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橘色的梦

时间:2022-06-14 09:22:13

2009年对所有怀揣明星梦的孩子来说,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消息是,影视产业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向前发展,增速超过20%,这意味着如果你能进入这个行业,前景有多么光明;坏消息是,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了,于是中戏表演专业的报名数超过8000人(招生50人),北电超过4500人(招生75人),传媒大学也有3000多人(招生25人)――就像从8000粒豆子中选种子一样,他们只要50粒就够了。

从8000粒豆子中选出50粒做种子,50粒种子中真正能长出豆荚的又少三成……豆子的比喻就是明星梦的现实。然而,站在中戏或北电的门口,每一个少男少女都觉得自己也许就是那50粒豆子中的一个。乐观的结果是,你真的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是其余的豆子。

中国究竟有多少职业演员?粗略的估算是不少于万人;非职业演员更多,有数十万。也就是说,即使你做了演员,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会有更多的豆子等着接替你的位置。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更何况,有竞争的工作更有吸引力。对可塑性极强的年轻人来说,电影或戏剧,那是充满梦想与机遇的职业,无数人愿为它前赴后继――自1953年中戏开始招收表演专业本科生以来,到2009年,北电、中戏和上戏培养的表演类人才已经超过三万人。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表演系副教授赵宁宇告诉我们,2007年中国的影视产业总收益是1300多亿,且以20%到30%的速度在增长。1300亿是个什么概念?在同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是51321亿。

艺考之“热”,远远没到真正的三伏天。在明天,会有更多的孩子投身到这个行业中来。

虽然我只有17岁,但要比其他同龄人更清楚演员这个行当对一个人的一生意味着什么――我出生在京剧世家,爷爷奶奶都是京戏演员,做演员很苦,为了几个瞬间的精彩,幕后要付出很多努力,这样的艰辛我比谁都清楚。但我还是毅然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因为它对我来说,是个橘色的梦。这个梦,我已经做了很久。

可现实对于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杭州女孩来说,仍旧是日复一日的读书和考试。我所就读的学校是杭州市重点高中,说实话,如果我没有看到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简章,像其他同学一样,老老实实地准备着考一所不错的大学,选一门炙手可热的专业,对我来说也不是问题。我的学习成绩在这所学校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绝对不输于大多数人。但我还是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在我看到北电的招生简章那一刻,就决定去北京试试。当然,我的父母也是很开明的人,他们很支持我的决定。

三月的北京很冷,比杭州冷多了。来到北电门口,看到那几个醒目的大字:梦,从这里开始。我想起了比佛利山上的HOLLYWOOD。有点激动,也有点慌张。

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从各方面讲还是不错的,但是真的站在北电门口,心里还是有点自卑。我从没有学过表演,也不是那种能歌善舞的特长生。

我已经记不清初试时的场景,习惯性的紧张到大脑空白,只记得当我朗诵顾城那首《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朗诵那句: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那时候,正巧瞥见窗外蓝得让人感动的天空,飞过一群不知何名的鸟。老师们好像对我很满意,但细细琢磨,又好像不是那么满意。我心里忐忑极了。

就这样进了二试。看榜的时候,看见那些奋斗了很多年的人因为失败哭了,看见那些进二试的人在阳光下自由地笑,看见那些家长紧张到害怕的神情。

三试榜放榜前一天,我和爸爸去了故宫。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虽然我安慰自己不要那么在乎结果,但是总好像有阴影飘浮在心头。

又是一次看榜。当看见自己的考号出现在榜上,激动地抱着爸爸哭了起来。因为心里一直没底,以为初试就会刷下来,对于一个从没接触过表演的人来说,其实能进二试就算是莫大的安慰了。所以当我终于看到自己的考号出现在三试榜上,那种兴奋真是难以言表。

接下来,我三试的发挥并不如前面两场考试那么好,也许是离结果越近,变得越小心翼翼了吧,变得放不开。考完三试,我仍旧无法从考场的气氛中脱离出来,有点懊悔,懊悔自己不该那么紧张,错失了一次重要的表现机会。好在自己终于通过了考试,不然会一直不安。

现在我坐在杭州的教室里,和大多数将要面临高考的学生一样,认真地准备着那场关系我们一生命运的考试。今年能不能进北电还不知道,也不想说什么已经努力过结果不重要这样的话――因为我就是很想进北电,想要感受那样的氛围。

北电,对我来说,至今是个橘色的梦。但愿它能变成现实吧。

上一篇:高圆圆:涅于南京城的凤凰 下一篇:姚晨 咖啡里加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