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备课“动”起来

时间:2022-06-14 11:07:44

请让备课“动”起来

【摘要】新教学设计的理念:“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设计目标、教学流程,时刻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备课“动”起来,让“教学设计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是因为我们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活动是最复杂、最难以把握的,而能应对这种复杂局面的恰恰是教师的机智。

【关键词】教学设计;实施:反思

按照教研组的要求,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要为七年级(7)班上一节思想品德公的开课。我要授课的课题是第八课“与人为善”中的第一站:“永存善良之心”,为此,我作了课前精心的准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写下了详细的教案。

按照我的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懂得善良是人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体验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体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首先,我让学生朗读课前的“思想驿站”,然后对材料中的“小佳真的傻吗?”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进而导出本站的教学内容。一切顺利进行,同学们也都积极回答出了我事先设想好的思路问题,教学秩序井然,课堂气氛热烈。

接着,我又开始了第二项教学设计的内容--“学生的参与活动”,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大组:让每组评选出一位“善良天使”,以此引出“善良天使”周围的人是以会么态度、什么方式对待“善良天使。的?以利于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同学们也开始了热烈的的讨论,可就在这时,第二组的一位男同学突然举起了手,我示意他有何问题?他说:其实我们班根本就没有什么“善良天使”,原因是一次他放在文具盒里的十元钱不易而飞,而且到现在也没有谁还给他……,估且不论事件的真假,教室里已一片哗然:同学们的笑声,议论声、置疑声、加上听课教师愕然的神情,全都在用一双双眼睛盯住我……,“怎么办?”

这可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意外”,时间正一秒一秒地过去,这突然的“卡壳”改变了我原来所有的教学设计思路,我可还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还有那我精心制作的课件也没有展示呀……。大家都在等待我如何应对,我的大脑也在飞速转动:“假如此时我轻描淡写地这跟同学们说,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解决,也许还可以继续我的课堂教学,但又转念一想,我们思想品德课不正是要努力扣紧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的工具书吗?我何不借此机会,解决好这个问题,这岂不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于是,我话锋一转:“非常感谢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现在我们仍旧以原来划分的组为单位,但改为讨论以下问题:

(1)、在大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拿别人的钱是一种什么行为?

(2)、发生了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3)、我们应当给这位同学什么样的忠告?

(4)、针对这种行为,我们该如何要求自己?“

当我随即在黑板上写出以上几个问题后,没想到学生们的讨论更加激烈,并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其中包括那位丢钱的男同学……,后来,经过大家一致认可,得出了以下答案:

(1)、拿别人钱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一种偷盗行为;

(2)、发生了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向老师或学校反映;

(3)、我们应该告诫这位同学,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4)、对照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小公民。

最后,我还特别进行了总结:“如果哪位同学一时糊涂拿了别人的钱,希望他从此改正,同样还是一个好学生。”再看那位丢钱的男生时,他脸上已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参加听课的老师也长吁一口气……。“叮铃……”,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讨论开了:“这节课真有趣”,“这节课时间太短”,“这节课让我懂得了许多”……

走出教室的我,写下了自己的教学反思。这节公开课的失与得 :

可以很明显地知道,这是一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公开课,我没有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也没有能够与教师们一起来组织评课和说课,但通过这节没有完成的公开课,恰恰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

有时候,在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照老师设计的意图来进行,教师要及时巡视,了解学生的动向,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设计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备课调整后的教学,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推着教师的思维走。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教师既不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讨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真正地让备课“动”起来,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生成”许多设计,还要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这就是常说的“教学设计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是因为我们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活动是最复杂、最难以把握的,而能应对这种复杂局面的恰恰是教师的机智。

总之,我们的《思想品德》是一本与学生共同体验、探索、交流与讨论相结合的工具书;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是围绕“教给学生技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快乐成长;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为宗旨。如果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师智慧,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能让他们找到一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从而真正促进其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我这节没有完成的公开课的最大收获。

参考文献:

[1]张昕、任奕奕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上一篇: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下一篇:马铃薯真菌病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