗嘱的原意。

然而,立遗嘱如同一位导演执导一部他生前注定不会公演的戏剧,因此必须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要想到这部戏上演时会发生什么事,才能保证身后的戏演得顺利,演员和观众皆大喜欢。所以,立遗嘱前要想和要做的事不少。

要不要立遗嘱?

首要的问题当然是,你要不要立遗嘱?

据我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认为遗嘱是否重要”时,100%的人都认为“非常重要”,但当被问到“你是否立了遗嘱”时,选“已经立了”的人却不

到1%。

产生这个100%和1%之间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根源在于忌讳。中国人自古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孔子曾经说过“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去积极考虑生前的事情,就不应该去考虑死后的事情。中国人对“死亡”讳莫如深,和死亡紧密相连的遗嘱自然也是中国人禁忌的话题。所以,当事人不提遗嘱的事,他身边的人更不会主动提起它。

相关案例:和睦家庭能让遗嘱走开吗?

2002年,杭州陈女士的丈夫赵某将50余万元存进银行。第二年赵某因病去世时,没有留下遗嘱。2004年,陈女士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了存折,就到银行领取存款。但因为存折是以丈夫赵某的名义开户的,银行要求陈女士和其他继承人先去公证处办理一份继承权公证书,才能领取存款。陈女士到公证处申请进行公证,却遭到了公证处的拒绝。

公证处认为赵某未指定陈女士继承,要出具继承权公证书应当由赵某的全体继承人到场,但赵某的父母亲都已经不在人世。为了办理公证,陈女士必须到他父母亲生前生活的农村去开具相关的证明。当陈女士千里迢迢赶到河南那个偏远的小乡村时,才发现原来的村子已经因行政区划调整而不复存在了,公证的事情自然也就无限期搁置了。

无奈之下,陈女士只好诉至法院。经法院多次调解,才最终取回了丈夫的存款。

北京市中凯律师事务所陈凯律师认为,即使是和睦的家庭也应当有立遗嘱的意识。一方面,因为如今家庭财产数量都是隐私,订立遗嘱可以防止亲人之间因为遗产数额而产生猜疑;另一方面,订立遗嘱也是一种便于继承的需要,像房产、股票、存款等一些重要财产的过户都需要提供继承权公证文书,如果没有遗嘱,取得继承权公证文书的难度会增加很多。

北京市国泰公证处主任昝玉东认为,真正立遗嘱的人少,还有一种原因是由于习惯做法,中国人习惯于临终时交代后事,并不像西方人那样,很早就立下遗嘱。据昝主任介绍,他们经常接到当事人在临终紧急情况下要求公证遗嘱的申请,但因为这时候当事人往往神智不清,或者考虑不周,公证处一般不接受此类公证申请。

立遗嘱要找医生?

立遗嘱前,往往要医生到场。因为,需要医生来明确订立遗嘱时,遗嘱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相关案例之一:梅艳芳遗产纠纷案开庭,多位医生出庭作证。

香港巨星梅艳芳不幸英年早逝后,其母覃美金与梅艳芳指定的信托公司之间围绕她的遗产展开了长达6年的诉讼。而法庭审理本案时,焦点集中在梅艳芳订立遗嘱时的精神状态。

自梅艳芳死后,梅妈覃美金便为梅艳芳遗产问题多次管理遗产的信托公司,要夺回梅艳芳的全部遗产。指控包括质疑遗嘱真伪,指控他人窃取遗产及控告前律师欺诈钱款等。被告透露,梅艳芳的主诊医生、养和医院肿瘤科主管张文龙,会到庭作证梅艳芳立遗嘱时的精神状况。除张医生外,双方共传召四名医生,来评估梅艳芳立遗嘱时的精神状况。

这桩遗产案诉讼多年。覃美金一路上诉至香港终审法院,2011年5月9日被法院驳回,再被裁定败诉。

相关案例之二:痴呆老人一纸遗嘱,引发小辈争房大战。

据报道,家住上海浦东的刘老太生前未婚,有一养子和一养女。1995年1月,刘老太出资购置了一套房屋。而平时,刘老太的生活由她的侄子、侄女照顾,刘老太与他俩关系密切。2007年10月2日,刘老太立下自书遗嘱,明确指出:“在我晚年入住敬老院和生病住院急需用款时,由侄子、侄女照顾。他俩为我料理后事后,我愿将这套房屋的产权相赠。”同月16日,案外人谢某、范某在该遗嘱上以见证人身份署名。之后,老人的侄子、侄女将刘老太送入敬老院生活。

2009年老人去世后,她的侄子、侄女、养子、养女为继承刘老太的遗产打起了官司。庭审中,养子怀疑遗嘱造假,且刘老太已经患有老年痴呆症,故遗嘱应属无效。

法院审理后认为,刘老太的养子主张遗嘱无效,却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故对他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立遗嘱时必须有民事行为能力,否则所立的遗嘱是无效遗嘱。

如果订立遗嘱时身体健康,一般人不太容易想到需要一名医生在场进行身体和精神状态认定。但是,现在健康的人,并不表示以后会一直健康。如果遗嘱人将来出现身体和精神等问题,其他利害关系人很可能对遗嘱提出质疑。

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但是如果立遗嘱时无行为能力,则不论后来是否有行为能力,该遗嘱都是无效遗嘱。

在以上两个案例中,如果遗嘱人在订立遗嘱时邀请医生到场进行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认定,则可以避免这些不必要的纠纷。

那么,哪些人可以被鉴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呢?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对此,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具体包括:精神病人,植物人(持续性植物状态),脑萎缩患者,痴呆症患者。

立遗嘱要不要告诉家人?

“立遗嘱要不要经过家里人同意?”“要不要告诉我儿子?” 很多人都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惑。

上一篇:在陈年普洱中感悟生命的厚重 下一篇:西吉县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