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养免躁 善调失眠

时间:2022-06-14 06:30:11

适当的积极思维对老年保健固为重要,但用脑必须有度,切不可超越大脑功能随年岁增长日趋减退的客观现实。人的大脑接受信息量的功能、记忆功能和创造性思维功能自幼年成长日渐发达,到了一定年龄即逐步衰退。虽开始减退的年龄各人不同,有较大差别,一般在30-40岁之间,但这是不可抗拒的共同规律。因此,不服老是不行的。我们提倡老有所学、老常用脑,并非要求老人要像青年人那样,在脑海不时掀起狂澜,搅起智慧风暴,而是适度的静思,应遵循古人的教导:“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素问 痹论》)、“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淮南子》)、“静者寿,躁者夭”(《养性延命录》)。可见,我国历代养生之论,无不强调清静养神。

一般说来,年轻而体健者不易为情志所伤,而年老体弱者则甚易受其所损。不良情绪不仅是导致中风等老年病的主要因素,也是脑功能减退及衰老的重要原因。因而,主张老人心安志闲而思虑有节、有常,适时进行心理调适,以清静养神为主,酌情静思,确是合乎实际的养生之道。

入睡艰难、寐短早醒、时睡时醒、彻夜不寐、寐多梦扰等失眠现象,在老人中甚为普遍。推其原因,虽也可由被褥冷暖太过、进食刺激饮食、脏腑诸病搅扰所致,但更多还是因用脑太过、心情浮躁而失于清静养神而成。而睡眠对于健康长寿又影响甚巨,良好的睡眠对大脑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长期失眠则使脑功能衰退,神经系统调节失灵,免疫机能下降,消化能力减退,心脏节律失调,甚至可导致全身生理功能衰竭。

一般说来,老年人每日需6-8小时睡眠,至少也应保证睡足5小时,否则就会影响健康。故及时治疗失眠对老年人的保健长寿至关重要。治老人失眠,原则上与中青年人没有区别,当辨明其因,分清环境性、精神神经性、全身疾病性而进行针对性治疗,只是老年人尤需重视心理疏导、精神调摄,既应解除多思多虑、易躁易怒等导致失眠的情绪因素,又当消除因失眠而产生的紧张、恐惧之心理。药物方面,西药镇静安眠之剂如安眠酮、安定之类,中成药安心宁神之品如枣仁安神胶五味子糖等,皆可获取一定疗效,但常服此类药不仅易出现副作用,而且往往因耐药性而失效。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欲取得较好疗效,还是在于综合八纲、脏腑、气血、病邪仔细辨证。中医常分心阴亏虚、心阳不振、心气虚弱、心血不足、心脾两虚、胆气虚怯、心肾失交、肝血失藏、肝经郁热、痰热扰心、心火亢盛、胃气不和等型而选方用药,每获较满意疗效。由于辨证论治多重治本,较难速效,为能及时入睡,也可短期内适当加服安定,或于睡前吞服枣仁粉6克。此外,适当食用具有养心安神作用之食品,如莲子、桂圆、核桃、红枣、猪心、黄花菜、小麦、小米、葵花子、花生等,也有一定辅助疗效。

上一篇:少一些选择 下一篇:信念是半个生命